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顱內的動脈血管對疼痛是很敏感的,在高溫季節,運動勞作后頭部易出汗,這時血管擴張,如果用冷水沖洗,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發作時會有頭發暈、眼發黑、嘔吐的現象,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顱內大出血。可見以冷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雖能解一時之急,卻并非良策。
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為主,所以用“以熱除熱”的方法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式。
1 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出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 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3 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云:“睡前洗腳,勝似補藥。”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后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4 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煉,提高體溫調節功能,增強熱適應能力,這樣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癥發生。
人到老年要耳順 周 治
古語云:六十而耳順。意思是人活到60歲就應該“言至心通,無所違逆”。但是如果把“耳順”理解為越老越聰明,未免有些膚淺。“耳順”中的“順”字實在是大有深意,值得認真推敲。
現實生活中,善意待人,求家和鄰睦為“順人”,饑餐渴飲,適時作息為“順己”,按季節變化增減衣服、調整飲食起居為“順時”,對待父母應該“孝順”,用人用物須“順手”,看人看物求“順眼”,過日子求“順心”,行船找“順風”,打太極拳講究“順勢”……一個“順”‘字,幾乎可以涵蓋生活的全部智慧和技巧。
人到老年要耳順,也就是說,聽到贊揚心里高興自不必說,聽到批評甚至罵聲也不要面紅耳熱,依然心和氣順。
筆者認為,耳順是接受的結果,思想上心甘情愿地接受,耳朵聽起來自然就順。要想做到耳順,必須學會適應。禪學里說,適應是一種道行。一個人有了道行,就沒有不耳順的話了。
古人言:“花開花謝春不管,水暖水寒魚自知。”老年朋友到了這把年紀,已是“春不管”的時候,在紛繁復雜的人言世事面前,我們所關注的應是那水之冷暖如何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于“花開花謝”、閑言碎語,明智的對策是笑而待之、靜而處之、聽而順之,從中順出自己健康長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