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構建教育技術應用平臺是有效管理與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的必需,是推進財經院校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本文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論述了財經類院校教育技術應用的特點、范疇、優化策略,以及教育技術應用平臺的架構等問題。
[關鍵詞] 財經類院校 教育技術 應用平臺 構建
一、財經類院校教育技術應用的特點
財經類院校在以前主要以手工模擬的實驗室為主,現在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普及,許多行業、部門都使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財經院校的教學手段也順應社會需求,大量引入電子化的教學軟件、電子化實驗室等,在教育技術應用上,表現出一些顯著的特點:
1.專業融通性
財經院校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仿真模擬實驗室建設及實踐教學都是以計算機硬件為基礎,依托網絡進行的,特別是實驗室,大多數以計算機仿真真實環境構成財經類實驗室,比如會計電算化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財政和稅收實驗室等,他們都是將現實中使用的軟件安裝在實驗室電腦上,模擬出一個真實的環境供學生實踐使用。而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更是直接與校園網絡相關聯。這是財經類院校的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的特點之一。
2.教學連動性
基于專業融通性,財經類院校在教學中的教育技術應用有明顯的教學連動性。財經類專業需要學生掌握具體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具體在教育技術應用上則表現為對財會軟件的操作使用。例如電算會計、電子商務、財稅等課程之間就有連動性。因此,要求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技術應用如教學軟件應用之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互動性。
3.資源實踐性
財經類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的資源,更需要校外財經類資源,財經時訊及其發展動態與財經類人才的知識、技能需求密切相關。因此,財經院校的教育技術應用要實現校內、外資源的連通與共享,讓學校的師生通過網絡在任何信息點上進行訪問和學習、實踐,提供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廣西財經學院教育技術應用現狀分析及優化策略
1.現狀分析
當前運用信息技術營造一個完全開放的物理和文化氛圍的各高校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具體表現關注建設豐富的教學資源,探索信息化環境下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現在,廣西財經學院已經建立了校園網,為實現這些教學資源的共享提供了條件。但是,已經構建的校園網絡主要應用仍為因特網、收發郵件、共享資源等,遠遠沒有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更談不上開展教育技術應用。而且,這些資源如: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大部分依然是相互獨立,只局限于一個實驗室的小范圍內使用,而課件只掌握在單個教師手上,無法共享資源,充分利用資源。
經過考察分析,廣西財經學院實踐教學環境和現代教學手段都是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的基礎上的,如果以校園網絡為基礎,構建財經院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平臺,把現在的單個行為的仿真模擬實驗室置于全網都能夠訪問的環境之下,則可以擴大利用實驗室進行教學實踐的范圍,使師生不僅在實驗室、在課堂上,在校園網絡通達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學校實驗室資源、課件資源、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和練習,擴大資源的利用面,這是深入拓展校園網的功能的必需,也是有效提高信息環境下教學質量的必需。
2.優化策略
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人們對高等教育需求增長,各校的人均教學資源相對緊張,因此,利用教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必然選擇,即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優化。根據我院的現實情況,我們采用了以下策略:
首先,在教育技術資源的購買、開發、利用等方面,學校專門的負責小組,組員包括教育技術專家、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師等,對學校的采購申請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資源從來源上的高質量及高性價比,從而杜絕資源的重復建設和資金的浪費。
第二,統一管理,提高現有教育技術資源的利用率。將教學設備、設施從原有的教學部門中抽離,形成統一的、專業的教育技術應用及管理機構,全校的教學設備與設施由該機構統一規劃、調配,提高利用率。
第三,構建基于校園網的教育技術應用機制。教育技術應用應該體現在學校教、學和管理的全過程,包括教學資源的提供、輔導、答疑、作業、實驗、測試、檔案管理等各層面的教育活動。因此,我們通過精品課程、專業學習網站等的建設,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促使教師把教育技術整合到教學中,并充分發揮校園網與教育技術應用相互依托的特性,通過資源共享,為課程建設提供有效的現代教育技術支持。
三、廣西財經學院教育技術應用平臺的架構
1.硬件環境
硬件環境是教育技術應用平臺的基本物質需求,包括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物質構成的系統,它是構建教育技術應用平臺的物質基礎。廣義的硬件環境不僅包括了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空氣、光線、噪音等自然條件因素,還包括了教室、桌椅、教學媒體等教學條件和教具;狹義的硬件環境則專指具有計算機網絡特征的各種教學要素構成的系統。一般而言,硬件環境包括各種計算機、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光纖等網絡設備,是實現教育技術應用的必需設備,目前,教育技術應用的硬件環境建設主要是構建校園網、接入Internet以及設置地面衛星接收系統和衛星接收機等。
2.軟件環境
因此,軟件環境指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硬件環境以外的所有信息集合,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的軟件環境一般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學信息資源的集合(即教學資源庫),二是建設、應用和管理該資源庫所必須的各種基礎軟件和教學軟件,常見基礎軟件有:各種系統軟件、殺毒軟件、播放軟件等,常見的教學軟件有網絡教學平臺、CAI開發工具、網絡課程開發工具等。
(1)教學資源庫。在教育技術應用環境中,教學資源和應用支撐平臺是核心,其中最基礎的是教學資源庫。網絡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環境的內容核心,建設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并使之開放化是優化網絡教學環境的必備之舉。
因此,首先要建設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一方面,可以開發本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如精品課程、網絡課程、CAI課件等,建立網絡教學環境中的校本課程中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鏈接溝通學校的www服務器與Internet上大量教育教學資源網站,實現信息全球化;或與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庫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鏡像,以獲取更新、更專業化的資源等。
(2)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是支撐網絡教學環境的技術核心,網絡教學平臺多模式化主要要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支持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二是支持不同媒體技術產品。
首先,在網絡教學環境下,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教育教學多樣性發展的需求,教學模式由單一化走向多樣化,同時伴隨著由歸納型向演繹型、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等多方面的轉化是一個顯著的發展趨勢。因此,網絡教學環境的構建要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首先要構建支持多種教學模式的網絡教學平臺。目前的網絡教學平臺大多是支持基于課程講授型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國傳統教學中講授型教學方式的占主要地位歷史與現狀有關,要改變此現狀,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考慮:適用于網絡教學的教學模式有哪些、不同教學模式在網絡平臺總如何呈現以及相關的技術支撐。我們可以基于這三方面考慮,設計出教師可選擇教學模式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網絡教學平臺的多模式化。
其次,信息技術和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教育領域應用出現了眾多產品,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BBS、blog等,它們的功能不同且各具優勢。網絡教學平臺作為教學的信息平臺、互動平臺、自主學習平臺應該最大限度地支持這些不同的產品,并使之優化共存,這才能滿足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學管理平臺。教學管理平臺包含教學管理和系統管理。教學管理可實現師生的常規信息管理。系統管理可完成對系統的工作狀態監控、相關信息的反饋。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芭巴拉·西爾斯 麗塔·里奇: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
[3]汪精明:財經類高校教育技術應用若干問題的探討[J].銅陵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