摘要:大學生當村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需要,意義深遠。由于自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工作經驗,大學生當村官有利也有弊,可以從高校重視村官工作、選拔村官嚴格把關、認真抓好崗前培訓、提供干事創業舞臺、基層落實保障措施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大學生當村官”決策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農村
中圖分類號:C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8-0236-02
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生力軍。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即選大學生當村官,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大學生當村官意義深遠
第一,大學生當村官,有利于農村和大學生的共同發展。實踐表明:一方面,農村需要大學生。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有現代知識、現代思想、現代眼光的新農村建設者。有組織、有計劃地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和農村就業,鼓勵他們到新農村建設主戰場施展才干、建功立業,并通過他們把先進理念、現代知識和科學文化輻射到基層,傳播給廣大農民群眾,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和群眾在與大學生的朝夕相處中,可以獲得很多知識信息,開闊心胸眼界,感染朝氣活力。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到農村去。到村任職的大學生通過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摸爬滾打,在處理基層復雜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經受考驗,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能夠培養能力素質,鍛煉意志品質。
第二,大學生當村官,有利于改善基層干部隊伍的結構。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鎮和非農產業大量轉移,我國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甚至一些村級組織后繼乏人,而大學生村官普遍不滿30歲,具有年輕人的闖勁和開拓進取心。大學生當村官,有利于為農村基層組織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充實年輕力量,使大學生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和農民發展經濟的帶頭人;有利于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知識和年齡結構,為基層干部隊伍注入新思路、新觀念、新活力;有利于增強村級班子的創造力和戰斗力。
第三,大學生當村官,有利于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我國是農業大國,不了解農業農村農民,就不能深刻了解國情省情;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大學生當村官,就是要突破傳統就業思想,引導大學生確立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觀念,在基層施展才干,在農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就是要讓大學生在條件艱苦、工作辛苦的農村了解實情、磨煉意志,在解決基層實際問題中提高能力、增強本領;就是要促使大學生把向書本學習與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了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多地在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學習知識、增進感情,早日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二、大學生當村官的種種弊端
1.缺乏工作經驗
農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農民渴望的是真心帶他們致富的領頭人。大學生剛剛踏進社會,缺乏工作經驗,不容易勝任或者適應村官這個崗位。當今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實踐經驗,真正關心和了解農村現狀的很少,有解決農村難題能力的恐怕是少之又少,那么,這些大學生村官怎樣才能盡好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呢?農村需要的是專業性比較強的人才,如果大學生學非所用,無疑又是一種人才浪費。
2.村官工作難有成效
農村工作是具體的面對現實的工作,不僅涉及一些法律或程序,更涉及到一些人情風俗或利益,極其繁雜,極其難干,各種各樣的矛盾時不時地攪合在一起,直接面對眾多利益交織、情理難分的農民們,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是很難駕馭的。況且領導層間的關系千絲萬縷,在象牙塔里待久了的大學生們很難融入這個圈子,且不說生活習慣,處事方式,對待事物的觀點,就說對于建設新農村,大學生提出的改革觀點村領導班子能接受嗎?就算接受了,他們敢放手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去干嗎?能相信他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嗎?
大學生被委派當村官,看似轟轟烈烈風光無限,成效如何卻有待觀察。
三、如何確保大學生當村官決策的有效實施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政治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各界比較關注。所以,從各級政府到高校再到大學生,都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配合,確保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1.高校重視村官工作
高校黨政領導都應該高度重視“村官”工作,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成才觀與就業觀教育工作,向大學生介紹農村建設發展的現狀,倡導大學生到基層農村去服務的理念,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另外,高校還要做好“村官”工作的“延伸服務”,關注這些大學生的長遠發展,了解村官在實際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問題,并且利用母校深厚的科研實力,支援他們開展實際工作。
2.選拔村官嚴格把關
一般來講,綜合素質比較好的大學生主動性、相容性、適應能力比較強,能較快地進入角色、打開工作局面。因此,選拔過程中,要認真組織面試和考察,通過多種方式考察應聘大學生的德才素質,掌握他們的政治表現、學習成績、組織能力、紀律觀念、身體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公開競爭、綜合比較、好中選優。確保把那些思想政治覺悟高、綜合素質好、學習成績優良、品行作風端正的優秀大學畢業生選聘到農村基層。能順利開展村官工作的大學生應該具備“五種能力”、努力當好“五大員”,具體包括:學習宣傳的能力,努力當好宣傳員;合作共事的能力,努力當好助理員;為民服務的能力,努力當好服務員;勇于實踐的能力,努力當好戰斗員;廉潔自律的能力,努力當好示范員。
3.認真抓好崗前培訓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從家門到校門,缺乏對農村情況的深入了解,即使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很多也沒有參加農村生產勞動的經歷。崗前培訓,對大學生村官至關重要。通過理論學習、現場教學、經驗傳授等方式,幫助他們學習和把握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學習做好新時期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有效方法。到農村工作后,要建立正常的“傳幫帶”制度,實行優秀基層干部一對一幫助指導,手把手傳授經驗,使他們盡快融入農民群眾、適應農村工作。
4.提供干事創業舞臺
讓大學生扎根農村,不僅要靠適當的待遇留人,更要以事業激勵人。地方領導對到村任職的大學生,要多壓擔子、多交任務,把他們安排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讓他們積極參與科技與信息推廣、農村社會事業管理、村鎮規劃建設、項目招商引資、法律法規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還要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長,結合所在村的實際,及時提供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致富信息,并在政策咨詢、技術培訓、資金扶持、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指導幫助,支持他們大膽創業,為他們更好地用所學知識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5.基層落實保障措施
農村條件比較艱苦,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既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又要落實激勵保障政策。比如,在人員編制、工資待遇、安家補助、戶口管理、助學貸款償還等方面的激勵保障政策要確保兌現,并及時研究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調動大學生到村工作的積極性。另外,各級財政要保證大學生村官的辦公經費,確保大學生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6.村官工作需要真心付出
目前,就業壓力大已成了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從近幾年的待遇上考慮還是為之后的重新擇業做打算,“村官”對畢業生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大學生當村官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不能因為工作難找就“饑不擇食”,更不能企圖把當村官作為“跳板”。大學生志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眾望所歸,但不應該利用其中的優待政策打自己的小算盤,所以說,村官工作需要真心付出,吃苦耐勞,樂于奉獻。
7.引導學生原籍返鄉就業
從一些地方的實踐看,高校畢業生回原籍工作的成效明顯。一方面,可以切實解決高校畢業生在農村工作中遇到的生活不便等各種困難;另一方面,他們熟悉家鄉情況,進入工作角色快,有利于打開工作局面;村官工作更適合本籍人士擔任。大學生返回原籍工作,還將從根本上推動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形成大學生就業的新觀念。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應引導高校畢業生回原籍農村工作,回報家鄉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