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生動局面。作為地方新聞媒體如何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豐富內容,如何與時俱進改進和加強經濟報道,以尋求地方經濟報道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新突破,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轉變觀念拓寬視角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突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擺在重要位置。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地方區域經濟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經濟活動的內涵豐富,外延多方面拓展,這樣一來,單純延用傳統的“領導視角”去報道經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轉變觀念,運用宏觀、多向、求異思維,拓展其他視角:
新聞視角。淮南的煤電產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近幾年煤電產業發展出現了多元化、一體化的喜人局面。怎樣報道這一經濟現象?煤電產業發展對于統籌城鄉發展有何具體影響?未來趨勢如何?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新聞視角去挖掘。同時,縣、區經濟和民營經濟都各有不同的特色,這些特色都具有新聞性。比如淮南豆腐是傳統產業,也是淮南的城市名片,近幾年已由傳統的作坊生產模式轉向園區集中經營模式。怎樣提升傳統產業?園區集中生產經營對環境、對產品質量等方面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應,通過發掘都可以發現新聞。
人性化視角。區域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社會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民生問題,廣大民眾關心經濟發展,更關心經濟發展給自己的生活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面對群眾需求,再單純延用傳統的程序化、數字化報道區域經濟,就不能充分滿足公眾的需要。而所謂人性化視角,就是關注人、關注新聞事件對人的影響。比如發展一個產業會不會影響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又能帶動多少人就業等等。應用人性化視角抓新聞,要分析和把握經濟新聞,講述新聞事件中人的故事,讓讀者發現自己與經濟發展的聯系。
非經濟視角。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往往離不開歷史文化,在淮南最突出的就是豆腐文化,多年來連續舉辦豆腐文化節,打“文化牌”、唱“經濟戲”。面對這一現實,媒體應當轉向非經濟視角,從淮南豆腐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入手,反映豆腐產業的特色,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同時,近年來地方旅游產業蓬勃興起,旅游文化帶動旅游經濟,這就需要從旅游文化著手,增強旅游產業的宣傳效果。
捕捉“亮點”發掘深度
在區域經濟中,從全市的經濟布局、縣區發展到民營經濟、鄉村經濟,都在經濟報道的視野之中,媒體應當在開掘報道選題上下功夫,充分拓展新聞題材的內涵和外延,把關注的眼光投向區域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并從中捕捉地區經濟發展中不斷涌現的各類有生機、有活力的“增長點”、“閃光點”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抓住“增長點”。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創新、產業承接、園區建設等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應當抓住這些“增長點”策劃選題,聚焦一個園區、一個產業、一個企業、一個群體,多層次地提示這些“佼佼者”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為相關地區、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引導作用。
捕捉“閃光點”。特色產業是一個地方加快發展過程中的“閃光點”。淮南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中,緊緊抓住“特色產業經濟”這個“龍頭”,積極做大、做強、做優,為地方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發展煤、電、化產業的同時,地方特色經濟正在形成規模,夏集的大米、曹庵的草莓、八公山的旅游產品等等,這些在省內外負有盛名的特色經濟,都是地區經濟報道關注的重點題材。淮南培育本地特有的“淮南雞”品種,經過多年選育已開始供應市場,被省內外食品加工企業視為一寶,《淮南日報》就抓住這個“閃光點”進行專題報道,引導科研單位和產業基地走向創名牌增效益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關注“聚焦點”。“聚焦點”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報道區域經濟要發掘和研究這些問題,透過現象抓住問題的實質,提出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有何影響,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深度報道宣傳才更有份量。
本人曾經采訪一家食品加工企業,該企業向農民推出鮮玉米棒收購訂單,但到收購時讓企業哭笑不得,玉米棒大的大、小的小,進入超市賣不上價錢。經過到超市調查得知,吉林產的玉米棒卻大小一樣,賣3塊錢一個,而淮南產的玉米棒就不能論個買,相比之下價格差了一半。抓住這個問題,我寫出了深度報道:“淮南產玉米棒為何不能論個賣?”透過現象揭示了農業產品沒有實現標準化生產,雖然建立了基地還是難以提高效益,見報后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會不斷出現一些新事物和新問題,只要去認真思考,用力發掘,就能不斷地抓住“聚焦點”。
積極探索開闊思維
要讓區域經濟報道出彩出新,關鍵在于媒體編采人員要開闊思維,有積極探索的創新精神。開闊思維就不是單一的思維,不是等地方政府和行業部門出題目,要主動地、全方位地思考。
首先是宏觀思維。在區域經濟報道中,采編人員要有高屋建瓴、通觀全局的能力,對經濟事物的全貌進行系統、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從宏觀上進行綜合思考。宏觀思維需要一定的政治素質,要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思想,同時要掌握一系列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走勢。經過宏觀思維,可以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發掘典型,從而提高經濟新聞的價值。
其次是多向思維。地方區域經濟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很多系統、行業、企業和其他方方面面,媒體不僅要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項目的規模數量、財稅效益、勞動就業,也要投向環境保護、產品安全、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不僅要關注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還要思考民營經濟、農民增收和統籌城鄉發展等。多向思維可以拓寬思路,從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反映地方經濟發展。
第三是求異思維。求異思維就是從不同方向、不同途徑或逆向角度去審視、思考,通過質疑、聯想、提反證,從而獲得對事物規律性的正確認識,進而發掘出新聞價值來。比如,近年來招商引資是地方發展經濟的熱門話題,對招商引資大張旗鼓宣傳的同時,也可以逆向角度進行冷觀察,從是否浪費資源、是否破壞環境、是否違法經營等方面入手,進行詳實、認真地調查,通過典型報道可以提醒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不是什么企業都可以引進,一定要堅持科學發展。本人曾經對淮南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調查,通過逆向角度思考,披露了某些地方領導只追求政績,而不講農民的效益,見報后社會反響很好,并得到農業部門的認同。
地方區域經濟報道是一篇大文章,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去鉆研,相信只要不懈努力,這篇大文章一定會做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淮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