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柳琴的發展現狀還不是十分令人鼓舞。此前,筆者曾多次就此問題進行過探討,作為一個具有多年教學經歷的教育工作者,本文著重從藝術院校的教學方面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狀:藝術院校柳琴專業教學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由上海音樂學院率先開設的,至今已有近30多年的教學史。然而,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無論是專業音樂學院還是普通高校中的音樂專業,開設柳琴專業的高校寥寥無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師資的嚴重匱乏而受到限制。
2、教材:現有的教材可分為三大類:音階練習,中小型練習曲和獨奏樂曲。而音階練習公開出版的只有上海音樂學院吳強老師和山東藝術學院常立玉老師的兩本教材,中小型練習曲和樂曲只有王惠然老師創作的一些作品以及其他老師創作的極少量作品。這些曲集的內容和數量按照高等藝術院校器樂學科教材的要求還遠遠不夠,它的計劃性、目的性、系統性、連續性等等,按照高等藝術院校器樂學科教材的要求衡量也存在很大的距離。目前,全國僅有的幾所高校的柳琴專業教學都是由教師自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自定、自選其上課教材,因此造成現在高等藝術院校中柳琴專業課教材很不規范、很不統一的局面。
3、師資:在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真正是柳琴專業畢業的教師極少,而相當一部分高校都是聘請文藝團體的優秀演奏家來擔任,或者由琵琶專業的教師來兼任。但是由于職業和專業的區別,演奏家們教授給學生的技能、表演意識更多一些,兼職教師也很難深度地指導學生,所以,他們對柳琴教學全過程的縱橫交織的系統性、多元性、感性、理性的理論研究、教學法的總結、提煉等等多還無暇顧及。
4、需求:多年來,全國的高校一共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柳琴專業的大學生,但是社會的需求量究竟又有多少呢?現在柳琴專業的應用實際上僅限于歌舞團的民樂隊中。而且一般的民樂隊里最多也只能用1至2把柳琴;而柳琴專業的大學生多年來極少以自己專業的身份被用人單位所聘用,許多高校更是因為對這件樂器缺少認識而放棄對此專業的開設。
以上問題的存在足以使人們感受到柳琴發展的危機:由于柳琴專業目前人為造成的使用面窄、各方面營養缺乏、體魄不健全的狀況已經愈加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如果不對這些現象有清醒認識,不盡快注入生機,不盡快改變現狀,不盡快在高校里占有一席之地,不盡快在社會廣泛普及和宣傳,那么柳琴事業今后的發展空間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將會舉步維艱,柳琴的地位也只能走下坡路。
為此,筆者在擔憂的同時,就上述問題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在此談點自己的想法。
改進的設想和對策
1、擴大民眾基礎:高等藝術院校是培養音樂人才的重要平臺,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改變柳琴專業大多徘徊在藝術高校門外的局面,使這件中國的民族樂器理直氣壯地在高校占有一席之地。同時要進一步普及柳琴專業,擴大其隊伍,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選出高精尖的人才,反過來這些優秀柳琴手又會帶動更多的柳琴幼苗齊頭并進。因此我們柳琴同仁必須高度重視柳琴的普及工作,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渠道來宣傳它,經常讓學生參加各種演出、比賽,經常舉辦柳琴專場音樂會,參加全國民族管弦樂的考級,用藝術實踐逐步深人人心,得到有關專家、領導和大家的一致認可,柳琴隊伍才會日益擴大。
2、盡快編寫教材:柳琴教材體系的建設還處于開拓的創業性階段,但它卻是提高柳琴教學質量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柳琴專家、柳琴教師應該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積累起一批相對固定的、實用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教材,并不斷擴大自己掌握的教材內容,如分別適合主修學生學習的基本功指法練習曲、中小型練習曲、不同程度的獨奏曲、改編的外國樂曲、移植的民間樂曲、新創作的樂曲等等,還可以編寫重點曲目、選修曲目、瀏覽曲目等。希望能有更多的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柳琴教材盡快出版問世,以滿足和改變藝術高校柳琴專業教學規范化的需求。
3、盡快提高師資水平:柳琴專業教師除了要掌握和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以外,還要在文化水準、音樂知識、音樂結構分析和作曲能力方面,甚至在音樂心理學和音樂表現、音樂語言表述方面都要不斷地補充和完善。只有豐厚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實力,才能把握柳琴發展的命脈,才能有資格去談、去改變柳琴的現狀,才能不斷地推動和發展柳琴事業。
4、探索科學的教學規律:要通過各種交流方式,盡快商定出臺一套相對統一的藝術高校柳琴專業教學的目標方案,明確柳琴教學計劃,界定柳琴教學范圍,規范柳琴教學進度,制定檢測與評價柳琴教學過程、效果的手段,盡快使高等藝術院校的柳琴專業教學進入比較規范的正常軌道。
總之,柳琴的現狀令人擔憂,我們必須要理性分析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冷靜總結這幾十年的經驗和教訓,尋找一條快速發展的途徑。只要大家齊心為它澆灌、施肥、鋤草,它一定能盡快成長、壯大,放射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彩。■
(作者單位:安徽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