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87年6月我國第一家企業孵化器誕生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在規模、數量、服務、孵化效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客觀分析企業孵化器自身內部優、劣勢和發展所面臨的外部機會與威脅,提出今后發展的措施,對孵化器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結合我國孵化器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對SWOT矩陣中四象限各因素的矩陣分析,進而提出孵化器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SWOT分析矩陣 企業孵化器 發展研究
一、引言
企業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是向在孵中小型創業企業提供技術、人力、資本、信息等孵化資源,并進行合理資源配置的社會經濟組織。企業孵化器根據創業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需要,通過提供一系列服務和資源支持,以降低創業成本與創業風險,幫助創業企業成長和發展。在我國企業孵育體系建設中,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健康快速發展對促進創業企業成長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我國企業孵化器在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俗矚目的成就(見表1),為社會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管理人才。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各年企業孵化器發展報告
二、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和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等因素以矩陣形式排列出來,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得出一系列關于行業發展的狀況分析,進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文將通過SWOT法對影響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內外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構造孵化器SWOT矩陣圖做分析基礎。
1.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內部因素分析
(1)優勢(Strength)分析
①政府支持力度大, 啟動和發展資金有保障
在國家層面,孵化器的建立和發展是由國家專門的機構——科技部火炬計劃辦公室的指導與協調下進行的;在地方層面,是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科技部門的職能部門來發揮作用。各級政府為其發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包括硬件、必要場地、發展政策及稅收政策等)。孵化器發展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科技部的火炬計劃資金及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劃撥資金構成,另外相輔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金融機構貸款。
②分布地域廣,發展初具規模,區域集群效應初步形成
隨著孵化器作用的日益凸現和日益受重視,全國已建立起華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東北6個大區的孵化器協作網絡,在20多個省市成立了孵化器協會,并依照孵化器和創業者、科技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的需求開展活動。我國的部分孵化器區域已開始采用分類集群模式,形成了“一器多區”、“分類發展”的發展布局,區域集群效應初步形成。截止2006年底,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已達548家(其中國家級168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達2008萬平方米(見圖1)。
③具備一定發展經驗,孵育成活率和質量逐年提高
經過20年的發展,孵化器在運營、服務等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經驗,在孵育企業成活率和質量方面較成立之初,有了極大的進步,促進了高新科技的發展和社會效益的增長。截止2006年底,經過孵化器孵化畢業的企業中有2789家進入國家高新區發展,年收入過億元的科技企業有569家,上市公司有53家。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畢業企業創造的營業總收入達1745億元,工業總產值1513.3億元,孵化器累計已畢業企業為19896家,企業畢業時的累計收入比初創時提高了近5倍。
④促進就業和增加就業率,吸引科技和高素質人才
截止2006年,孵化器共提供就業崗位79.3萬個。從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員5.7萬人,本科學歷人員29.1萬人,大專學歷人員20.5萬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9.7%。孵化器在孵企業共吸引留學人員1.3萬人,其中留學美國的5098人、日本的2112人、歐洲的2342人、俄羅斯的287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1006人、東南亞的1852人。在留學人員中獲得本科以上學歷的有9591人。
⑤具備一定的專業化水平,總體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我國在生物、芯片、機電、環保、信息、創意等產業方面建立了專業性孵化器,吻合產業導向、符合市場要求,孵化器具備一定的專業化水平,其發展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和持久活力。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孵化器積極與國際先進孵化器交流,借鑒吸收國際上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具備了一定的特色服務功能,并在實際運作中改變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拓展服務內容,總體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2)劣勢(Weakness)分析
①經營和投資主體單一,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由于管理體制原因,孵化器中有90%以上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所創辦,其發展帶有明顯的政府色彩,基本上以事業單位形態存在;其工作人員一般為政府機關部門人員。由于孵化器管理團隊在專業知識和領域方面層次不夠,專業素質不高,同時不具有經營、財務及人事方面自主權,導致了孵化器工作積極性不高,服務效率較低。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孵化器的健康發展。
②各地域發展不平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自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基本上均建立了企業孵化器(2007年初西藏也建立了孵化器)。由于我國各地域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技園區的建設層次和側重不同,加之在孵化器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重視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同,各地域孵化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度也不一。大部分企業孵化器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和各省中心城市,沒有形成輻射網絡。
③服務水平層次較低,資源配置能力較弱,綜合競爭力弱
目前,我國孵化器與國外先進孵化器相比,服務層次還較低,停留在服務層次的初級形態(見表二),綜合競爭力較弱。孵化器功能還較為單一,主要是提供硬件設施(如場地、設備、廠房等)方便和政府提供有關稅收優惠政策上;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房租,服務職能還主要是實現對創業企業的扶助。同時,孵化器由于管理體制、運作市場化、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人力、硬軟件、資金等資源配置方面能力還十分欠缺,還遠未達到現代企業孵化器發展的要求。
資料來源:林強,姜彥福,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及新趨勢.科學研究,2002(2)
④管理與運作市場化程度低,專業化程度較低,孵育領域較窄
孵化器的經營和投資主體一般為政府部門,由政府投資建設,或采取資產劃撥、委托管理等方式由孵化器管理團隊經營使用,屬于國有資產;其他類型(如民營資本、私營資本和多元投資主體)的經營和投資主體很少。孵化器缺乏經營和投資靈活性,行政管理色彩濃重,影響了孵化器在運作過程中的市場導向功能。同時,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程度還較低,現有的孵化器領域僅限于科技型,發展方向限定于特定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向,孵育領域較窄。
⑤風險投資體系不夠完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我國孵化器風險投資體系不夠完善,沒有相應的從事風險投資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主要資金來源為政府的財政撥款,而銀行對于科技開發貸款規模的控制又十分嚴格。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資本投資比例很低,約僅為2%~3%。據統計,我國每年有2萬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千多項專利,但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發達國家為45%以上);我國每年科學技術向生產轉化的比例為10%~15%(發達國家為60%~80%);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在社會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發達國家為25%~30%)。科技轉化率低的直接后果是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影響了孵化器的競爭力和發展。
2.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分析
(1)機會分析
①政府重視程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
各級政府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推動孵化器的發展,加大投入和制定相關政策。近年來,各類孵化器的軟硬件環境不斷改善,其服務功能也日益增強。國家制定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發展目標,以“火炬計劃”為發展方針和規劃。2006年科技部制定了《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加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的發展目標和“專業孵化+創業導師+天使投資”的具體指向。2007年8月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對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的四項稅收優惠政策,并明確了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各稅種的具體減免細節。
②資金投入額高,融資渠道較多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在孵化器中聚集的各類可用資金額達到200.2億元。其中,政府撥款52.0億元,自有資金84.4億元,年末貸款余額23.8億元,其他方面的來源30.1億元,平均每個孵化器得到的可用資金約3653萬元;各類孵化器籌集的孵化基金總額達48億元,平均每個孵化器為875.9萬元。企業孵化器融資渠道有:政府渠道(政府撥款、地方財政性返還、稅收政策優惠等)、企業渠道(互助基金、企業擔保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金融渠道(銀行貸款)等。
③需要孵育和潛在孵育企業數量大,產業前景看好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數量十分龐大,其類型正逐漸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轉化,其特點是競爭力弱、缺乏技術的創新開發轉化及管理能力。而孵化器主要的孵育對象就是初創型中小企業。我國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也為孵化器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市場基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和與向國際先進孵化器的交流借鑒,孵化器發展面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需求市場,其發展既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創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國際交流不斷加強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提供和處理效率也不斷提高,為孵化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使得孵化器的服務功能不斷拓展;由于internet網絡的不斷發展,還出現了孵化器無形孵化方式——虛擬孵化器(以互聯網為平臺,在物理孵化器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創業孵育的功能)。同時,我國孵化器通過舉辦各種孵化器論壇、國際會議,就孵化器的發展、風險投融資等各個方面進行探討,不斷向國際孵化器借鑒、學習,提高我國企業孵化器的國際競爭力。
(2)威脅分析
①國外先進孵化器的進入,形成競爭力和管理人才外流威脅
我國企業孵化器雖然數量可觀,但在質量上與現代孵化器要求還有相當差距。國外孵化器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在服務水平、服務功能、服務效率、服務技術及網絡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入世后,國際孵化器紛紛進入中國,我國孵化器將面臨著國際孵化器的激烈競爭和挑戰。同時,孵化器發展的關鍵是需要具備復合型知識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而國外孵化器的進入會在一定程度使國內孵化器的優秀管理人才外流,形成競爭和人才外流威脅。
②發展動力機制不健全,產業鏈未真正建立起來
孵化器的發展動力機制是由大學、產業、政府三方面構成,通過對創新資源、政策資源、資本和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促進孵化器的發展。而我國企業孵化器由于未能實行公司制,不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主體,不能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進行運作,故此在動力機制和官、產、學、研、資、介、貿等發展力量方面未形成產業鏈,使得三者在發展過程中能夠相得益彰。
③外部主體投融資法律、政策環境不健全、不完善
現階段,孵化器大多為政府投資組建,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孵化器的硬環境建設和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方面,對孵化器制定了各項優惠政策。但由于投資主體的過于單一,并沒有制定相應的外部投資主體在投資企業孵化器方面的優惠措施和政策,導致了外部投資主體投資積極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孵化器的建設和活力。
④測評指標、績效評估體系不能客觀、真實反映孵化器發展
由于我國孵化器發展時間短,加之孵化器本身內容十分復雜,其績效難以用簡單數值計算表示,對孵化器的測試和績效評估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及合理、科學的指標體系。現有的績效評價方法(總分法、加權平均法和模糊評價法)不能合理客觀地描述孵化器的發展,定性指標多,定量指標少,缺乏足夠的信度和效度。
三、企業孵化器SWOT分析矩陣構造
結合企業孵化器的內部能力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企業孵化器的SWOT分析矩陣(見圖二)。根據SWOT矩陣圖,我們得出企業孵化器發展的SO、WO、ST、WT四種發展戰略。
四、結合SWOT分析矩陣,提出發展的建議與措施
1.創建良好發展氛圍和環境,完善相關法律和政策, 明確發展目標
我國未來的孵化器發展目標應側重孵化器的整體系統建設,以孵化器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和研究的商品化,并實現技術轉移和區域經濟的繁榮,讓孵化器獲得相應盈利水平;同時實現在孵企業的自我良性發展,吸引優秀人才,培育新型企業家,實現科技轉移和科技向產品的轉化。孵化器發展中還要明確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發展義務,理順管理體系,突出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和質量,切實落實財政支持和稅優惠政策。
2.拓展孵育企業類型,擴大孵育經營領域,注重孵育質量
我國孵化器企業類型應向綜合型、科技型、服務型、專業型等方向發展,孵育經營領域應擴展到高科技、新能源、環保、信息、創意等更廣的領域。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孵育質量,不盲目追求擴大孵化器數量和地區規模,通過科學的管理,為孵化器提供發展環境和氛圍,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在孵企業和孵化器的良好互動。
3.完善孵化器功能,拓寬服務范圍,合理配置孵化資源
影響孵化器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軟件功能方面的完善,即孵化器要在如何向孵育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網絡、信息共享、市場交易平臺服務、融資渠道、中介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同時,還要向在孵企業提供企業家和人才培訓、業務指導咨詢等綜合服務,并要對在孵企業采取孵中培育、孵后跟蹤調查、存續期及能力評估等方面的全面服務。孵化器要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政策資源、資本和社會資源,完善孵化器功能,拓寬服務范圍,提高在孵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4.理順管理機制,創新經營觀念,投資主體和經營方式多元化
孵化器的發展只有進入市場后,建立市場運作模式,才能激發其積極性,培養其競爭力。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轉變角色,對孵化器的管理要創新經營觀念,在孵育的不同階段對孵化器的產權管理和機構管理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使孵化器投資主體和經營方式實現多元化,鼓勵民間和大中型企業集團投資辦孵化器,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最終使我國的孵化器成為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化組織、社會化組織。
5.深入研究績效評價方法,合理衡量孵化器發展水平
對孵化器的發展主體要深入分析影響其發展的各種主、客觀因素,科學、合理建立起績效指標體系,運用以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科學計算方法來得出發展潛景、能力、績效等方面的成果值,真正反映出孵化器團隊及員工的有效努力程度,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參考。同時,還要建立起在孵企業滿意度測評體系,及時把握在孵企業對孵化器服務水平、質量、功能等方面的真實意見和想法,從而改進孵化器工作和提高績效。
6.加強國際合作,重視孵化器人才培養和引進
我國企業孵化器在發展中總體上還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缺乏對外合作的專業人才和有效的資金支持。國家應在發展中應制定孵化器國際合作的戰略;同時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真正引進一批懂管理、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切實向在孵企業提供高水平、高質量服務。
7.樹立品牌觀念,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
孵化器對在孵企業的支持功能和力度,不在于孵化器本身擁有多少資源和能力,而取決于其組織和鏈接創業網絡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孵化器形成品牌的基礎。企業孵化器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提升內部服務能力,以能力塑品牌,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創業團隊加盟,贏得風險投資機會。
8.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風險投融資體系,形成多元投融資體系
由于風險投融資體系的不健全,大量投資資金游離于孵化器之外,建立一個風險投融資、創新投融資的完整、完善體系是企業孵化器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任務。通過風險投融資體系的建設,形成投資孵化器主體多元化體系和孵化器融資多元化體系,實現目標為:辦孵化器的主體可以是各種力量,形成經營市場化運作;孵化器本身向外融資時可通過各種融資渠道,形成融資資本化運作。
參考文獻:
[1]Rhonda, G.Phillips,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how effective as technology transfer mechanisms. Technology in Socierty[J],2002(24)
[2]K.F.Chan, Theresa Lau, Assessing technology incubator programs in the science park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cehnovation[J] 2005(25).
[3]梁蓓:風險投資與孵育體系研究.管理現代化[J].2003(5)
[4]劉玉駿:企業孵化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技進步與對策[J].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