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廣交會始終是“稀缺”資源,中國企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市場開拓的多元渠道,更不具備獨立的跨國營銷組合手段,只好將參展廣交會看成是一個捷徑和高效的營銷方式。但廣交會中一些“假、大、空”弊端與市場化運作存在深刻矛盾。如何建立新型出口績效考核指標與門檻制是政府面臨的迫切問題。
[關鍵詞] 廣交會 惡性競爭 效益 新型考核機制
中國的廣交會已是一個響亮的國家級招牌,但幾十年來,廣交會的不斷壯大并未促使數以萬計的中國出口企業拿得出幾個在國際間響亮的品牌。中、小企業在市場開發和產品推銷的渠道上過度集中于廣交會。核心技術和核心品牌的缺乏導致了在貿易談判桌上只能仰人鼻息!其低利潤局面無法在簽合同的廣交會得以改觀。企業缺少可用于宣傳自身產品和市場開拓的多元渠道;除廣交會外的其他會展形式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推廣,從而直接導致了企業在眾多同類產品中不斷實施低價競爭,行業管理嚴重失控。
判斷一國是否出現貧困化增長的最主要依據就是貿易條件。過去的十個年頭,我國的貿易條件呈不斷惡化態勢,無序競爭蔓延,突出表現為:中國進口產品價格的居高不下和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瘋狂下跌。以園林工具為例,浙江省做這個產品的企業就有50家之多,軸承熱銷的1997年,浙江省慈溪周巷鎮的軸承廠家達到近10家。一套UCP204型號的軸承由原來的3.10美元最后賤賣到0.80美元,近乎白給!企業同業間競爭過度,導火索由廣交會引燃,廣交會的展位按行業區分。從我國中、小出口企業的行業分布看,紡織服裝、鞋帽箱包、五金工具和塑料制品等輕工產品在其出口體系中占據很大份額,但由于內部競爭激烈,利潤率被一再壓低,因此難以獲得較高利潤,在廣交會上,同類產品的出口企業在同等環境中向外商展覽,外商對比企業各自的報價后,對價格差異一覽無余,然后拼命壓價,企業此時為獲取競爭優勢,完全處于被動挨打中,貿易方式、價格條件選擇上失去主動權和話語權!
行政主導模式的展會方式亟待改進,比如展位問題。展位主要以指標的方式在各省(區、市)和行業之間進行分配,難以靠市場化手段進行調節。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至今無法進入這個國內最大的出口交易平臺。首先,廣交會具有濃郁的政府主導機制和地方官員追求政績的政治色彩。政府職能的多位、錯位影響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在展位資源配置上主要靠權力分配,而非市場調劑,如攤位的分配與定價等等。各省交易團的正、副團長均由各省外貿廳長、或副廳長等高官擔任,他們帶著簽大單的任務,將下面的企業置于簽大單的重壓之下,一些省份的副省長親自督戰,不惜把在廣交會之前已簽好和待簽的合同拿到廣交會再行簽字儀式以充數。每到廣交會結束之際,沒有簽到多少合同的企業都會在上級領導的不斷催問和暗示下,虛添成交額,然后報至各行業分會匯總并向外界披露,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廣交會期間,每天都有大會出版的戰報,報紙的內容主要是各交易團上報的簽約數額統計,這些數額含有大量水分。廣交會按省、市組團, 每日團部會要求下屬參展企業填制當日成交統計表,匯總到大會并公布,各參展單位均有夸大。它傳導的信息還會使那些尚未簽約的公司及領導坐立不安并互相攀比。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是來現場簽約的,客戶對產品有一個認識、洽談、考察工廠與最終簽約的交互過程;現場下單的中小客人居多,而大客戶一般不會現場下單,會在會后繼續商談和評估。但中方總是急功近利,誤導輿論,片面地主張來廣交會就是來簽合同的。這就是“假、大、空”——合同是假的,數額是大的,利潤是空的!
“假、大、空”還體現在來賓統計的數字上!參展一屆交易會,國內參展的正式業務代表證包括臨時進館證的費用都十分昂貴,于是,一些企業的業務代表與外商聯手,利用邀請函和護照等證件,設法為自己辦理一張“來賓”證出入展館,因為來賓證是給外商的免費進館證。由此又可以知道,每屆廣交會官方統計的外商到會數也是含有水分的!每屆到會外商都會比上一屆高出許多,自欺欺人。它說明廣交會自身的管理存在諸多漏洞。
場外交易火燒眉毛!廣交會新館“館外展”爭奪戰升級。由于廣交會展館的政府主導與管制,使得無法進入正式展館的諸多企業,千方百計在展館外周圍布設大量非官方、非規范攤位,大打“擦邊球”招徠外商。與廣交會舊館廣州流花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中心一墻之隔的廣州錦漢展覽中心,第七屆紡織服裝及面料展覽會借機同時開張,在新館琶洲會展中心對面的中洲中心,同樣在廣交會開幕當天進行的是中國(廣州)國際廚衛、建材展,同期在周邊先后舉辦的展會達20個以上。廣交會期間“搭車”搶奪外商的現象可以用“生吞活剝”來形容!同樣的產品,場內一個價,場外一個價。“廣交會”上萬商云集,價格透明度非常高,出口廠商殺價競爭的情況非常嚴重,結果是低價競爭吞噬了本來就微薄的利潤,同時,展位的供不應求現象又催生了“黑展位”交易,定價幾萬元的展位被以數倍的高價轉手倒賣也是公開的秘密。這一切都加劇了看上去熱鬧但實際上失橫的惡性競爭、貧困增長的態勢,也加劇了企業在低端產業鏈引發的低端價格鏈上苦苦掙扎。由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改革:建立出口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會展專業化。優化進口產品結構與招展。
通過廣交會,我們可清晰透視我國各類產品目前和將來的國際競爭力如何。必須尖銳地指出:廣交會,包括中國的會展業,應本著科學發展觀的指針進行必要的改革,使之走上憑“高、新、尖”產業技術為龍頭的專業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軌道發展,從而導引中國對外貿易的運作、轉型以及發展方式健康、持續、有序。廣交會的進一步完善與改革應始終圍繞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局和外經貿發展戰略不斷創新,使這個來之不易的國家品牌充分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充分發揮國家行政資源與地方行業組織的監督作用。必須做強做大,關鍵是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