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北京華貿中心寫字樓里的辦公室里,韓國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韓昌佑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中國科技財富》韓國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韓交所)北京代表處于2008年4月正式成立,此前韓交所也在中國開展了相關的推介活動。請韓先生談談韓交所對中國市場的看法?北京代表處成立以來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韓昌佑:韓交所是從2005年1月份開始做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推介工作。期間也有很多其他的海外交易所參與進來,向中國企業介紹各自交易所的情況。
我們到中國來開拓市場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上市資源的比較豐富。盡管中國國內有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但是這兩者上市數量并不能滿足中國企業的上市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韓交所能夠為中國企業在融資方面形成一個便利,開拓海外市場。
雖然韓交所對于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納斯達克等這些交易所,在中國的推介時間比較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家中國概念股到韓交所上市。我們預計到2009年會有10家左右的中國企業到韓國登陸上市。
因為韓交所北京代表處還處于推介初期,韓交所在認知度方面,宣傳力度落后其他交易所。很多企業、政府部門對韓交所的認識是陌生的。通過這三年多時間的宣傳,我們所做的推介工作。已經讓一些企業、政府部門認識到,韓交所也是一個可以選擇上市的地方。這些效果會在2009年有一個明顯的結果。
《中國科技財富》韓先生剛才說到,很多中國企業對韓交所還不是很了解。你能簡單地談談韓交所的定位及特色嗎?
韓昌佑:根據世界交易所聯盟(WFE)的統計,截A2007年底,韓交所有價證券市場(主板)與科斯達克(KOSDAQ)市場(創業板)共有1760多家企業掛牌上市(世界第9位),總市值為1.06萬億美元(世界第17位)。韓交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交投活躍。其總市值2007年換手率全球第6,其中創業板的換手率更是連續5年全球排名第1。交投活躍的市場有益于企業能夠順利的實施再融資。此外,韓交所還有一個特點:制造業的比重比較高,能夠達到54%左右。上海交易所達到57%左右。所以說,從制造業方面看與中國有相似的特點。像香港、新加坡這樣的金融市場的制造業所占比重比較低,在20%~30%。這些市場給制造業企業的市盈率要比韓交所低。這樣,韓交所給制造業企業的市盈率是比較高的。相對其他交易所有一定的競爭力。
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驕傲的是科斯達克市場,從建立到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新興市場,排在納斯達克之后。所以說,中國IT、網絡、創新型企業正好符合科斯達克市場的特點。能夠通過科斯達克市場融到更多的一些資金。
《中國科技財富》北京代表處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推廣韓交所?
韓昌佑:我們主要利用兩種渠道:一是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如省市的發改委、金融辦等部門,通過與他們的合作,以他們推薦的企業為主進行訪問。第二通過我們在中國各地的中介機構,通過他們的關系,發掘潛在的企業進行訪問。并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中國科技財富》在推介的時候,哪些行業企業是你們的重點對象?
韓昌佑:事實上,韓交所在行業方面沒有任何的限制,任何行業的企業都歡迎。只是我們在傳統行業占優勢,如制造業鋼鐵、造船,海洋業,農業等,這些傳統的行業集中在主板里。像創業板,我們剛也提到主要以IT、創新成長型企業為主。通過這些特性來認知企業,韓交所對這些行業是有相當的吸引力,但我們對其他行業是沒有任何的限制的像制造業的話,包括像資源型的鋼鐵、還有造船、機械這些行業比較看重。
《中國科技財富》你們大量地與中國企業面對面接觸,在與中國企業接觸過程中,你們發現企業存在哪些問題?與韓交所上市標準存在哪些差距?對企業有哪些建議?
韓昌佑:我們在訪問眾多企業時,發現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有兩點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第一,企業的透明度。因為企業上市是要把企業信息公布給公眾,在信息公開方面還有些欠缺。第二,就是企業的內控制度不健全。由于民營企業居多。
這兩方面,我們相信通過更多企業在國內外上市,會有一個更大的進展。剛講到這兩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當然,我們在推介的時候也會給這些企業一些幫助。比如提供法律咨詢、會計咨詢等這類服務。
《中國科技財富》我們知道中韓經濟往來非常密切,韓國已經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從92年50.3億美元劇增至07年的1599億美元,增長30.8倍。中國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投資對象國。是不是與韓國有貿易往來的企業,會更得到韓國投資者的認可?
韓昌佑:與韓國有貿易關系的企業,可以在認知度方面有優勢。從企業上市來看,這并不是最主要的。韓交所并不是從企業認知度來評估,而是由很多中介機構參與評估。但是認知度本身對上市企業是非常有利的。通過上市的話,公司在韓國的認知度會有一個質的提高。在中國國內上市的企業與非上市企業的差異很大一點就在于公眾的認知度方面。在企業IPO上市的時候,企業的認知度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中國科技財富》這場全球的經濟危機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性,這場危機給你們工作帶來哪些影響?
韓昌佑:現在確實是由于全球的經濟危機,很多企業已經放棄或推遲了上市的計劃。這在韓國國內也是一樣的。我們在推介的過程中會給企業建議:當這個市場好的時候,企業往往才開始準備上市,但當企業完成準備工作之后上市時,可能遇到經濟低迷期。就像現在這種情況,企業不得不推遲上市融資。所以現在的經濟低迷期,正是企業進行上市籌備的最好時機,因為上市的籌備工作畢竟需要少則8個月,多則1年以上的準備期,當經濟環境進入一個上升趨勢時,這對已經準備好的企業來講,其發行價格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是以這種方式來勸說企業在時間上來進行調配。在與企業溝通過程中,很多企業也意識到這一點,企業有自己豐富的經驗。以這種方式說服企業逐步實現上市。
《中國科技財富》11月6日,韓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宣布,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與國內其它證券業相關機構已同意設立一只規模為5150億韓元(約合3.89億美元)的基金投入到國內股票市場,希望以此幫助穩定動蕩的韓國股市。11月7日,韓國央行采取了四周以來的第三次降息行動,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并發出準備再次降息以防止經濟陷入10年來首次衰退的信號。迄今,金融危機已經導致韓元貶值30%、股市暴跌41%。韓先生如何評價此次金融危機對韓國造成的影響?怎么評價韓國政府采取的措施?
韓昌佑:這個事情我很難回答。有關這方面情況最好是政府部門發表比較好,我只是一個交易所的代表,不便發表。
從金融危機來看的話,是受到一定的影響。您提到的韓幣30%的貶值這也是事實。但這貶值的現象并不會影響到中國企業的評估。打個比方,我們用韓幣來對企業評估,企業的人民幣凈利潤換算成韓幣時,也會隨著韓幣的貶值而增加。韓幣的貶值跟企業的融資規模不會有直接的聯系。應該說是一致的。所以說,韓幣貶值不會對中國企業在IPO過程中融資額度造成實質性影響。
平準基金這只是政府眾多措施之一,后面還有一系列的措施。從救市的政策來看,韓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的。比如中國的匯金的回購。這樣的現象也會發生。

此外,從數據來看(見表一),金融危機最嚴重的10月,我們韓交所的股市最低的時候確實比年初暴跌41%,最高時跌幅達到48%,但同期亞洲主要市場的股指比我們的跌幅更大,例如香港恒生指數曾最多下跌了60%,新加坡市場下跌55%。韓國綜合指數的還是相對抗跌的,在亞洲新興市場是目前為止跌幅最小的市場,目前的跌幅較年初低了36%。
《中國科技財富》在危機之下,有企業還出于考慮管理維護成本而退市。上市成本成為企業的考慮因素,韓交所的費用如何?市盈率大概多少?融資規模多大?
韓昌佑:上市費用是韓交所在推介中常說的一個話題,也是韓交所的一大亮點。相對其他交易所來說,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他們占融資額的8%以上,由于韓交所處于初期,費用占融資額的5%~6%。在上市費方面,韓交所是有一個優勢的。
現在市場波動較大,談市盈率時機不是很恰當。我們以4個月之前的市盈率來看的話,韓交所主板的市盈率平均達到14、15倍左右,跟香港、新加坡相近,但制造業的平均市盈率達到17、18倍,制造業比香港及新加坡高很多。我們市場對中國制造業企業非常有吸引力。此外,韓交所創業板的市盈率超過20倍。
從融資規模來看,企業的規模越大融資額越大。我們希望在韓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中國企業融資額達到1億人民幣以上,主板的話達到3億人民幣以上,才有經濟性。這是我們希望的最低融資額。


《中國科技財富》韓先生你能介紹下韓交所上市企業的情況嗎?比如來源地。
韓昌佑:我們05年開始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境外公司到韓交所上市,起步較晚。目前在韓交所上市的外國公司都是中國企業,還沒有一家是其他國家的。但是,目前來看,有兩家日本企業已經通過上市審查,預計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上市了。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一家美國公司、一家德國公司正準備申請。這樣來看的話,對行業、地區的分析上市的企業數目太少,分析起來沒有一個客觀性。其實從控股股東是否是外資這個角度來講,韓國的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都是外資,如果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外國企業的數量是相當多的。
《中國科技財富》韓交所在幫助韓國企業發展中發揮哪些作用?有哪些經驗中國可以汲取?韓國本國企業也有到海外上市的嗎?
韓昌佑:資本市場本身是資本社會的一朵花,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資本市場主要是兩個功能:一是給企業提供一個比較穩定充足的產業資本。第二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企業壯大,國家才能夠壯大。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資本市場在中間起到一個橋梁作用,給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其次,通過企業上市,公開企業信息,讓大眾來監督企業。對企業的良性發展有更加的促進作用。
韓國一些代表性的企業,像三星、現代、LG、國民銀行和新韓控股等大型跨國公司既在韓交所上市也根據企業的需要選擇了紐交所或者倫交所上市。還有些代表性的IT企業他們也會在納斯達克上市。到目前為止,韓國有30多家企業在海外上市。
《中國科技財富》韓先生你能介紹韓國市場里投資者的情況嗎?
韓昌佑:韓國證券市場里,外國機構占30%左右,國內投資機構占20%左右,個人占20%,政府及其他的法人機構占30%。這些投資者分布,相對中國的投資群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中國科技財富》韓交所北京代表處接下來如何開展工作?
韓昌佑:我們前面提到過一條龍服務的概念。一條龍服務的概念就是從企業的挖掘到推薦中國的中介機構、韓國的中介機構,然后簽訂承銷協議,到最終上市及上市后投資者關系的維護。我們北京代表處為中國擬上市企業提供這些各種各樣的資源,目的是協助他們能夠順利地在韓交所上市。這是我們的一個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