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已竭盡全力,但銀行在完成減杠桿化之前不會大舉放貸
理查德·伯茨任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會長長達16年,也是“英式救援方案”的設計者之一。
在全球拯救金融機構的行動中,英國的救援計劃顯得棋高一籌——政府撥出500億英鎊,采取直接注資而非購買不良資產的方式救助金融機構。這種模式隨后成為工業化國家爭相效仿的對象。
10月8日,英國首相布朗宣布,政府將援助八家金融機構,八家機構承諾于年底前將資本金提高總計250億英磅。
五天后,英國財政部宣布,政府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HBOS)和勞埃德TSB銀行(Lloyds TSB),注入總額370億英鎊的資本金。注資附帶一系列條件,包括被救助銀行承諾貨款規模、盡量避免購房者喪失抵押品贖回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限制等。政府還與這些銀行在股息政策上有所約定,并對新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任命有發言權。
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深化后,英國央行連續三次減息,將其基準利率由5%降至2%,為195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并宣布將特殊流動性計劃(SLS)的規模增加至2000億英鎊,政府還為銀行發行的多達2500億英鎊的新債務提供擔保。
與美國一樣,對市場不斷注入流動性,使英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截至10月底,英格蘭銀行的總資產較一年前增長了1.87倍。
然而,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仍然沒有被激活,經濟陷入衰退。10月,英國商業銀行發放的購房貸款同比下降57%;最近一次(12月4日)下調基準利率后,兩年期按揭貸款利率下降不到降息幅度的一半。英國三季度GDP經季節調整后增長-0.5%。8月至10月,失業率上升至6.0%,創1999年5月來新高,186萬的總失業人數創近十年最高。
終于,在11月底,英國財政部公布了總額為200億英鎊的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內容包括減稅,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對小企業貸款的擔保和提高國家養老金標準等。
那么,應該如何評價英國的救市方案,英國未來經濟的走勢如何?還需采取哪些措施?帶著這些問題,《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在北京參加《財經》年會的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主任理查德·伯茨(Richard Portes)。
伯茨是“英式救援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今年6月以前,他曾擔任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會長、經濟政策委員會聯席主席16年之久。目前,伯茨還是倫敦商學院教授、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財經》:你怎樣評價英國迄今為止措施的效果?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伯茨:我們做得如何,現在還不能確定,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政府注資。關鍵是銀行何時才能重新開始放貸給私有部門,即家庭和企業。我相信銀行最終會開始放貸,因為現在政府是銀行的大股東,并且正在對它們的管理層施加壓力。
在長期來看,成敗取決于退出機制。英國政府不希望一直是商業銀行的大股東,因為國有銀行總是不太樂于承擔風險。在最初的計劃中沒有特別明確的想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最主要的目標是防止金融市場的崩潰。但到了現在,政府需要考慮何時、怎樣退出了。
《財經》:美國、英國、歐元區在房地產、金融和實體經濟方面有哪些區別?它們的救援計劃有何異同?
伯茨:真正的“次貸”只發生在美國——借錢給那些根本、從來都沒能力還錢的人。但在房地產泡沫、金融機構杠桿率方面,三個地區都差不多。英美還有信用卡債務危機,它們是有很高家庭負債率的國家,這是與歐洲大陸的區別。
問題的核心是銀行缺乏自有資金或核心資本,所以各國救援的基本原則大致相同。無論早晚,各國都需要對金融機構注入大量的資金。
《財經》:各國央行已經注入了這么多流動性,為什么到現在還看不到信貸的回暖?利率水平已經很低,未來貨幣政策還有多大的空間?
伯茨:目前在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即便有非常合理的定價,仍然沒有買方。比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降至零,這表明人們除了國債什么也不敢買。
難辦之處在于,現在這個階段,商業銀行更正過高杠桿率、修復資產負債表,是通過賣出資產,而不是引入新的資金。他們正在縮小資產的規模,而決策者試圖讓他們增加放貸、增加資產,這兩者是相反的。但不管怎樣,銀行都需要先使那些本不該持有的資產流動起來。到目前,銀行還沒有完成去杠桿化,當然也無法放貸。
英格蘭銀行會繼續減息的。但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了——該用的一直在用。剛剛宣布的財政刺激計劃的規模,可能是英國能夠做到的最大數額了——在短期內不破壞財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
《財經》:各國央行購買或接收了很多證券作為抵押品,但如果這些證券將來被證明是“一文不值”怎么辦?
伯茨:這正是美國、英國和歐洲三大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的原因。各國央行都快變成商業銀行了,這從來沒發生過。
如果一些資產變成壞資產,對于美聯儲和英國央行,我們知道最初怎么辦:美國或者英國財政部必須發行更多的債券,美聯儲或者英國央行要買進以充實資產科目,補上“窟窿”。最后的付款人是納稅人。但歐洲央行的問題就大了,因為它背后沒有統一的財政。到那時,歐洲各國政府之間就必須分擔損失,這可能又是一輪無休止的爭吵,甚至影響歐元區的根基。
《財經》:英國經濟的前景如何?新出臺的財政刺激計劃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
伯茨:英國已經步入一個相當嚴重的衰退了,經濟到底會壞到什么程度,還不得而知,主要因為我們不知道貨幣放松和財政刺激的影響將有多大。由于貨幣和財政的刺激力度非常大,經濟反彈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幸運,我們也許能看到2009年上半年繼續衰退,但其后政策開始生效,經濟有所好轉。
英國財長達林已經表示,將在2010年增稅并減少支出以彌補赤字,這意味著官方的看法是經濟在那一年復蘇。但如果還是不行,那么在走出衰退之前,政府是不會尋求減少財政赤字的。
《財經》:那么英國的財政刺激計劃與美國可能出臺的計劃有何不同?
伯茨:對美國來說,通過加大投資提振經濟是可行的。消費領域不會增長很快,但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能拉動經濟增長。這方面美國的空間也很大,因為它的鐵路、城市公交系統很多都需要重建和維修了。
但英國本來就比較擁擠,沒有太多的空間來建設基礎設施。因此其刺激更主要集中在減稅和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上,著眼點在于提振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
《財經》:這么巨大的貨幣放松、財政刺激,是否會在將來造成又一波更加嚴重的通脹或泡沫?
伯茨:除非央行行長們還像當初格林斯潘那樣,放任流動性泛濫——當然那也是為了應對網絡泡沫破滅后的危機,否則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次危機后,各國央行應該能夠吸取教訓:所有的刺激措施都必須是暫時的,一旦經濟恢復,要立刻停止,并開始回收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