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航空運輸屬于高危險性行業,降低事故的發生率,提高航空運輸安全生產水平是航空從業人員的目標。運用“委托—代理”理論對航空安全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安全投入與安全水平、安全投入與安全報酬、事故賠償與安全水平等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航空運輸企業改善安全現狀的管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安全監督 “委托—代理”理論 航空運輸
一、引言
航空運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是其首要的目標,是各項工作的頭等大事。國際上也是把安全與否,安全狀況的好壞,作為評價和衡量一個航空運輸企業信譽好壞,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同時航空運輸安全生產狀況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保障所有旅客和航空運輸人員的安全是社會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各國極為重視航空的安全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運輸事業迅速發展,航空運輸安全工作也得到較大的改善。但是,統計表明,我國航空運輸近20年和近10年平均重大事故率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和1.7倍,是航空發達國家的4.9倍和4.4倍,要追趕上國外先進水平,還需付出很多的努力。按目前世界空運量和事故率水平,預計到2015年全世界每7~10天就會發生一起機毀人亡的事故,這無疑增加了民用航空界預防事故的緊迫感,各國航空運輸安全學者都極為重視對航空運輸安全管理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從“人-機-環境”的角度探討人為因素對航空運輸安全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的預防措施;探討建立“航空安全信息報告系統”的可能性,提高航空安全信息的利用率,促進安全管理;運用系統論和運籌學方法對航空公司的安全運行狀況進行評價;從現代系統科學的角度,以及安全文化對航空運輸安全的作用等方面討論了中國航空的安全文化建設問題。但是如何從航空安全監督部門與航空公司之間的關系來激勵監督機制,增強航空運輸的安全管理水平卻未見報道。本文運用委托-代理理論,結合安全經濟學的有關知識,著重從經濟角度闡述了如何對航空運輸業進行安全監督和管理,并提出了航空運輸企業改善安全現狀的管理對策及建議。
二、航空運輸安全監督的委托—代理分析
我國航空運輸安全管理實行垂直管理的監督體制,同時由于航空運輸安全是公共產品,這對于航空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投入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垂直的航空運輸安全監察體制下,航空運輸安全管理實施中涉及到的主體包括國家航空安全監督部門、地區航空安全監督部門、航空公司。明確各主體在實現航空運輸安全管理過程中的職責,以及他們在此過程中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實施航空運輸安全管理的前提條件。實現全社會的航空運輸安全管理是國家和地區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的目標,而利潤最大化是航空運輸安全的執行者即航空公司的目標,可見兩者的目的不同。同時,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也不能直接觀測到航空運輸企業的具體行為,即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與航空公司之間實際存在委托人與代理人的關系,航空運輸安全管理問題的實質是委托—代理問題:一個參與人(稱為委托人)想使另一個參與人(稱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選擇行動,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觀測到代理人選擇了什么行動,能觀測到的只是另一些變量,這些變量由代理人的行動和其他的外生的其他隨機因素共同決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動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問題是如何根據這些觀測到的信息來獎懲代理人,以激勵其選擇對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動。因此,航空運輸安全管理管制政策的關鍵就是如何使航空運輸安全管理的代理人即航空公司為委托人即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的利益服務。由于航空公司關注的只是能否獲得豐厚的利潤,因此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必須設計一個“契約”即安全管理的管制政策,使航空公司在努力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的利益最大化。
三、航空運輸安全監督的委托—代理模型
1.模型假設
現在考察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和航空公司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做出如下假設:
假定航空公司(代理人)是風險中性的,代理人的行動在“安全生產”和“發生事故”兩個策略變量中選擇。S=1代表航空公司進行安全管理,實現了安全生產;S=0代表航空公司沒有進行安全管理,發生了安全事故,可以將“發生事故”解釋為代理人存在代理人問題(逆向選擇問題(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風險問題(moral hazard))。W表示航空公司沒有發生事故所獲得安全報酬,F(S)表示航空公司的安全成本函數,F‘>0,F”>0,這表明隨著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大,安全管理水平越高,提升所需要的成本越大,顯然這樣的假設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R(0)表示當航空公司發生事故并被發現后所支出的賠償金、各種事故罰款,以及航空公司所付出的其他損失(如聲譽、經濟等),W0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航空公司保留安全報酬,W0可取任何實數。P表示當航空公司發生事故且被政府發現已發生事故的概率(現實的情況是航空公司為逃避政府的懲罰和處理,對中、小事故隱瞞不報,只有重大惡性事故無法掩蓋時才上報)。C(P)表示航空運輸安全監督機構提高監督水平的成本函數,C’(P)>0,C”(P)>0,且C(P)=0,,即這P越高,成本就越大,并且P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顯然這樣的假設也是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
2.模型描述與分析
(1)代理人(航空公司)模型描述與分析
由于代理人(航空公司)是風險中性的,其效用函數為:
式中:為提高P的邊際收益;C’(P)為提高P的邊際成本。最優化意味著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
四、結論與建議
1.航空公司應主動增加安全投入,提高其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投入決定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反之,安全水平也意味著一定的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可分為主動投入和被動投入。航空公司應加大主動投入的比例,被動投入愈少愈好。但是,其中作為對發生事故航空公司的罰款和對事故受害者的安慰,以及工傷事故處理費等被動性投入也應有一個嚴懲的額度,因此應大幅度提高事故賠償標準,以促使航空公司痛下決心,杜絕或減少直至消滅重大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2.強化安全防范意識。要使航空公司和安全監督部門真正意識到不消除事故隱患和消除不力帶來的嚴重后果,政府必須加大處罰力度,事故追究責任制,才能迫使和引導航空公司對事故隱患自查自糾,促使航空公司主動消除事故隱患。將事故前的處罰同企業事故后查出的失職及監管部門的職責落實到位。
3.完善管理體制,強化安全監察的執法力度。在全面了解事故隱患狀況的基礎上,重點查處事故隱患引發事故概率高的航空公司。在確定了重點隱患后,監管部門必須開出限期整改通知書并落到實處,即在最后期限一方面強制消除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對企業責任人提前給予處罰。
4.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教育、進行安全隱患、事故的實戰訓練,提高其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水平,使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技能,掌握事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搞好事故預防,保障職工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
5.政府監督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因此, 為了改善企業安全投入狀況, 政府還應加強各種激勵和引導措施, 增強航空公司自身投入動力, 以降低政府監督成本。如對于注重安全長效機制建立的企業, 政府可實行免檢優惠以及適度獎勵等激勵措施, 這樣一方面可以激勵企業自主投入, 另一方面使政府監督有針對性, 提高政府監督的效率。
6.加強安全的宣傳工作,提高員工隊伍的文化素質和經濟收入,使員工參入安全管理的一切活動,形成一個完善的監督和制約機制,使航空公司的經營者、管理者、職工及家屬形成聯動效應,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落在實處,一切圍繞安全、發展與效益開展工作,使三者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參考文獻:
[1]羅曉利:《飛行中人的因素》[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羅曉利:人因(HF)事故與事故征候分類標準及近十二年中國航空HF事故與事故征候的分類統計報告[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5:55~62
[3]余江羅曉利:建立我國航空安全事故征候報告系統的設想.中國航空飛行學院學報,2002.2:11~13
[4]段維樣:國際民用航空運輸系統的安全戰略[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7:118~123
[5]劉漢輝高揚:中國航空的安全文化建設.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1:19~22
[6]高揚劉漢輝:系統科學與民航安全文化建設.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0.3:48~52
[7]孫瑞山劉漢輝:航空公司安全評估系統.中國民航學院學報,1999.3:45~49
[8]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羅杰.B 邁爾森: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杜,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