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中國體育產業迎來了它發展歷程中的最大一次機遇,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應將給中國并不成熟完善的體育產業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關鍵詞] 奧運經濟 體育產業
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應是巨大的,這種經濟就是奧運經濟。奧運經濟是指奧運會舉辦前后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益或經濟價值的各類活動。奧運經濟將推動我國體育制度的變革,首當其沖是體育產業要適應這一變革。
一、我國體育產業化的現狀
1.體育產業化舉步維艱。1980年10月在廣州舉辦萬寶路網球精英賽,靠出售門票、場地廣告和比賽冠名權收回了全部投資,由此拉開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序幕。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相繼推出足球、籃球、排球聯賽等職業賽事,組建了大量的職業俱樂部。然而,球市不旺,俱樂部自身造血功能差。與發達國家和體育產業健康發展還相差很遠。據統計,美國每天有5家健身中心開業,全國參加健身活動的體育人口高達60%以上。而我國體育產業的經營收入微乎其微,許多俱樂部入不敷出,經營困難,舉步維艱。
2.經營環境差。中國的排球、女足聯賽很難找到有實力的贊助商,許多足球聯賽的贊助商撤消贊助,不少企業退出職業俱樂部,給中國體育市場的經營環境敲響了警鐘。迄今為止,中國體育產業化基本上還是“企業投入,職能部門管理”模式,投資者不能直接參與管理,俱樂部的經營沒有實行公司制。這極大地限制了企業、投資者的熱情,也給俱樂部經營帶來極大的困難。
3.外資競爭的巨大壓力。加入WTO后,我國體育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家在華投資。全球體育用品企業產值前10名全部進入中國,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都已進入我國市場。迄今為止,這些公司幾乎占領了我國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作為全球范圍內的朝陽產業,體育產業回報豐厚,面對奧運這塊大蛋糕,如果國內企業再不迅速搶占市場,外資很快就會全面占有,無疑會給初起步的中國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4.中國體育產業的機遇。除了2008奧運會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體育企業還面臨著以下機遇:一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體育運動意識越來越強,健康投資、體育消費將越來越多。二是出于崇尚體育明星的心理,人們愿意花錢看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的比賽。三是體育產業是新興產業,屬于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緩解體育需求增長與國家財政撥款不足的矛盾,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體育納入第三產業,并已用產業政策的杠桿,吸收社會資金,引導個人消費,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如美、英、法、德、西班牙等國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賽事、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企業出資贊助體育比賽,可以記入企業生產成本或作為廣告費支出;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息貸款。隨著不斷加大開放和引進,必將帶來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管理經驗、監管制度以及新的運行機制,從而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奧運給我國體育產業帶來的變革
1.申奧成功,中國的體育產業加速發展。舉辦奧運會對于我國的經濟推動作用非常大,全國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額外增加0.3%,新增近200萬個就業崗位。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規模還比較小,發展不均衡,奧運良機帶動經濟的增長,勢必帶動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奧運經濟的促進下,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在逐漸擴大,已有體育產業經營機構2萬多家,總投資額超過了2000億元,年營業額過600億元人民幣,體育產業的產值有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2.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向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北京奧運會走的是國際化路線,與國外的許多大型體育機構合作,將它們引入中國的同時,對于國內尚未成熟的體育產業必定會帶來沖擊。目前國內的許多體育企業都處在幼稚時期,如何抓住2008奧運這次機遇來做大做強自己是當前國內業界必須考慮的問題。將體育資源與相關行業整合,完善體育經濟體制,加強合作,使資源優化配置。借助奧運經濟之力,在市場規律的引導下,以優勝劣汰為原則,一舉沖破阻力,建立健全規范的體育產業市場,促進優勢體育產業的創新,使我國的體育產業朝著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做好我國的體育產業。
3.體育產業政策的調整與完善。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還存在產權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市場發育不全,管理混亂等諸多弊端。在我國的舉國體制的體育制度的大背景下,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為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引導資金投入,在稅收上予以傾斜。政府部門要制定對體育產業的宏觀調控政策,還要長期在政策上進行扶持,制定一套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建設投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基金等一系列完整的政策,為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創造環境。
4.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法制化建設。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涉及到經濟利益的體育活動中必會出現違反法規的行為。政府在引導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逐步完善體育市場的法律體系,對體育產業進行監督和保護,推動體育產業沿著法制軌道健康發展。奧運會即將舉行,只有一個能與體育產業相適應的體育體制,才能在奧運經濟這塊大蛋糕上分得一份。健全體育市場法規,形成體育市場運行的規則,使體育產業發展有發可依,有章可循。
從眼前來看,對于體育產業的改革是為了能夠抓住奧運帶來的經濟效益,抓住機遇推動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體育產業的經濟貢獻必須更大,所以必須有一場變革來建立一個穩定的體育市場秩序,使我國的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最終使體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國際化。
綜上所述,體育產業的開發能極大地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國民收入,其戰略意義已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國家得到證實。我們要借助2008奧運這股東風,及時制訂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法規,加速體育產業的改革步伐,擴大體育產業在第三產業乃至整個經濟領域中的影響力。一場體育產業的變革正在進行并勢不可擋!
參考文獻:
[1]曹可強:體育產業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
[2]鐘天朗:體育經濟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
[3]吳超林楊曉生:體育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