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9日,重慶市檢察院首次向社會發布了該院3年來反商業賄賂案件分析報告。報告統計,2003年至2005年3年間,全市檢察院共查處796件商業賄賂案,涉案金額8000余萬元。經統計,在近三年立案的商業賄賂犯罪案件涉案人員中,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424人,占立案總數的52.5%。同時,商業賄賂案件的涉案金額在逐年增加,大案數量突出。其中國有企事業單位,是商業賄賂案件的高發、群發區。
隨著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企正逐步向現代企業體制轉化,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主體,企業活力不斷增強。但一些企業在體制改革過程中,由于監督體制不科學或監督不力,相關制度得不到落實,企業管理者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
一、當前國有企業廉政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權力過于集中,制度形同虛設。
在改革進程中,企業權力越來越集中在以經理階層為代表的經營管理者手中,形成大權獨攬,企業重大事務包括企業財務缺乏監督,形成了長官意志,企業紀檢監察、財務人員的去留全憑領導一句話,導致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經濟為中心的各種犯罪猖獗和蔓延。
(二)監督機制不科學,監督工作軟弱。
在少數企業中,監督機制殘缺不全,監督部門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或流于形式,避實就虛,不能真正發揮監督職能作用。其原因,一是這些企業的黨政領導對監督工作不重視,“一手硬,一手軟”,使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孤立無援,硬不起來;二是有的領導干部自恃權力大、責任大、貢獻大,是“特殊公民”,不接受監督;有的領導干部聽不得逆耳、刺耳之言,“聞過則怒,諱疾忌醫”,拒絕監督;有的領導干部本身就心術不正,行為不端,想方設法排斥監督。三是紀檢監察機構弱化,人員缺編,素質不高,難以發揮作用;有的紀檢干部身兼數職,精力不濟。四是有的紀檢監察人員心存雜念,患得患失。監督領導怕受到打擊報復,監督其他人員怕得罪人,失“人緣”,因而對違規違紀行為不能履行監督職能。五是民主決策意識差,由于監督部門的地位一般,客觀上無法監督到位。
(三)國企腐敗的表現及其危害。
在一些地方和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腐敗現象未得到有效地遏制而逐步蔓延開來,成為一種“社會毒瘤”。其主要表現是:1、利用職權搞權錢交易,貪污受賄;2、以各種名義發放獎金,私分國有資產;3、公款吃喝玩樂,奢侈浪費,腐化墮落;4、官僚主義,失職瀆職,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5、損公肥私,“富了方丈窮了廟”;6、任人唯親,培植個人勢力和關系網;7、欺上瞞下,虛報浮夸,騙取成績和榮譽;8、濫用權力,盲目決策,造成重大失誤等等。上述腐敗行為使國家和企業遭受嚴重損失,危害十分明顯。
二、預防國企腐敗的對策
(一)實行職權分解,加強對權力的約束。
在企業改制中,首先要改變黨政合一、絕對集權的管理體制,建立黨政分設,各司其職,相對分權的制衡機制。改變決策機構(股東會、董事會)與執行機構(經理班子)混同,監督機構(監事會)隸屬于行政機構的現象,建立監督機構獨立工作的運行機制。要保證經營者履行《企業法》賦予的權力,規范經營執行權;要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保證所有者的權益和決策權、執行權的正確行使,防止決策者、經營者瀆職和濫用權力。
(二)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辦事公開,增加工作透明度。
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處理通過集體討論決定,才能有效地實施對權力的監督制約,防止因個人專權,權力失去控制而必然導致的腐敗行為。同時推行大額資金開支雙簽制度。為強化監督,企業要推行企務公開,將企業資產運行、經營活動、項目投資及費用開支、干部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企業重大改革措施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等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自覺接受監督。
(三)加強執法監察,督促經營者按章運作,防止違法用權行為。
要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紀檢監察部門的作用,加大執法監察工作的力度,認真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按照“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的方針,對敢于頂風違紀作案的腐敗分子嚴肅查處,懲一儆百;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通過財稅檢查、審計等途徑,檢查審計企業財務運作情況,監督評價企業經營效益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保證企業經營成果真實可靠,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完善和實施相關制度,保證國企領導者的廉潔自律。
要在國企領導者中堅持實行領導干部任期交流和重要部門崗位輪換制度。這項制度既有利于干部經受鍛煉,增長才干,也是廉政建設的一項有效措施。要實行民主測評領導干部制度。民心是桿秤,也是一面鏡子,堅持民主測評制度,將領導干部置于群眾監督之下,使得有腐敗意識和行為的干部有所顧忌,及早收手。要堅持黨風廉政責任制。它是廉政反腐領導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融“責任、目標、監督、考核、追究”為一體,對責任人有一定的激勵和約束作用,特別對企業黨政“一把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五)拓寬監督渠道,進一步增強監督意識。
要加大外部監管力度。反腐倡廉僅有企業內部監督是不夠的,政府有關部門要健全完善國有企業管理的法規政策,對經營者權力運行、企業行為規范做出規定。要逐步引入輿論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和威力是不言而喻的,一些腐敗分子以自己的鐵腕控制,可以在企業內為所欲為,卻懼怕新聞媒介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腐敗行為一旦曝光,就會身敗名裂。
總而言之,反腐敗是擺在國有企業面前嚴峻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務,如何有效控制這一不斷增長的案發勢頭,對此,我們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要被嚴峻的形勢所嚇倒,無所作為。要看到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和舉措,看到人民群眾對腐敗行為的深惡痛絕和反對腐敗的強烈愿望,增強信心,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擺正位置,真抓實干,鍥而不舍,在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充分發揮懲防體系建設的整體效能,為改革開放和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中鐵四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