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學習初中物理的過程中,常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其參考答案也難以令人信服,因此很是困惑.筆者最近收集了一些問題并給出不同以往的解釋,供參考.
1.對“下雪不冷化雪寒”問題答案的反思.
對這個問題,通常的答案是,下雪的時候,水蒸氣凝華變成了冰和水滴凝固成冰都需要向空氣中放熱,因此空氣中的溫度不低;熔雪時冰熔化成水,需要從空氣中吸熱,因此空氣的溫度會降低,所以就有下雪不冷化雪寒的說法.
但是這個答案,經不起推敲.因為要下雪,必須先要有雪,雪是由水和水蒸氣凝固和凝華而成,水的凝固點是零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水還要放熱才能變成冰,所以水能凝固成冰,其周圍的空氣溫度應該在零攝氏度以下.
同樣,熔雪時,是冰熔化為水,需要向空氣和周圍的地面吸熱,因為冰的熔點也是零攝氏度,只有空氣溫度比正在熔化的冰的溫度高,才能給它放熱.這正好說明空氣的溫度比雪的溫度高,應該在零攝氏度以上.
愛思考的同學可能會問:為什么人在空氣溫度為零攝氏度以下時覺得不冷,在空氣溫度為零攝氏度以上時反而會覺得冷?
對于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有人說“雪的形成是發生在高空,高空的溫度是在零度以下,而人是在地上,地上的溫度較高,因而下雪時人不感覺冷;雪下來以后,吸收了地面上和空氣的熱以后,地面空氣的溫度才低了下來,雪也開始熔化,這時人才會感覺到冷.”這樣的解釋也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北方下雪時通常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下雪不冷化雪寒”作為一個在北方廣為流傳的民彥,應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能只用南方這種短暫的下雪接著馬上又熔雪的特殊情況來解釋,應該還有另外的原因.
北方的冬天,通常的情況是:一場大雪下來很長時間都不化,說明地面和空氣的溫度應該在零攝氏度以下,空氣也比較干燥,通常這種情況下叫“干冷”,而春天來了,雪開始熔化,這說明空氣溫度高于零攝氏度,這時空氣濕度比較大,這時候是“濕冷”.北方民彥中還有“干冷不冷,濕冷才冷”的說法.為什么空氣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的“干冷”,讓人覺得沒有空氣溫度高于零攝氏度時的“濕冷”那么冷呢?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筆者認為:人是近似恒溫動物,人體正常溫度通常是37攝氏度,通常要比環境溫度高,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體是要向空氣等周圍物體放熱的,當人體產生的熱與向外放出的熱相等的時候,人體能保持體溫并不覺得冷;當向外放出的熱大于體內產生的熱時,人體就會感覺得冷.在冬天空氣溫度低,人要靠厚的衣物來防止熱量的過快散失,以維持體溫.而衣物的保暖性能與它的干濕度有很大的關系,在干燥的環境下,即使空氣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由于衣物的保暖性好,人體向外放出的熱量被控制在可以維持體溫的時候,人體并不覺得怎么冷.而在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雖然空氣溫度高于零攝氏度,由于衣物受潮,保暖性能下降,人體向外放出的熱量超過人體產生的熱量時,人就會覺得冷.其中由于空氣濕度大,人的皮膚因而附著了較多的水分,這些水分在皮膚上蒸發要吸走人體的部分熱量,這也加大了人體熱量的散失,這也是人體覺得冷的一個主要原因.
2.敲打裝有水的瓶子時能夠發聲,該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出的?裝水多的發聲音調高,還是裝水少的音調高?
2005年柳州、北海的中考題中有一道選擇題就考了第一個問題,參考答案給出的是水和空氣,第二個問題是出處自科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的一道課后練習題,題目給出四個裝水不等,由少到多的瓶子,問敲擊后發出聲音的音調哪個高?從教參和其他課外練習中查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說裝水多的瓶子音調高,理由是瓶中空氣柱的長度短,振動發出的音調高.
筆者對這個問題做了相應的實驗,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實驗過程是這樣的,選用八個普通漓泉啤酒瓶子,第一瓶子沒裝水,第二個瓶子裝水深約2厘米,第三個裝水深4厘米,后面以此類推,把它們并排放在桌子上,先用螺絲刀的木柄去敲打瓶子發聲,再用耳朵分辨音調的高低.實驗表明沒裝水的瓶子音調最高,其次是裝水最少的瓶子,以此類推,水越多,音調越低.根據這個實驗筆者作出了如下猜想,振動發聲的不是瓶中的空氣柱而是瓶子本身.因為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發聲體的長度越長,其發聲的音調越低.如果是空氣柱振動,應該是水越多,空氣柱就越短,音調應該越高才對,由于實際情況是隨著水深的增加,音調有少量的降低,可以排除空氣柱發聲的可能性,根據敲打瓶子發出聲音的音色,尖而脆的特點,可以推測是玻璃發出的聲音,進一步推測水在其中的作用是減慢瓶子的振動頻率,為了驗證以上的猜想,接著以學校的鋼琴為準,通過增減啤酒瓶中的水深,調出了D大調的“1”“2”“3”“4”“5”共五個音,瓶中的水深是由深變淺.往上的高音和往下的低音,無論怎樣加減瓶中的水量,都調不出來了.為了調出更多的音,根據前面的猜想又作出如下推論:既然是瓶子振動發音,那么瓶子的長短應該影響它發音的高低,短瓶子能發出的音調一定較高.結果在找來幾個矮炮啤酒瓶子,裝水調試,果然,高音出來了,又調出了D大調的“6”“7”“1#8226;”(帶點)三個音,這就證實推論的正確性,到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敲打裝有水的瓶子時發出的聲音是由瓶子的振動產生的,瓶中的水能減小瓶子的振動頻率,裝水越多的瓶子發出的聲音音調越低.
如果想要進一步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還可以測出玻璃、水、空氣發聲時的波形圖、拿來與瓶子發聲的波形進行對比.
3.速度大小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嗎?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認為有關的,也有認為無關的,還有人認為有時有關,有時無關,教師們都知道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可是又無法說清楚為什么無關,筆者經過研究后給出這樣的解釋,
物體的運動可分為大兩類,一是勻速直線運動,二是變速運動,第一類勻速直線運動,由于速度是恒定不變的,不會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當然與路程和時間無關,第二類是變速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是變化的,給分析帶來一定的困難,但還是有辦法的.如果我們將變速運動分割為很多的小段,當每一個段都很小很小的時候,可以近似的認為每一小段都是勻速直線運動,每一小段的速度都與路程和速度無關,這樣就可以得出變速運動的速度也是與路程和時間無關的結論.
根本的解釋應是:物體的運動速度是由物體的初始運動狀態和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即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共同決定的,速度與程程和時間有數學關系,但路程和時間不能影響速度的大小.類似的還有導體的電阻與電壓、電流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所有的運動中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