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色經濟要依賴區域特色資源,通過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的發展,將區域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從而完成特色經濟的價值實現。本文從特色經濟的價值特征和產業價值鏈的價值特征的分析出發,揭示了構成產業價值鏈的價值活動與特色經濟價值實現之間所存在的密切的內在經濟關系,提出以地區所擁有的某種核心價值為基礎,通過產業價值鏈的分析和構建,形成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和價值實現的重要戰略途徑。
[關鍵詞] 產業價值鏈 特色經濟 價值特征 價值實現
特色經濟是指某區域依托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構建并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所形成的有鮮明特色的區域經濟體系。特色經濟以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為核心內容,并由于其獨占性、效益性、輻射和擴散性以及可持續性,成為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內生力量。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對于一個特定區域應該以怎樣有效的特色產業發展的戰略途徑來發展特色經濟的問題,仍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指導。筆者認為,在價值鏈的分析視角下,產業價值鏈理論能夠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十分明確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框架。因此,本文試圖探索一條新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研究思路,即從產業價值鏈分析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和價值實現的戰略途徑,由此尋求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和特色經濟價值實現戰略途徑的又一理論指導。
一、 特色的來源及特色經濟的價值特征
產業的特色源于區域特色資源,在形態上,特色資源包括有形和無形兩大類。有形特色資源主要指存在于區域的、可供人類生產和生活利用的特色自然資源;而無形特色資源主要指由人的經濟社會活動創造出來、依區域而存在的文化、傳統、工藝、技術等各種知識性資源。依托具有優勢的特色資源,地區特色經濟的發展大致依照如圖1所示的流程而實現:
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形成的特色經濟,應該具有以下重要價值特征:
一是由特色的獨占性使地區獲得來自整個產業的差別化利益。由于特色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區中具有特色和優勢的要素稟賦,如弘揚和光大突出的民族文化特征、以獨有資源為基礎發展特色農業、畜牧業、旅游業等,這使其它地區難以模仿和學習,由此形成特色的獨占性和市場競爭優勢,從而為地區帶來較高的差別化利益。
二是由特色而獲得的價值增加蘊于提供特色產品或服務的任一環節中。無論是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其一般流程都可以看作是這樣的過程,即:利用初始資源(或原材料),通過一定工藝技術、方法等進行開發、加工制作或實施服務,最后到達最終用戶。特色產品或勞務的生產流程亦是如此,但是,其特色卻能夠體現在流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上。如對特色資源的利用、在生產中采用的有特色的工藝、技術、方法等。無論流程中哪一個環節體現了某種特色,則最終產品或服務便能夠獲得由特色帶來的價值增值。
三是特色產業的輻射和擴散能夠帶來產業價值的延伸,使地區經濟獲得更大發展。通過規模化和市場化的特色產業成為地區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特色經濟后,根據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區域專業化分工與合作將形成強勁的驅動力,促使特色產業的產業鏈不斷分解細化,向上、下游延伸,影響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集聚的產業群,由此獲得產業價值的延伸。
上述特色經濟所顯示的價值特征如圖2所示。
二、產業價值鏈的相關理論及其價值特征
在現代生產中,沒有任何一種產品或服務是由一家企業完全提供。一個企業要與產業鏈中的其他企業形成分工合作關系,才能完成用戶所需要的產品價值的創造。所以,任何企業的生產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產業鏈中。產業鏈描述的是廠商內部和廠商之間為生產最終交易的產品或服務所經歷的增加價值的活動過程,它涵蓋了商品或服務在創造過程中所經歷的從原材料到最終消費品的所有階段。產業鏈的核心是產業價值鏈。
1.產業價值鏈的涵義
價值鏈是相互依存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系統。它指一種商品或服務在創造過程中所經歷的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各個階段或者是一些群體共同工作的一系列工藝過程,不斷地創造價值,為顧客服務。邁克爾·波特(Michael E. Porter)認為,公司通過完成一系列作業而產生價值,構成企業的價值活動,企業價值活動分為兩大類,即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前者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銷售轉移以及售后服務等各種活動;后者主要指為基本價值活動提供服務及支持的各種活動。這是從一個企業角度對價值鏈涵義的闡釋,稱為企業價值鏈。
事實上,由于企業的生產活動依存于一定產業,所以從一個產業角度,產業中廠商內部和廠商之間為生產最終交易的產品或服務所經歷的價值增加過程,形成相應的產業價值鏈。所以,產業價值鏈是指以某項核心技術或工藝為基礎,以提供能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效用系統為目的、具有相互銜接和關聯關系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組合。產業價值鏈實際上是一種在產品的加工制造、服務對象、最終用途等多方面具有上下游銜接關系,以及對上述活動形成支持和服務關系的企業的集合,這種集合并非是隨意的組合,而是以某種核心價值如技術、工藝、文化或模式等為基礎,并以能提供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一種效用系統為依據而整合起來的具有相互關聯性的整體。在企業價值鏈結構圖的基礎上,筆者試圖構造了產業價值鏈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2.產業價值鏈的價值特征
產業價值鏈的價值特征主要表現在:
(1)構成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環節都是由大量的同類企業構成,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質、資金方面的交換關系,是一個不斷的價值傳遞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價值增加和價值延伸的過程;
(2)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在加工制造、服務對象、最終用途等多方面存在著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形成整體價值大于部分價值之和的隱性的、不易被識別的價值增值,即所謂“1+1〉2”的協同效應,協同效應使地區產業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
(3)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環節擁有各不相同的資源,其效率水平和盈利能力也各具差異,因此,從經濟租金角度分析,產業價值鏈是經濟租金的儲藏地。所獲得的經濟租金一是得自自然的屬性,即對獨特資源的擁有,二是得自人們有意識的行為,即對較高租金領域的追逐;
(4)有效率的價值鏈產生于系統之中而不是鏈上的某一環節或某一節點,因此只通過單個企業價值鏈環節的生產性的增加,并不能提高整個價值鏈系統的價值,有效率的產業價值鏈的運行必須依賴相應的治理模式。
三、基于產業價值鏈分析的特色經濟的價值實現
通過以上關于特色經濟的形成及其價值特征、以及關于產業價值鏈及其價值特征的分析,筆者注意到,特色產業的價值實現實際上要依托特色產業鏈,使鏈上各環節通過對特色資源的利用和相互間關聯關系的實現,不斷進行價值傳遞和價值增加,從而構造具有系統效率的特色產業價值鏈,并從產業價值鏈的分析視角,尋求特色經濟價值實現的戰略途徑。
首先,源于特色資源的產業特色所帶來的差別化利益,是有差別的核心價值通過相互銜接和關聯的企業,在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環節之間不斷進行價值轉化、傳遞和增值,最終提供了能夠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效用系統并為市場所接受而實現的。對此,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并不是有特色資源就能獲得差別化利益,特色的資源、文化、傳統或加工技術要轉變為更加隱性的、難于模仿而獨占的知識或核心價值,差別化利益才有可能獲得;第二,核心價值要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不斷進行價值轉化、傳遞和增值,差別化利益才能形成,否則,如果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處于“斷點”狀態,則核心價值無法實現傳遞和增值,差別化利益將難于形成;第三,所形成的特色產業要提供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效用系統才能使差別化利益最終實現,這是發展特色經濟最根本的前提。
其次,盡管由特色而獲得的價值增加蘊于提供特色產品或服務的任一環節中,但在眾多企業的“價值活動”中,并不是每個企業和每一環節都是經濟租金的儲藏地。在激烈的競爭中,更能體現特色的異質化的產品和服務才更具競爭優勢從而收獲經濟租金,使由特色所帶來的價值增值得以實現。而這需要在價值鏈上實施有意識的追逐高經濟租金的行為,如在對特色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更新理念,將特色資源進行異質化產品開發;在產品設計中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特色產品而進行產品創新;在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中用先進方法或加工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使特色更突出或更適應現代市場需求等。
再次,特色產業的價值延伸,依賴于產業價值鏈上價值活動向上、下游及旁側的不斷延伸和擴展。只有當特色產業價值鏈有充分的長度,各項配套服務或中間服務活動已相對完整時,產業的價值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擴展和延伸,并實現特色經濟對地區經濟的輻射和帶動。產業價值鏈是一個動態系統,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行業在生產中對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追逐,組成特色產業價值鏈的企業集合也在不斷變化,如鏈外的企業有可能進入到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中、鏈上的企業將其價值活動進行重新組合或延伸到其它價值環節、為產業鏈服務的人才、運輸或其它中間服務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等更加充分和完善等,這都將使特色產業鏈結構以及企業集合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發生不斷的變化,產業價值不斷延伸和擴展。
最后,從特色經濟整體出發,特色產業持續競爭力的獲取必須依賴于整個特色產業價值鏈的系統效率。因為隨著價值鏈的分工環節越來越細致,產品生產過程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內隱,這就要求價值鏈各環節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組合。價值鏈治理結構便關系到這些合作、配置和組合的協調運行問題,由此形成了特色產業發展的不同戰略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瀾張麗君:論西部地區民族經濟發展中的特色經濟開發[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6,第117頁
[2]李國平等:北京高科技產業價值鏈區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3,第229頁
[3]陳小悅譯: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8第一版,第38~43頁
[4]潘成云解讀產業價值鏈——兼析我國新興產業價值鏈基本特征[J].當代財經,2001.9,第7頁
[5]程新章:價值鏈系統分析方法與中國對外貿易戰略[J].世界經濟研究,2005.6,第49~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