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討論了技術創新機制的組成,根據我國民營企業的現狀與特點,提出了我國民營企業建立創新機制的途徑。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技術創新 創新機制
技術創新是當代經濟的一大主題,已成為關系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性問題。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否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將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技術創新理論與技術創新機制內涵
技術創新機制是指對技術創新活動有影響的規律與制度,對技術創新機制我們可以從動力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三方面進行探討。
1.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主要用以解釋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因,即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來源于何處,企業為什么要技術創新。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生存,一方面企業有獲得更大收益的動機,這就要積極進取,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改進生產工藝,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這就是市場需求的引力機制;另一方面,在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就必須改進生產技術,開發新產品,降低生產成本,這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機制。
2.激勵機制
根據激勵和機制的內涵,我們可以概括出:內部激勵機制是激勵主體(企業所有者和(或)企業管理者)與激勵客體(企業技術創新人員)通過激勵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就是企業的所有者和(或)管理者為了激勵其技術創新人員進行技術創新而確立并執行的一種制度安排。
3.約束機制
實踐表明,企業技術創新受到包括資源能力各個方面的約束,包括資源約束、風險約束。
綜上所述,我們構造技術創新的如下模型:
二、我國民營企業特點
民營企業產權明晰、集中的特點使得民營企業管理者的前途與企業發展休戚相關,殘酷的市場競爭又培養出民營企業管理者積極進取、勇于冒險、精于謀略的人格特征。這些因素促成了民營企業管理者銳意進取的職業化個性和勢不可擋的創業沖動,因而他們更加樂于追求技術創新帶來的高收益,也更敢于承擔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民營企業的管理機構比較簡單,具有組織成本低、方式靈活等優勢,能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做出靈敏的反應,能迅速捕捉到潛在的市場需求。
我國的民營企業從發展時間還不長,從總體水平來看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有較大的劣勢,主要表現為:技術創新人才不足;資金緊張,創新資金缺乏;外部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創新管理落后。
三、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建設途徑
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建設,應當立足民營企業的實際,參照科學的創新理論,服務民營企業的目標。本文的討論框架,依然從動力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三個方面來探討。
1.動力機制方面,從利潤導向市場導向轉變
如前所述,我國的民營企業從誕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利潤的追逐,由于民營企業的發展歷史,具有產權清晰的特點,所有者就是管理者,角色的重疊使他們對企業的經營關心有加,有切實感受,同時對能夠提高企業利潤的行為(包括創新行為)有不可阻擋的沖動,所以很多專家認為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在動力機制方面不存在問題,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根據統計,我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非常短,根據我們對河北省邯鄲市一些民營企業的跟蹤,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創新行為弱化,短暫的輝煌后企業或陷入困境,或停滯不前。究其原因,這些民營企業的創新行為受其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影響,其行為必然導致短期化嚴重,企業往往靠一種產品的成功迅速發展,但創新后勁不足,一些民營企業的“創新”行為甚至表現為偷稅漏稅、偷工減料、降低產品質量、模仿剽竊等,這種唯利是圖的民營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不能長期生存是必然的事情。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經營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更加注重長期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民營企業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創新動力方面,要從利潤導向向市場導向轉變。隨著民營企業的逐步成熟,市場需求與市場結構的變化就成為其最重要新動力來源,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創建百年基業,就要研究市場脈搏的變化,在組織、技術、產品開發方面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組織創新與技術創新,降低企業運行成本,通過產品創新,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不斷滿足市場的動態需求,從而也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激勵機制方面,要依據現代企業要求,建立科學的激勵體系
基于研究范圍,本文重點研究內部激勵系統的建立。企業的內部激勵因素我們分為三個方面:產權制度、組織管理制度、企業文化。這三個因素共同影響著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也反作用于此三個因素;產權制度制約著組織管理制度;企業文化與組織制度、管理制度是相互影響的。
上述三個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產權制度,企業的產權制度決定創新成果所有權歸屬和誰是風險承擔者,是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基石。產權清晰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我國民營企業大多屬于家族企業,企業往往屬于家族共有,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出現“兄弟分家”現象,嚴重削弱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技術創新充滿風險,由于成本高,短期內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很大,其帶來的效益往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只有產權清晰了,所有者關注的是資產的長期報酬,才能有效避免短期行為,才能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不絕的動力。 在技術創新上,創新人才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設法留住這些關鍵人才,企業的創新活動才能持續進行下去,在這方面,股權激勵是一個可供選擇的辦法。民營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企業內部實施股份制度,吸引這些關鍵人員入股。技術創新人員往往資本較少,可以考慮讓其掌握的知識、技能入股,以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技術創新活動必然要通過一定的組織制度來實現,扁平化的組織有利于技術創新的信息溝通;根據技術創新和創新人才的特點,進行適度的分權與授權,可以有效地調動技術創新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從而縮短技術創新從提出到實施的周期,使企業更好地把握商機。技術創新的激勵還要依靠高效的管理制度。這個制度應包括創新平臺的建設,創新人才的培養,合理的分配辦法等等。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主要需求是隨著層次與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特別是技術創新人員中很多人是知識分子,要研究他們的需求層次,滿足他們的需要才能發揮較好的激勵效果。我們說技術創新是團隊行為,這個團隊中不僅有技術人員,還包括普通員工,我們要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培訓,更新他們的知識,這樣才有可能吸收與消化外來的知識,促進技術創新活動的進行。創新是個長期過程,創新效果的顯現往往要經過較長的時期,對創新效果要進行合理的評估,對創新中的有功人員要制定合理的獎勵政策。對創新關鍵人員的激勵除了物質獎勵處,更重要是責任獎勵。
富有創新力的組織,通常具有某種共同的文化,如鼓勵試驗,贊賞失敗,不論成功與否都給子獎勵等。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具有濃厚的“老板文化”色彩,反映了關鍵領導者特定的價值觀念和領導風格。關鍵領導者必須當好企業文化建設推動者這一角色,從實踐中提煉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敢于擯棄舊文化,發展新文化,不斷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
3.立足現有資源,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技術創新往往前期投入具大,收益不確定,存在很大的風險,而民營企業往往資金有限,在選擇技術創新項目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重點的進行攻關,對項目風險進行科學評估,把握創新時機,制定科學的創新戰略。
四、總結
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民營企業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效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根據本身特點,揚長避短,構建高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包括動力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的建設。創新機制是個系統工程,其組成部分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機制本身也不是無源之水,只有將機制與企業的組織制度、管理制度、文化有機融合,才能充分發揮創新機制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靜波:民營企業的生存方式與技術創新[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5,2
[2]吳曉進:促進技術創新活躍的激勵機制探討[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5,2
[3]陳衛平: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探析[J].經濟師,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