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當代藝術的二十個人》
在當代藝術方興未艾的今天,各種研究當代藝術現象的理論專著紛紛出爐,但對群體藝術家進行研究與介紹的書在坊間較少,北京今日美術館策劃,王靜主編的《迷上當代藝術的20個人》付梓成書,正是對這一領域適時又及時的補充。
《迷上當代藝術的20個人》是《東方藝術·大家》雜志的編輯們煞費苦心地從數十篇有關當代藝術的對談中,精心遴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20位藝術家與不同領域人士的精彩對談。所遴選的20位藝術家是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的旗幟性人物——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張曉剛、劉小東、徐冰、蔡國強等。他們的藝術躋身國際舞臺,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也引發了國際藝術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知,在中國當代藝術史的書寫中,他們的作品占據了重要篇章。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輕而易舉的?!睹陨袭敶囆g的20個人》將帶領我們去探尋他們的成長痕跡和藝術蛻變過程,揭開他們成功的“秘密”。
與以往介紹古今中外藝術名家不同的是,此書采用了對談的方式來展現藝術家的人格魅力和藝術風采。通過與藝術家面對面的訪談、與藝術家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真正的對話,探究他們的藝術來由?;诖?,《迷上當代藝術的20個人》對當代藝術史的構建極具意義。而對談的質量,則是保證能夠對藝術史構建起作用的重要砝碼,也是對話類圖書的立足之根本。談話者雙方的身份、知識構成及思想高度,決定著談話的質量。因此,《迷上當代藝術的20個人》請來與當代藝術領潮人物對話的人士,既有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起過推進作用的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如栗憲庭、朱其等;也有其他文化藝術界的精英人物,如阿城、賈樟柯、譚盾等。他們在身份上的交叉互異,讓對談達到了高度與深度并存,也形成了此書最大的看點。
《西洋版畫與北京城》
本書展示的大量歐洲版畫原作,呈現雙重歷史:一是晚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的抗爭,一是法國19世紀原版石印畫與銅版畫。換句話說,我們將會看見西洋人怎樣描繪中國的故事。
當我們在畫中認出清廷官兵與義和團,恐怕備感異樣。雖然早已熟知“庚子拳變”與“八國聯軍”,但全體中國人,包括大部分畫家或美術史家,或許未曾聽說、更沒見過這些版畫的真跡。
由西方人手繪的畫面中再度確認祖宗的屈辱,畢竟與閱讀本國教科書的種種訓誡有所不同。這將是一項略顯尷尬的新經驗:如同百年前被洋槍洋炮轟醒,這些早已過時的洋畫可能再次提醒我們:民族的落后不僅在科技或軍事,也在歷史的觀念,而這觀念的確立,起于觀看。
《世界100大畫家:從喬托到安迪·沃霍爾》
《世界100大畫家》介紹自13世紀的喬托至20世紀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八百多年來活躍在各時代的先驅藝術家一百位,包括文藝復興的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達·芬奇,巴洛克風格的卡拉瓦喬、魯本斯,17世紀的荷蘭畫家倫勃朗、弗梅爾,18至19世紀的風景畫家透納、康斯太布爾,20世紀初期的馬蒂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1960年代的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
本書對每一位在藝術史具有影響力的名畫家之生平及藝術風格,均以簡明的文字介紹,同時為每位藝術家選出一至二幅代表作品圖片和自畫像或照片,以豐富的圖文對照,為讀者提供進入每個獨特的藝術思維、同時貼近藝術真實的快捷方式,可作為100位在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畫家的入門介紹。
《北京798》(中英文對照版)
作為一個話題,再沒有比北京798更加典型的了。從2002年開始,一些藝術家進入幾近廢棄的798工廠,新鮮的藝術行為與工廠的舊有規劃開始發生矛盾。之后,危機中的碰撞與成功使這個地區迅速升華,成為北京的新符號。
五十年前,在798的前身718電子元件聯合廠里,中國、東德社會主義“創造性”合作的生產線開工了。其中的羅曼史在本書的黑白部分里有羅織細密的呈現。今天,世界更歷史性地將注意力投向了798。在本書彩色部分可以查詢正在發生的事實。
798豐富了城市多元化的顏色,同時豐富了城市的歷史記憶。由于其突破了傳統的精彩,由于其創造歷史的炫目,798在北京這個經常被塑造而取消記憶的城市里是絕無僅有的。
本書為國內出版的第一本關于“798藝術區”的專書。由著名藝術家黃銳(1979年“星星畫會”發起者之一、2002年“798藝術區”創始人之一)主編。
《集團大縱深戰略——用四層級戰略模型重塑集團戰略》
什么是四層級戰略模型?四層級戰略由四個相互一致的戰略層級構成,每一層戰略又構成了下一層戰略的基礎:1、第一層級——基本戰略確定企業要進入哪個產業,如何應用金融技術,如何管理風險,提供什么產品(服務)組合。2、第二層級——發展戰略企業如何發展,如何管理不確定性,如何促使企業歧變,如何配置資源。3、第三層級——經營戰略如何在生態鏈中壯大,占有有效資源,獲得最大回報。4、第四層級——職能戰略職能戰略是企業中的各職能部門制定的指導職能活動的戰略,描述了在執行經營戰略的過程中,企業中的每一職能部門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國家戰略與國家管控——國家大縱深和國家立體管控論》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了解和競爭。國家間的角逐也在一個更加廣闊的全球平臺上演,從“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到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從拿破侖的鐵蹄橫掃歐洲,到彼得一世之劍直指北海;從美國之鷹的一飛云天,到美蘇共同霸主,劃分全球;從冷戰的結束,到世界多極化的崛起;從一戰到二戰,從民主到死亡;從“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到家事國事天下事,萬般皆定數。歷史從來沒有停止腳步,歷史又將何去何從?
從另一個角度回望歷史,該書通過對從立國到帝國的崛起之路、國家管控體系以及中國國家管控等內容的描寫,將五百年來世界大國的歷史立體地、直觀地呈現給讀者,并在最后提出了對于未來中國國家管控的進一步設計與實施重點。該書不僅反映出各國專家對于國家發展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現階段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知程度,還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該書依據作者長期致力于母子公司管控的研究,分八個章節對“國家大戰略和國家管控模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索,旨在向世人揭示出國家管控模式這一深層次的規律,并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共鳴,同時為中國的國家競爭與發展的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思考模式。
《集團管控大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已成為一個交匯融通的大市場。全球企業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行業也變得越來越集中。在波瀾壯闊的全球競爭環境下,單體公司猶如一葉小舟,不僅抵抗風險能力非常弱,而且往往無法有效利用資本市場,也無法有效抵御敵意收購。而集團化企業和總部經濟卻猶如乘風破浪的巨輪,呈現出顯著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的集團化管理和母子公司管控成為當今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本書通過對集團化管理的特點分析,闡述了集團化企業總部創造價值的重要性,并提出只有加強母子公司管控,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集團化優勢,提升集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書不僅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全球母子公司管理流派及發展趨勢,而且結合中國企業集團化發展的特殊性,深入探究了“集團總部如何創造價值?如何建立卓越的集團戰略?什么樣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才能使一個集團化公司成為真正的強勢集團?”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正是處于改革大潮中的中國企業家和公司的管理者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本書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權的“官方”傳記。許多年來,穿著舊毛衣、古靈精怪而又令人頂禮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備受媒體的追捧。但注重個人隱私的巴菲特從未花這么多時間回答任何記者或作者的問題。為了支持這本書的創作,他破例花費了2000小時與作者施羅德進行長談,回顧他過去的點點滴滴,暢談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經歷,分享幾十年投資生涯中的寶貴經驗。
本書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巨大的成功和財富。同時,本書全面解讀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后世。
《終結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已經對數百萬人的生活造成了破壞,現在,它又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威脅。這場危機是從哪里起源的?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了什么影響?我們能早日度過這場危機嗎?所有人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蜚聲國際的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在他的新著中詳細解釋了過去一年來美國次貸風暴的來龍去脈,告訴讀者數以萬計美元的次按債券如何變成廢紙。希勒認為,非理性繁榮是美國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源頭,并最終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爆發。書中深入剖析了次貸危機形成的心理和社會原因,直指美國金融制度之弊,并以堅定的信心展望美國金融市場變革與民主的遠景。對美國來說,有解決這次危機的最佳方案嗎?政府救市能起到多大作用?美國的金融制度存在什么問題?如何營造更穩定的市場環境?本書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