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礦山安全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的質量控制,現場檢測的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等方面,深入研究礦山安全檢測的質量控制對策。
關鍵詞:礦山安全檢測質量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TD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295-01
礦山安全檢測是指依據國家相應技術標準,借助儀器、傳感器、探測設備迅速而準確地掌握礦山生產系統與作業環境中危險因素與有毒因素的類型、危害程度、范圍及動態變化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對礦山職業健康安全狀態進行評價、對礦山安全技術及設施進行監督、對礦山安全技術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使礦山生產過程按預定的指標運行,避免和控制因受意外的干擾或波動而偏離正常運行狀態并導致故障或事故,達到改善礦山勞動作業條件,改進礦山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礦山事故發生的目的。因此可以說,礦山安全檢測是礦山安全管理的“眼睛和耳朵”。
由于礦山安全檢測的環節多、成分復雜,而檢測結果必須具有準確性和可比性,這就要求從采樣到報告結果的整個檢測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個科學的安全檢測質量保證程序,否則由于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儀器設備、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的差異,造成測定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或存在較大偏差,給礦山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誤導,不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甚至間接造成危害事故或人員傷亡。實踐證明,各種類型和規模的組織都可以依據ISO9000族標準,通過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來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同樣,作為礦山安全檢測的機構或部門也建立了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所以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不是體系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如何正確的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和有效地運行該體系的問題。
礦山安全檢測的質量控制應該從保證檢測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具備性能完好的檢測設備、使用質量合格的玻璃器皿和試劑、選擇成熟可靠的檢測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時準確的過程控制等多方面人手,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通過幾年來實踐,筆者認為:在礦山安全檢測的質量控制中,不僅要做好上述各項工作,還應采取如下三個方面對策。
一、礦山安全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的質量控制對策
1 礦山安全檢測報告的質量要求。礦山安全檢測報告是礦山安全檢測的工作成果,檢測報告的質量是檢測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所以檢測報告必須做到:結構完整、數據準確、書面清晰、結論正確、易于理解。
2 礦山安全檢測原始記錄的質量要求。檢測原始記錄是檢測數據和結果的書面載體,是表明被檢測體質量的客觀證據,是分析質量問題、溯源歷史情況的依據,是檢測結論最重要來源。因而檢測原始記錄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應加強對檢測原始記錄的質量控制,具體說應做到如下幾點:(1)檢測原始記錄的項目應完整,空白項應劃上斜線,不得留有空白格;(2)治理編制原始記錄的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內容:被檢測體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檢測的技術依據;使用的儀器設備、環境技術條件(如溫度、濕度值);檢測項目、技術要求的規定值、檢測和測試的實際值;必要的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在檢測中發生的異常情況和處理記錄;檢測時間地點、檢測人和審核人簽名;檢測記錄的頁數和頁次等等。(3)測記錄發生記錯時,應及時更正。更改的方法應采取“杠改”的辦法,即在錯誤的文字上劃一水平線,將正確的數字填寫在其上方或下方,加蓋更改人的印章。更改只能由檢測記錄人進行,他人不得代替更改。也不允許用涂改液更改。(4)檢測記錄不允許用鉛筆記錄,應由檢測人和審核人本人簽名,以示對記錄負責。(5)數據處理應符合誤差分析和有關技術標準的規定。
二、現場檢測的質量控制對策
1 檢測前的準備。檢測之前,應檢查被檢測體是否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檢測用的儀器設備是否符合要求,使用狀態是否在鑒定和校準狀態;環境條件和操作人員是否滿足檢測的技術要求;檢測方案及安全措施是否完備。
2 現場檢測。檢測人員嚴格按照規定的檢測程序及檢測方案分工進行檢測操作;檢測至少由兩人進行,一人操作一人記錄,讀數時,記錄人員要復念一遍所記的數字,以免數字傳遞發生錯誤;在檢測中,出現可疑數據時,須進行必要的重復檢測,以驗證檢測的準確性;檢測結束,應對儀器設備的技術狀態和環境技術條件進行檢查,看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如出現異常,應查明原因,并對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
3 異常情況的處理。在檢測過程中,因外界干擾(如停電、停水等)影響檢測結果時,檢測人員應終止檢測、待排除干擾后,重新檢測,原檢測數據失效,并記錄干擾情況;因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而中斷檢測時,原檢測數據失效,故障排除后,經校準合格,方可重新檢測;嚴禁將不連續時段測得的檢測數據拼湊在一起使用。
三、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對策
1 樣品質量控制。樣品是實驗室檢測工作的對象,采(抽)樣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因此應做到真實、完整、具有代表性,即:采樣前應制定具體的采(抽)樣方案,采樣中認真做好采(抽)樣工作記錄,采(抽)樣后應對樣品的接受、保管、領用、傳遞、處理等過程進行嚴格管理,確保樣品不污染、不損壞、不變質,保持完好的原始狀態,以備檢測。
2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實驗室自我控制檢驗質量的常規程序,以編制質量控制圖為手段,它能反映分析質量的穩定性,以便及時發現檢驗中的異常情況,隨時采取相應的校正措施。其工作包括:空白實驗、儀器設備的定期校準、平行樣分析、加標樣分析、密碼樣品分析和編制質量控制圖。
質量控制圖是以數理統計學原理為手段,計算標準樣多次重復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并以平均值為中心值畫出中心線,以確定的可信范圍畫出警告限(x±2s)和控制限(x±3s)。在檢測分析過程中,同時檢測控制樣,以控制樣測定時間或順序為橫坐標,以測定值為縱坐標,把控制樣多次測定結果的值逐點標在控制圖中的相應位置。一般,點落在控制限以內,則表明檢測過程的質量處于可控制狀態,如果點超出控制限,則說明質量失去控制,應立即查找原因并改進。
總之,礦山安全檢測過程可能產生系統誤差、過失誤差和隨機誤差,絕對準確的檢測過程是不存在的,因此,礦山安全檢測的質量控制就是要把檢測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然后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
(責編: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