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星巴克還是在上島,都可以看到桌上擺著手提電腦,邊工作邊喝咖啡的外國人??Х葘τ诂F代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作為一種飲料,它帶給人們的是享受、健康、振奮;作為一種文化,咖啡熏陶出西方男人獨有的優雅浪漫、凝重有力的品質。與西方人做生意,免不了要與其共同品嘗咖啡的美味,可是作為經理人的你,對西方人酷愛的咖啡又了解多少呢?
咖啡的妙用
咖啡起源于13世紀。最初咖啡在阿拉伯、歐洲等國家被當作藥物運用,如胃藥、頭疼藥、心臟病藥等,但咖啡對健康的幫助,在當代又一次被人們所認知和關注。
預防富貴病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吃得越來越好,運動卻越來越少,加上長期不規則的飲食和作息,很容易引起“富貴病”——心肌病變、動脈硬化、中風、肺氣腫、糖尿病、帕金森氏癥等,其中,最讓人擔心的便是糖尿病。對于經理人們來說,長期的高壓工作加之不規則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引發糖尿病,這種糖尿病被稱為“2型糖尿病”。最近幾年,世界各國相繼發表了“咖啡對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的報告。據日本東大醫院和日本朝日生命糖尿病研究所的共同研究,對2萬名男女進行了長達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一天攝取3杯左右咖啡的人,比一天攝取1杯咖啡及以下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減少了一半。此外,還有芬蘭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一天喝3~4杯咖啡的人和不喝咖啡的人進行比較,患糖尿病的比率女性減少29%,男性減少27%。除了糖尿病外,咖啡還能夠讓血液更潔凈,有效地激活血栓溶解氧,讓血栓得以溶解,同時可以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從而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而且,咖啡在抑制癌癥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緩解壓力 除了能夠預防疾病外,咖啡還能夠緩解壓力,對于每天都處于高壓力的經理人來說,可謂是一劑良藥。日本專家做了一個關于“咖啡和壓力”的實驗。他們準備了兩組老鼠,一組投予咖啡因,另一組則沒有投,然后他們給兩組老鼠施加同樣的強壓。結果證實,投予咖啡因的老鼠比沒有投的老鼠壓力要少66%。咖啡中含有很多咖啡因,在感覺煩躁和壓力的時候喝上一杯,能有效緩解壓力。而且,剛剛研磨好的咖啡粉,它的香味也能讓人充分放松。
緩解肌肉疲勞 恢復肌肉疲勞,重點是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血液的含氧量,然后通過血液循環,盡快供給給身體必須的養分。同時,將體內不必要的物質,經由腎臟排出體外。而喝咖啡正好能夠加快這一節奏,盡快恢復疲勞的肌肉。據說,馬拉松選手比賽時喝的專用飲料,有人說就會加入咖啡一起飲用。
各國的咖啡情緣
公元6世紀,埃塞俄比亞人統治也門50年,咖啡由一名因犯罪被流放到也門的回教徒傳播到阿拉伯世界的也門地
區,人們開始大量種植咖啡樹。直到16世紀,土耳其人占領了也門,那時當地的咖啡種植已經初具規模,土耳其人開始將咖啡資源利用起來,經也門的摩卡港出口歐洲賺外匯。雖然19世紀摩卡港被蘇伊士運河取代,但是“摩卡咖啡”已經是菜單上的保留節目了。隨著宗教的傳播,16世紀,第一家咖啡館在麥加建立,咖啡從藥品性質發展成為大眾飲料。據說這還與15世紀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關,鄭和傳播的茶文化讓回教徒領悟到,原來提神飲料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用品。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今天土耳其人喝咖啡的用具與中國人的茶杯很相似。1616年,荷蘭人把咖啡樹苗偷運到自己的首都;隨后的1658年,荷屬殖民地斯里蘭卡也有了咖啡樹的身影。1699年,咖啡樹進入印尼。而法國人此時也在緊鑼密鼓地在自己國家試種、在法屬殖民地廣泛種植咖啡樹。這樣,亞洲、南美、中南美、非洲,都有了咖啡樹。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于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云涌,很快變成了“公開的思想交流地”??Х瑞^對法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看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里策劃革命的。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后,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赌闻c印象派》和《畢加索傳》里,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與之齊名的是拉丁區咖啡館,這是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比如海明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就在拉丁區。
1683年,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泄的咖啡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張。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于是聰明的老板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并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這就是今天拿鐵(LATTE)咖啡的原型。維也納咖啡館里面,總是飄蕩著音樂與拿鐵的味道。
1670年,咖啡進入德國,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但是到了19世紀,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沖擊下,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奴。這樣,至少有80%的危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到了今天,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人均消費量則遠高于美國。
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的是意大利咖啡。1945年,意大利人加賈(現在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發明的新型蒸餾器風靡歐洲。
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日本人對咖啡做到了雅俗共賞:最昂貴的咖啡在日本,最便宜的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上層放咖啡粉,下層放水,加熱后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這種方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但是美國人不在乎,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于堅持現場烘焙、研磨、煮泡,十分注重新鮮,并且通過改進包裝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注烘焙日期的人,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