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汶川大地震,眾多的突發事件為世人所關注,更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媒體的視角在不斷地延伸著,不僅僅關注新聞的淺表層,也關注其深層。而很多時候,這種深層和新聞的延伸是緊密相連的。本文試對突發新聞延伸的必要性、應遵循的原則、如何開展等多個問題進行關注,個人之見,期方家指點。
新聞延伸凸顯人文關懷
突發新聞,簡而言之即突然發生的事,其發展速度往往出乎意料,難以應對,必須采取超常規的方法處理。和正常新聞相比,突發新聞往往更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然而,如何使讀者盡可能長的對近期或當前發生的突發新聞保持持續的興趣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新聞的延伸問題,提升新聞的長度和寬度,從而使之生命周期更長。對于突發新聞來說,其延伸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呢?
首先,它滿足了受眾的知情權。以汶川大地震而言,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此次地震震中的有關情況,還會將目前從震中轉向四川,再到全國,甚至是全世界。媒體適應了人們的需求,及時進行延伸,滿足了受眾。而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全面報道分析,動員社會各界紛紛行動起來,為抗震救災奉獻愛心。
其次,做突發新聞進行延伸凸顯了媒體的人文關懷。以2008年6月25日發生在我省繁昌縣馬鋼公司桃沖礦區的采空禁區塌陷事故來說,事故導致12人下落不明。悲劇發生后這些人到底怎樣了,我省開展了怎樣的營救工作?媒體一直持續不斷的關注著。這一切,都體現著媒體對于災難中主體命運的關懷。
再次,它是增強新聞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要想占有獨家新聞的可能微乎其微。然而,如果在同題新聞中做出不同,這無疑有助于提高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同題新聞來說,尤其是同題的突發新聞,抓住延伸做文章,意義重大。2007年2月28日,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發生一起火災,六名消防隊員和一名民警不同程度被炸傷。在發出首篇有關此起事件的報道后,新安晚報又將視角轉向了此起事件中的英雄,對他們的英勇事跡,還有他們個人的情況進行關注,在同城媒體中獨樹一幟。
此外,對突發新聞事件的延伸還能夠起到警示作用。這種延伸往往體現在一些反思性、監督性的新聞后續上。
不同程度的延伸衍發出多種形式
突發新聞的延伸形式是多樣的,其既包括一般性的后續報道,也包括就新聞各個方面所形成的專題報道,還包括曝光之后的后續報道等。這些形式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
一般性的后續報道。即當事件有新進展的時候,不時地跟進。這種形式更多體現的是記者個人對某一突發新聞的掌控,以及與有關方面的溝通。
專題報道。對于與新聞有關的因素的全面關注,形成一個專題。對于一起突發事件來說,其不但包括現場、親歷者、目擊者,救援等內容,還可以延伸到事件發生的原因、成因、背后的故事等等。2008年6月20日,靈璧縣發生龍卷風,新安晚報記者當即趕到現場。當晚發回報道。6月21日,記者除了對當地救援情況進行跟蹤報道之外,還對靈璧為何屢屢發生龍卷風、龍卷風發生時如何自救等問題進行了關注,形成了一個小的專題。
曝光之后的追蹤報道。對報道過的新聞進行集束式追蹤,這樣做的好處是反響大,能形成良好的效果,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對于突發事件的繼續關注,則可以加大有關部門對報道內容的重視,促進問題的解決。2007年6月16日,桐城市一村委會新大樓落成,該村委會舉行落成典禮,大辦幾十桌。新安晚報對此曝光之后,又繼續追蹤,最終,桐城市有關部門對此事進行表態,明確樓堂館所竣工不得辦慶,并對有關人員作出相應處理。
突發新聞延伸應遵循的三大原則
對于突發新聞的延伸,往往會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新聞進行全面拓展,集中推出相關報道,滿足讀者需求。這對報社的整體采編系統提出了高要求,要求采編人員之間具有較強的溝通性,能夠全力協作。2006年7月,涉嫌綁架的葛某某在安徽大市場內被警方發現,而其時他的職務是大市場內的市容隊隊長。新安晚報記者在獲得這條線索后,及時和該報新聞中心進行溝通。報社決定對此起事件進行關注,并立即派出跑公安系統的記者,和獲得信息的記者一起,兩人一起奮戰了一下午,成功將稿件“捕捉”回來。果然,該稿件一見報,就獲得讀者好評,還獲得該報的當月好稿獎。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要想一次性的推出新聞及其自身的延伸存在著難度。無論是從時間的限制,還是從客觀條件的制約角度來說,都決定了記者很難像采寫非突發新聞那樣,有條不紊的進行搜集資料、構思、采訪并成稿。由于第一篇稿件與第二篇稿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因此這就有足夠的時間讓記者來思考,完成自己的新聞延伸采寫。但不管如何,在對突發新聞進行延伸時,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筆者認為首先不能脫離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真實性原則。不能嘩眾取寵,為了新聞而制造新聞,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這樣的新聞延伸,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是在誤導讀者,更違反了新聞道德。
二是以人為本原則。突發事件中,最能打動人、讀者最為關注的,莫不與個體的生命存在密切相關。拿前文所述的靈璧龍卷風事件來說,新安晚報的記者在趕到現場的第二天,又趕至宿州市立醫院,對住在哪兒的重傷員進行重點關注。而一些記者在對突發事件進行延伸關注時,常常會不知不覺中漠視生命的價值,而一味追求所謂的獨家新聞,這樣做法顯然是錯誤的。
三是獨立思考的原則。對于突發事件的判斷,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在對突發事件進行關注時,一些媒體記者往往會被有關部門、或者是專家們牽著鼻子走,這個時候,就需要記者能夠獨立思考,冷靜操作,形成自己的新聞延伸,并結合實際進行采訪,體現出自己個人的思想。
對突發事件新聞延伸的操作
突發新聞的延伸內容十分廣泛,可以分為對事件本身的追蹤,對事件背景的交代,約請有關專家解析、善后處理、普及相關知識等多個方面。那么,如何對其進行延伸呢?
從延伸的內容來看,記者對新聞進行延伸可從多角度入手。可從事件的親歷者入手,挖掘他們身上的故事;可以從相關部門入手,了解事情的處理情況;可以著眼事件所反映出的問題或情況,以事件為依托展開宏觀調查;還可以根據情況闡述自己的反思或事件觀察,等等。前兩者可謂是淺層次的延伸,而后兩者則是更深層次的,在操作難度上相對而言也較大,對于記者的思維高度也提出了高要求。
2007年12月7日,合寧高速發生80余輛車追尾事故,很多司乘人員撥打電話求救,然而,由于部分急救車被困在車流當中,動彈不得,眾多求救者只好在冰涼的高速上苦苦等了兩個多小時。這一事件發生后,新安晚報記者和其他多家媒體記者都趕到現場進行采訪。在同樣的采訪環境中,新完晚報記者經過深入探訪,旗幟鮮明的亮出了自己的觀點:高速公路救援,能否有別的營救措施,讓生命不再等待?提出了空中救援的設想。
如果正常的角度考慮,這只是一起普通的車禍,但新安晚報的記者卻有著自己個人的思考,提出了一個充滿人性化的建議,不但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還很有可能對城市交通救援決策者在未來行使手中權力,參與道路救援決策時,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對突發事件的延伸角度和方式都是多樣的。但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記者要始終充滿激情。不但在第一線采訪時要充滿激情,而且在現場撤離或消失的時候依然充滿激情,這樣始終保持在采訪狀態,有助于提升新聞的敏感性,以及對新聞的把握,從而促進自己對整個事件形勢的把握。
另外,還必須注意新聞的時效性。新聞的連續性有助于受眾對新聞的全面和深入把握,有時效性的新聞延伸,能激起讀者的充分興趣。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喜新厭舊”的讀者往往會將那些過時的新聞丟到腦后,再怎么延伸估計也很難引起他們的閱讀欲望了。
不管如何,對于突發新聞的延伸說到底是新聞角度的選擇問題,作為一名記者,除了要在平時的新聞采訪中多思考,多提煉之外,新聞之外也要多下工夫,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融會貫通,使自己的新聞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新安晚報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