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論述了唐山市采煤塌陷地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循環經濟塌陷地生態修復模式。說明了采煤塌陷地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特殊資源,采用循環經濟進行塌陷地生態修復是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捷徑。
[關鍵詞] 采煤塌陷地 循環經濟 生態修復
從循環經濟角度探討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是一種新的嘗試。傳統采煤塌陷地的復墾方式,一般是把塌陷土地復墾到農業利用狀態,繼續發展塌陷前的土地利用功能。而從循環經濟的角度看,采煤塌陷地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特色資源,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本身就是循環經濟的實際應用,也是對廢棄物的再利用。因此,循環經濟理論對采煤塌陷地的開發利用及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唐山市采煤塌陷現狀
唐山市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已有140多年的開采歷史。聞名于世的開灤礦區由開平和薊玉兩塊煤田組成,礦區面積670平方公里,尚有可采儲量50億噸,分布于唐山市的六區一縣境內。煤田內現有開灤礦務局 11個煤礦、50多座縣辦煤礦和近百座鄉鎮辦煤礦,年產原煤3250萬噸。開灤的優質煉焦煤為我國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能源,為我國的出口創匯以及唐山市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經過140多年的開采,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積已達312萬畝,其中絕產耕地6萬余畝,形成大小塌陷積水坑53個,積水總面積3.14萬畝,最大積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遷村莊94個,舊村址廢棄地面積達106萬畝;開灤各礦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萬畝,季節性積水塌陷波及耕地20 多萬畝。據預測,隨著煤炭不斷開采,今后每年將新增塌陷地2400畝。
礦區地貌除趙各莊煤礦位于北部山區外,其余絕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區,地面多為良田和城鎮建筑。由于礦區為多煤層開采,地下煤層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達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變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節性或常年積水。據調查統計,礦區每采出萬噸煤,塌陷土地 2.4畝、塌陷水面0.75畝。幾個距市區較近的積水塌陷區過去成為煤礦矸石、電廠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礦企業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釋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區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
二、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現狀
1.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論”
“循環經濟”一詞在我國由劉慶山在《開發利用再生資源緩解自然資源短缺》一文中首次使用,他從資源再生角度提出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其本質是自然資源的循環經濟利用。馮良認為,循環經濟是指通過廢棄物或廢舊物資的循環再生利用發展經濟,目標是使生產和消費中投入的自然資源最少,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最少,對環境的危害或破壞最小,即實現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的經濟發展,其核心是廢舊物資回收和資源綜合利用。周宏春主持完成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中,主要也是從資源綜合利用角度界定循環經濟的。
2.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論”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基于工業化運動以來以“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兩高一低)”為特征的線性經濟模式的弊端所提出的一種人類社會未來應該建立的以物質閉環流動為特征的經濟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環境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途徑,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一產品和用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程度。
3.循環經濟“經濟形態論”
齊建國認為,循環經濟是在生態環境成為經濟增長制約要素、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一種公共財富階段的一種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是建立在人類生存條件和福利平等基礎上的以全體社會成員生活福利最大化為目標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段寧也認為,循環經濟是以人類可持續為增長目的、以循環利用的資源和環境為物質基礎,充分滿足人類財富需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高效協調的經濟形態。
4.循環經濟“5R理論”
我國著名學者吳季松參與了國際循環經濟理念從3R向5R轉變的討論。“5R理論”主要包括:再思考(Rethink):改變舊經濟理論,新經濟理論的重點是不僅研究資本循環、勞力循環,也要研究資源循環,生產的目的除了創造社會新財富以外,還要保護被破壞的最重要的社會財富,維系生態系統,充分挖掘資源節約的潛力;減量化(Reduce):將原有的減量化原則擴展到減少第二產業的城市化集中,在提高人類的生活水準中合理地減少物質需求;再使用(Reuse):將原有的再使用原則延伸到企業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領域;再循環(Recycle):除了原有的再循環原則所包含的范疇外,還延伸到經濟體系由生產粗放的開鏈變為集約的閉環,形成循環經濟的技術體系與產業體系;再修復(Repair ):自然生態系統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第二財富,不斷地修復被人類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與自然和諧也是創造財富。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采煤塌陷地修復理論
1.采煤塌陷地循環方式
采煤塌陷地循環的主要方式有回收循環、互利循環、反饋循環、連環循環和分解循環?;厥昭h是指物質在生命周期內的循環利用,即回收己經用過的廢舊產品和排放物,按其有用成分和用途再加以利用;互利循環是指兩類以上生物或兩個以上生產單元互相循環利用對方的產物,如煤礦向電廠提供煤炭用于發電,電廠向煤礦提供電力用于采煤,排出的灰渣加水泥做成建筑材料供煤礦使用;反饋循環是指兩個相關的生產過程按一定的先后秩序連接起來,其中前一個生產過程制造某種產品時的排放物成為后一個生產過程的原料,后一個生產過程的部分產品作為投入要素反饋給前一個生產過程,重新用于生產;連環循環是指在三個以上的生產單位或過程之間建立這種循環利用關系;分解循環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分解某種資源,實現再利用,如原煤經過洗選后出現兩種產品,一種是精煤,可以煉焦,另一種是煤矸石,可以進行發電。
2.采煤塌陷地產業結構循環實現方式
采煤塌陷地產業結構循環實現方式主要有產業延伸方式、產業更新方式和復合方式。
(1)產業延伸方式
產業延伸方式是在土地資源和煤炭資源開發的基礎上,發展下游加工業,建立起資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產業群。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在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的同時,上下游產業在生產、管理和技術方面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通過實施礦產品的后續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的附加價值,使下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如克拉瑪依市采用多元發展戰略,在油氣開發過程中建立了石油化工體系,主導產業逐步由單純的石油開采轉變為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工并重。通過搞礦產精深加工轉化,實行礦業——電業、礦業——化工業、礦業——運輸業等聯營,延長原產業鏈。
(2)產業更新方式
產業更新方式是在對采煤塌陷地進行生態修復前從戰略上規劃新的替代產業。如利用土地資源投入性開發吸引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發展其他產業,建立起與原有產業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全新產業群。
(3)復合方式
復合方式是兩種模式的復合,在轉型的初期表現為產業延伸模式,隨著土地復墾的發展,塌陷地生態功能逐步完善,新興產業不斷出現,單純的農業復墾逐步演化為綜合性采煤塌陷地開發。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要從實情出發,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發展新興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同時,也要對采煤塌陷地傳統農業進行大力調整、改造和升級。要用新技術來加速改造和裝備傳統產業,而不是簡單的取代。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替代線性經濟的發展模式,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采煤塌陷地的產業結構通過綜合化、多元化、高技術化而逐步升級。
4.循環經濟理論指導下的唐山市采煤塌陷地修復實踐
近年來,唐山市開灤生態修復治理塌陷區取得了顯著成效。開灤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是在對塌陷地調查和開采塌陷預測的基礎上,通過塌陷生態修復適且性評價,應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先進的復墾治理技術,對開灤采煤塌陷地進統一計劃,因地制宜、對項目工程進行優化和設計,實現了項目布局合理和項目產業結構合理,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對采沉區因地制宜的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利用工程技術與生物措施,唐山復墾各類土地2666.67hm2,其中復墾成耕地313.33hm2,林地866.67hm2,水產養殖用地1200hm2,建設用地133.33hm2,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土地復墾開發,范各莊鄉糧食種植面積擴大到11489畝,糧食產量增收946.52萬公斤,年增產值1778.48萬元,年純收入1212.08萬元;卑家店鄉糧食產量增收358.07萬公斤,年增產值1125.76萬元,年純收入389.01萬元。古冶區在完成土地復墾工程項目的基礎上,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在采煤塌陷穩沉地上興建的唐山榮義煉焦制氣有限公司,占地300畝,總投資1.2億元,年生產焦炭12萬噸,創產值1.15億元,上繳稅金200萬元;唐山市駕駛員考試中心占地800多畝,絕大部分是利用采煤塌陷地,工程總投資5500多萬元,年可培訓駕駛員3萬~4萬人次,同時可帶動周邊地區餐飲、住宿、汽修、汽車交易等第三產業發展。
(2)環境效益明顯
針對塌陷程度的不同,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進行大面積的土地整理,把塌陷嚴重、坑洼不平、雜草叢生的澇洼地變為整齊規范的稻田地;把塌陷波及的低產田變為穩產高產的水澆地;在相對穩沉的塌陷地上建起畜禽養殖場、蔬菜大棚,成為養殖和保護地生產基地;改變煤矸石堆山造成的二次揚塵和二氧化硫氣體的排放;在不穩沉區搞復土種植,種蔬菜、搞苗田。示范區所在地域,由原來的煤塵滿天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氣味刺鼻逐步恢復了生態平衡,建立生態園林景觀——南湖公園,唐山市已連續10年對南湖區域進行生態綠化改造,累計綠化面積930公頃,并對其中165公頃的水體實施清污引流和生態修復工程,使斷裂多年的生物鏈得以重新連接。古冶生態農業示范區面積達到1000公頃。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使唐山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得到了提高。
(3)社會效益巨大
失掉土地的農民通過參與復墾工程,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對繁榮農村經濟、保障社會秩序的安定團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構建采礦塌陷區生態修復模式,為全國采礦塌陷區的生態修復提供示范。
參考文獻:
[1]魯連勝: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復墾現狀及其開發利用對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6(1):85~87
[2]朱明峰洪天求賈志海等: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華東經濟管理,2004(3):27~29
[3]《面向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編委會.面向21 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51~55
[4]閻永廳等:唐山采煤塌陷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模式研究[J].資源產業,2000(7):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