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跨欄教學的正誤對比分析,提出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以期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跨欄教學 技術 教學難點
跨欄是田徑運動中人為地設置障礙跑項目之一。由于跨欄技術的特殊性,造就了跨欄跑這一結構形式非同一般正常跑的技術動作。技術要求是在快速奔跑過程中要連續不斷地跨越10只垂直于地面障礙的欄架,這就對跨欄技術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跨欄動作應有力、連貫、節奏感強,幾乎是容不得有任何拖泥帶水的現象,否則就將直接影響下一個欄跨欄技術動作的完成。因此,為了在跨欄教學中采用各種合理的、有效的輔助性練習,幫助和誘導學生對跨欄技術的認識與改進,現就跨欄主要技術環節教學難點提出探討。
一、對跨欄主要技術環節教學難點的分析
1、擺動腿前抬不高、攻壓欄消極:欄架有一定的高度,形成了跨欄步的技術特征。在教學中常發現學生做擺動腿攻欄與壓欄時,擺動腿積極攻壓不夠,動作顯得無力,連貫性差。動作效果不好將直接影響到起跨腿在欄上的過欄動作。
(1)擺動腿攻壓欄過程中的消極因素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擺動腿前抬不高,小腿后側肌肉群松馳,肌肉用力不合理,腿尖向前伸,有踢小腿動作,因而,造成了重心低,身體下坐。由于欄架的高度關系,身體不得不向上,從而形成了騰空時間長。欄上停留時間長而減小了身體向前的水平速度,下欄后身體側后抑,動作不連貫,又改變了正確的攻欄節奏感,同時也影響欄間步的正常發揮。
(2)要注重身體的協調性。跨欄項目要求身體素質好,腿部有力量,身體協調性好。擺動腿存在著攻壓不積極,伸腿尖,踢小腿的原因與缺乏必要的鍛煉有關,髖、膝、踝關節僵硬,腿部肌肉韌帶不好等是分不開的。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身體素質的練習。
2、起跨腿折疊松馳,向上彈小腿形成“跳欄”:跨欄跑是技術較復雜的運動項目,既要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又要不斷完善欄上技術動作,它既不同于短跑,也不同于跳的項目。
(1)起跨腿動作的特征。當起跨蹬離地面,身體重心沿著起跨所形成的騰空軌跡向前移動,擺動腿腳掌到達欄架時,起跨腿一側的髖關節伸展,大腿屈股處于拉緊狀態,小腿也與地面平行,兩腿在欄前形成一個大幅度分腿動作,起跨腿便迅速開始加速動作,小腿隨慣性外展,以快速的弧形動作側平拉過欄架,則側臂屈肘后擺維持身體平衡。
(2)動作不規范的因果聯系。運動員在做以上練習時,容易形成大小腿折疊松馳,起跨腿的小腿不易收緊抬平向上提拉,而是腿尖下勾,向上彈小腿,兩手臂向外擺動,上體形成了旋轉用力,加大了身體向上的時間。身體在欄上失去平衡,形成了“跳欄”過欄的動作。這樣,勢必延長欄上時間而影響對人體向前的速度。
3、節奏感是欄間距的核心:在跨欄跑過程中,欄間距跑的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以直道欄為例,男子欄間距9.14米,女子為8.5米,一般要求欄間步為3步攻欄,如用4步攻欄,就必須是左右攻欄,這樣就加大了攻欄技術動作的難度,也延長了欄間距跑的時間,因此,對欄間步的節奏感就顯得格外嚴格了。
(1)節奏感的先決條件。欄間跑第一步的動作效果直接受下欄著地動作的影響,為了爭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長,應充分發揮踝關節及腿掌的力量,借助起跨腿的高抬快擺加快髖部前移,支撐下地應高重心,上體不要突然抬起,以有力的擺臂提高蹬地效果和加快離欄速度,使第一步具有一定的步長,不致因第一步過小而影響欄間距的速度和節奏。
(2)常見的錯誤。最容易犯的錯誤動作是身體迅速抬起,身體重心后仰,下欄停頓或起跨腿提拉過快,造成兩條腿幾乎同時著地現象,形成了動作不連貫、不協調,也影響了欄間步距之間合理的分配。
(3)步距之間的關系。欄間跑的正確節奏,應取決于三步步長的合理比例,各步支撐階段的時間長短,后蹬力量的大小,以及騰空時間的長短等因素。在欄間距跑中,從外形上看步長相同,但蹬地時間不盡相同。為了步長小腿前伸過大,結果是騰空時間過長,造成支撐點離重心遠,制動太大,影響了向前速度,也破壞了欄間距跑的節奏感。
(4)節奏感的效果。合理的欄間跑技術應跑速均勻,節奏清晰,動作輕快,向前效果好。從素質上看,要想跑的有彈性,著地時間短,節奏感好,小腿和踝關節力量是重要的。從力學角度上看,著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越近,阻力的時間會越短。所以正確的著地技術不可忽視,這樣有利于身體的重心迅速跟上和保持身體重心平衡前移。
二、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跨欄,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要掌握先進技術。因此,不論對初學者還是對具有了一定的訓練水平的運動員,都必須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做到技術正確、熟練、運用自如。
1、對擺動腿攻欄技術動作的要求:
擺動腿攻欄與壓欄積極向前抬,腿尖略上,腿跟前頂,身體微向前傾壓,擺動腿帶動同側髖部積極向前。擺動腿前抬,不是單純的向上高抬,而大腿前抬的同時,使小腿后側肌肉群有相應的緊張度,形成攻壓欄的動作積極主動。
2、對起跨腿對欄技術動作的要求:
過欄時兩腿剪絞動作是擺動腿和起跨腿在空中完成的髖為軸的超越換位的動作。兩腿剪絞動作是擺動腿和起跨腿在空中完成的以髖為軸的超越換位的動作。兩腿剪絞速度的快慢取決于大腿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群收縮速度、協調配合等因素。在欄上做剪絞動作時應保持身體平穩。因此,有人則稱謂現代的跨欄為“跑欄”,意思就是身體上下起伏都較小的緣故。
三、針對教學難點所采用的手段和形式
在跨欄教學中針對技術動作難點,采用各種合理的,有效的輔助性練習,幫助和誘導學生對跨欄技術的認識與改進,對提高和掌握完善的技術動作尤為重要。
1、誘導性練習:運動誘導性練習的意義在于不斷地加強大腦思維與運動器官機能能力的聯系,調節肌肉間的協調關系,為動作定型打下基礎。
(1)不斷加強腿部肌肉,髖關節韌帶的柔韌性練習。如,原地做剪絞動作即擺動腿前伸直,起跨腿與擺動腿成90度,起跨腿大、小腿折疊成90度,小腿與腳面成90度。以及發展腿部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的練習。
(2)原地攻欄練習。教學中可在墻壁上按欄高度畫上標記,做擺動腿攻欄練習時,注意腳尖上,腳跟迅速過渡到腳掌著擊墻壁等一些專項練習。
(3)原地起跨腿過欄練習。教學中學生手扶墻壁或柵本,將欄架略升高于所規定的欄架高度,注重體會大腿屈膝高抬平拉過欄及過欄后向前送髖,頂膝的動作要領。
2、輔助性練習:輔助性練習的意義在于逐漸引導學生克服“怕欄”的心理障礙,以及身體協調配合,盡快地過渡到過欄動作。
(1)欄側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講,可用竹竿或活動欄板斜靠在欄側,反復做模仿練習,也可在欄的前后畫上標志線來克服因步距太小、起跨點太近的不足。對于較熟練地掌握了跨欄技術來說,也不可忽視欄側練習,可通過欄側練習檢查起跨腿和擺動腿過欄中存在的不足點,不斷改進過欄動作,完善過欄技術。
(2)欄中過欄練習。通常采用高抬腿從欄中過欄,欄間距可適當縮短,攻欄時,攻欄腿要猛,起跨腿屈膝高抬平拉過欄要狠。下欄后應積極送髖、頂膝。盡量減小身體重心起伏,縮短過欄和高抬腿跑各步的時間差。
3、培養節奏感意識:每項田徑運動技術都有其各自特定的運動節奏,因此,運動節奏也是表現和評價運動技術好壞的重要依據。節奏準確的運動技術不僅協調省力,還給人以輕松自如的感覺,而且動作的經濟性和實效性也好。男子110米欄和女子100米欄上欄前的節奏應該是“嗒嗒”和欄間距“嗒-嗒嗒”的節奏。因此,在教學或訓練中有意識地安排些小步跑,車輪跑,跨步跑,踩點跨跑等練習結合采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欄高、欄距進行練習,以培養學生的速度感、節奏感及肌肉用力感和目測能力等,建立和強化“欄感”意識。
跨欄技術是復雜的,教學手段則是多種多樣的。
抓住跨欄主要技術環節進行教學,對提高跨欄教學質量和提高運動訓練水平,都將會起到積極和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①胡躍紅、劉劍田徑運動科學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②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合肥市田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