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報競爭是現代市場競爭的主要內容,建立CIS可以支撐企業形成優勢,CIS是企業創新與發展的強有力保障。本文論述了CIS與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的關系、構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及其重要性。
[關鍵詞] CIS 企業 競爭情報 系統 網絡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企業在獲得巨大商機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和諸多風險。企業競爭的本質是科技競爭,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企業的自主創新過程中,若沒有現代化的科技信息系統和豐富的信息資源支撐,致使預測不全面甚至預測錯誤,即使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會由于產品競爭力不強而被淘汰,企業的創新工作將難以獲得成功。今天的情報并不專指用于軍事目的的諜報,現在更多的是指為企業自主創新服務的科技情報。
企業競爭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只能以翔實、可靠的情報為依據,發現并選擇對手,摸清對手的諸如生產技術水平、產品的價格、原材料的產地和價格、技術設備和人員素質、產地的價格、市場范圍、營銷方法等等方面的情報,做出戰略決策和競爭策略,保持企業的優勢地位,收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效果。加強企業競爭情報必須建立完善、系統、經常的工作體系,而建立競爭情報系統(CIS)是其主要形式。20世紀80年代,世界500強企業中建立CIS的只有10%,20世紀90年代500強中建立CIS的已有80%,而現在,世界500強中就有90%的企業建立了CIS。
一、CIS與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CIS對于企業提高企業情報競爭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西方國家的CIS已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企業的CIS仍處在起步階段,所以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要滿足參與國際競爭的特殊需要,就對構建競爭情報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CIS的含義
CI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是以人的智能為主導、信息網絡化為手段、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機結合的競爭戰略決策支持和咨詢系統。
2.競爭情報系統為企業的研發指出了方向,從而避免了“閉門造車”式的技術研究和開發
進攻是最好的防御,競爭光有觀念不行,必須有手段。沒有競爭觀念、沒有競爭手段的企業是落后的企業;沒有競爭觀念、有競爭手段的企業是即將落后的企業;有競爭觀念、沒有競爭手段的企業是有風險的企業;有競爭觀念、有競爭手段的企業才是有前途的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自然會采取銷售一代、開發一代、構思一代的產品策略來保持競爭優勢。比如前幾年感冒藥中的PPA問題,美國一些藥廠和制藥公司事先得到了美國要禁止生產和出售含有PPA成分產品的情報以后,在沒有正式公布執行前就已經悄悄研制不含PPA的藥品,等到公布執行,不含PPA的新產品馬上就上市了,搶占了市場,贏得了先機。
3.競爭情報系統為技術學習和技術合作尋找道路
寶潔公司董事長John Pepper所言:“現在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行動快的吃掉行動慢的。10年前,一種產品占領市場全球市場需要大概6年時間。而今天,我們需要在18到24個月之內完成——而且我們正在發現,甚至僅僅18到24個月,我們都有可能在進軍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因為速度太慢而被擊倒。”因為時間和成本的限制,僅僅依賴自身的研發很難及時滿足企業的技術需要,而利用他人的技術進步不僅對自己的研發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也創造了更多了解對手并超越對手的機會。競爭情報廣泛的信息網絡和人際網絡是企業獲得學習和合作機會的主要途徑。
4.競爭情報系統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快捷的途徑
人力資本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企業可以通過招聘、面試等方法進行人才選拔,但是企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人才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本行業的競爭優勢,或者幫助本企業實現內部優化。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對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及行業發展趨勢有著透徹的了解。競爭情報在這方面有著極其敏銳的感應和認知力。科學的競爭情報工作,已經成為使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更加便利、快捷的途徑。競爭情報是管理者的眼睛,為他們關注形勢和變化,為企業發現人才,使人力資源中有潛力的部分得到開發、增值,轉化為人力資本。
5.競爭情報系統是企業的安全系統
一個企業即要千方百計地獲取別人的情報(必須要在法律和職業道德的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又要慎之又慎地對自己企業的有關活動加以控制,防止有關信息的泄漏,避免對手能利用這些信息加以預測。一個企業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和挑戰,通過競爭情報,可以充分掌握競爭對手、競爭環境的相關信息,預期現有對手的行動,發現新的或潛在的對手,提前看到企業面臨的危機,以便預先采取措施,避免因盲目經營而造成的惡果或受到突然襲擊喪失競爭力,這是競爭情報系統反情報工作的主要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競爭情報系統又是企業的安全系統。
二、構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
競爭情報不是單一部門的工作,它通過CIS觸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成為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環境、與競爭對手、客戶與供應商之間信息交流的紐帶。CIS的構成是以內聯網(Intranet)為平臺,組織網絡、信息網絡和人際網絡三大網絡相結合,以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獲取和分析為主要內容的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競爭情報體系。
1.組織網絡是競爭情報系統的組織保障和基礎
它有一個專門從事CI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工作的專業部門,既有信息采集、情報研究、工商管理、網絡技術方面的人才,同時CIS中又有一個遍布企業的組織體系,它把企業內部的人員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項目的要求在整個組織中調配人力和物力資源。
2.信息網絡
信息網絡是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核心。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
(1)硬件系統以企業內聯網(Intranet)為平臺,與Extranet、Interne相連接構成。Extranet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制造商、供應商、客戶以及其他組織基于Internet技術而建立的協作網絡。在Extranet的支持下,情報人員可以隨時獲得供貨商的生產情報,雙方甚至可以合并取消采購和庫存部門,降低各項開支,節約時間和成本;企業也可以與合作伙伴或消費者之間達成相應的信息資源共享。Interne擁有大量的同類產品及相關產品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客戶信息、供求信息、市場發展趨勢等。企業通過Interne獲取大量與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有關的信息,享受更準確的情報服務,同時向外部發布企業生產經營等公開的信息和開展網上銷售活動。Intranet是基于TCP/AP協議和WWW技術規范,通過瀏覽界面,提供企業內部信息查詢的信息平臺,并且利用這個內部局域網絡結構,將企業的各種自動化管理系統及數據庫以網絡的方式實現統一存儲、加工和利用,而且與企業ERP、CRM、MIS、DSS、MRP II、ES、SRM、BI、BC、FMS、MES、等系統產生的數據進行關聯和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價值,從而達到企業內部信息的最佳配置。它還可以通過防火墻等技術設施,和Internet實現連接,使企業的內部工作人員實現對Internet的利用。Intranet的建立使情報的獲取和服務在企業內部的運行速度得到提高。在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三者構成的由內向外的集成信息系統中,Intranet是核心。
(2)軟件系統包括競爭情報收集子系統、競爭情報分析子系統和競爭情報服務子系統。
①競爭情報收集子系統是企業CIS的重要構成,它由外部競爭情報輸入和內部競爭情報輸入系統構成。它是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競爭要素、競爭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的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的新一代綜合性信息系統。
②競爭情報分析子系統是競爭情報的轉換系統,以人的智力為主導,通過一定分析手段,對情報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判斷和推理,實現信息的集成、重組和智能。目前常用的情報信息分析方法有:核心競爭力分析、態勢分析(SWOT)、財務分析、專利分析和價值鏈分析等。
③競爭情報服務子系統是企業CIS的輸出系統。它是將情報信息分析、判斷和推理得出的結果提供成數據庫查詢、情報信息簡報、情報分析報告等供企業管理者做決策參考。同時將反饋信息傳遞到競爭情報收集、分析子系統,及時進行補充性收集與分析工作,大幅提提升競爭情報信息的利用率。情報分析員必須改變將80%的時間用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傳統工作方式,而是通過系統平臺,將自己的主要工作放在對信息的分析和處理上,提高分析報告和情報的質量及時效性,從而有效的支持決策,提高信息處理部門參與公司決策的程度,在企業形成重視情報、利用情報的良性循環。
三、人際網絡是企業獲取情報非常重要的途徑和工具
人在競爭情報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企業中的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作為一個微觀的情報源,發揮至關重要得的作用。對內使情報成為每個員工工作的一部分,每個員工不僅是情報的載體,也是情報的執行者和受益者。各種展銷會、新產品發布會、訂貨會、進出口產品博覽會、產品技術鑒定會、質量評比會、科技成果匯報會、技術交流會、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都是企業的外部人際網絡。特別是通過政府官員、技術專家、銀行、廣告商、經銷商、供貨商、主管部門、質檢部門、行業協會、信息中心、會計師事務所等處,企業可以獲得非常重要的競爭情報。
四、CIS的工作運行流程
第一步是確定競爭情報目標。根據企業的戰略展望、規劃以及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等,作出情報規劃和主題目標。
第二步是進行情報信息采集。采集方式主要有:從中外文獻資料中篩選情報信息、利用網絡獲取情報信息、利用國內外展覽會獲取情報、在技術交流中獲取情報、與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建立聯系,共享技術情報與信息、從灰色信息中獲取情報、從第三方獲取信息(第三方指與一個企業發生聯系的組織機構或社會團體,如銀行、廣告商、經銷商、供貨商、主管部門、質檢部門、行業協會、信息中心、會計師事務所等)、通過聘請離職人員作技術顧問獲取情報、通過零次信息整理獲取情報信息、通過反求工程獲取經濟技術信息等。信息采集必須全面、精確、及時。
第三步是加工整理采集到的情報信息。對采集到的原始信息進行剔舊、分類、合并、重組等處理后,輸入競爭情報信息數據庫,為情報進行分析、挖掘作準備。
第四步是情報分析研究。將初加工的情報信息進一步進行專家級的綜合評價和精煉式的深加工,實現信息的集成、重組和智能,從而使情報信息更加有序化、系統化。
第五步是情報信息服務。它是將情報信息分析、判斷和推理出的結果提供成數據庫查詢、情報信息簡報、情報分析報告等供企業管理者做決策參考。
第六步是將反饋信息傳遞到競爭情報收集、分析子系統,及時進行補充性收集與分析工作,大幅提升競爭情報信息的利用率,同時進行情報信息再分析。
五、結束語
競爭情報是一種能產生效益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目的性、針對性、時效性、決策性及增值性。收集競爭情報的目的就是打敗競爭對手,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根據有關統計數據,競爭情報對企業的貢獻率分別是:微軟是17‰,接近12億美元、摩托羅拉為11‰、IBM為9‰、PG為8‰、通用電氣和惠普為7%、可口可樂和英特爾為5%。美國《幸福》雜志全球500強企業的前100名企業和美國90%的公司均擁有自己的競爭情報機構。因此有人把CIS比喻為企業的“中央情報局”,是現代企業管理者的智囊團和思想庫。CIS不是獨立存在的,它的功能滲透到企業的其他功能性系統中,成為各個功能系統的一部分。利用CIS提升對外部信息的感知能力,優化內部信息的利用率,提高企業對于關鍵情報的準確掌握和重要事件的及時反應能力,大力提高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吸收再創新能力,特別是利用CIS這個有力工具實現決策過程的規范化、系統化和持續化,直接或間接地支撐企業形成優勢,并能將這一優勢長期保持。
參考文獻:
[1]劉曉亞:情報與企業發展[J].四川冶金,2006.(3)
[2]孫亞明:建立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初探[J].攀枝花學院學報,(24)
[3]楊學泉:企業信息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J].現代情報,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