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許霆惡意取款被判重刑的事件在網絡上引起激辯,并在全國網民和法律界人士的強烈呼聲中得以重審;周正龍“虎照門”事件,由網民首先質疑并最先發現年畫虎的有力證據,演變成社會對真相的強烈訴求與重塑政府公信力的行為,并最終揭開事實真相;“范跑跑”和“楊不管”事件在全國網民的關注下,最終引發成為全國傳統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段時間內成為最熱門的新聞話題……
細數一年多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關注的新聞熱點,很多都與網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有些傳統媒體報道的新聞事件,正是在廣大的網民的關注下,才促使傳統媒體繼續追蹤報道,有的甚至將新聞事件本身發展推向縱深;有些新聞事件則是由網民在網絡上直接發起,在形成聲勢浩大的關注度后,傳統媒體介入報道,最終將新聞事件的真相還原,并推動事件發展;有些新聞事件則是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同時關注的焦點,網絡在新聞事件的發展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總之,有著2.53億網民的中國網絡媒體,在新聞傳播領域“頂”起了一個又一個關注熱點,同時影響甚至左右著傳統媒體的報道熱點。
網絡力量吹響“集結號”
其實從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刻,尤其是大量BBS論壇的出現,很多新聞傳播領域的專家就意識到了網絡的力量。任何公民在互聯網上,幾乎可以沒有制約地公開發表自己的言論及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并能迅速地在網上傳播開來,這是任何傳統媒體所做不到的。
傳統媒體更多只是對新聞信息的傳播和新聞事件的報道,對于受眾建議和意見的反饋相對較少,一般只能通過來電、來信或者采訪讀者的相對“隱蔽”方式來進行,就某一新聞事件接到受眾反饋頂多上百,公開報道出來的就更少了;而網絡媒體則幾乎沒有限制地接納網民看法,只要發表議論的言語不要太過分,一般都能在網上公開出現,每天在網上發表觀點的網民可以說成千上萬。
2007年以前的網絡傳播,雖然BBS論壇已經非常紅火,但網絡社會的“民智”似乎并未開啟,網民們一般只是關注熱點、發表看法而已,且大多只關注娛樂領域的事情,很難形成合力,沒有聚集起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許霆案、“周老虎”事件在網上掀起討論高潮,讓人們看到了網絡力量的積聚和龐大。此后,“范跑跑”事件、“楊不管”事件等由網絡推動傳統媒體報道的新聞事件,不斷涌現。網絡不斷推出新的新聞熱點,令傳統媒體甚至都望塵莫及。可以說,網絡力量已經吹響了“集結號”。
2008年7月2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稱: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了2.53億,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2.53億這個龐大的體量,只要存在就無法漠視,而且這一數字正在突飛猛進。更多網民對于網路的應用,也正在從娛樂領域開始轉向新聞信息領域,即表現出對現實的關注和對政府的監督。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時指出的,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
從受眾到傳者
傳統媒體因受制于版面和時間的限制,都是有選擇性地對事實和現象進行報道;而網絡因其具有海量容納的特性,對于信息和言論的發布,除了對某些危害社會的信息和言論加以限制外,對其它信息和言論幾乎并不加以選擇。網絡是沒有邊界的,超越了時空限制,公民在網上可以享受較為充分的信息自由權。
正因為網絡的這種特性,網民在充當受眾的同時,也可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從“周老虎”事件就可見一斑。
2007年10月,陜西省林業廳發布的周正龍所拍照片為華南虎活體照的消息后,社會嘩然一片,尤其在網絡上更是質疑聲不斷。從開始的“挺虎”派和“打虎”派圍繞虎照真相的激烈爭辯,演變到自負的地方政府對沸騰民意的對壘較量,網絡提供了各方角力博弈的平臺?;蛟S,如果沒有網絡所提供的大眾監督平臺,沒有許許多多網民為求真相而據理力爭,這個有政府官員腦袋擔保、看起來堅不可摧的真實謊言現在依然是政府的權威語言,“周老虎”仍然還是“真老虎”,周正龍仍然還是堂而皇之的“拍虎英雄”。網民在這場博弈中,充分發揮其作為傳者的角色。
廣大網民在網絡社會中,從過去單純的讀者、觀眾、聽眾,變成了集接觸媒體與使用媒體于一身的復合型當代人;從過去的信息與觀點的被動接收者,變成了主動的自覺的互動者;從過去鮮有話語權和表達機會的公民,變成了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宣泄情緒、提出訴求、表示意見的表達者;尤其是從勢單力薄、人微言輕的個體,成為可以一呼百應、喜怒與共的群體。
網絡力量更多來自言論
在網絡社會里,網民們對公共事件與政府行為的監督可以較為自由地表達看法與意見,盡情陳述見解、展示證據,這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提供的平臺?!胺杜芘堋痹诰W上發布自己在地震中的表現后,立即招來眾多網友的“拍磚”,最終使得“范跑跑”事件一時成為關注焦點,傳統媒體也爭相報道。
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的自我采集報道新聞的能力至今仍顯得相對較弱,其傳者力量目前還主要來源于言論,包括廣大網民對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不僅沒有影響網站做大各自的言論板塊,反而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將這個板塊越做越強。
網絡言論不限于主流新聞網站、傳統媒體的網站上發表的比較規范的新聞時評,還包括網站上發布的具有新聞時效、就新聞事件有感而發、對新聞報道予以點評的網民言論,包括博客、BBS、帖子及其他形式的“灌水”、“拍磚”等等。正是這些言論,客觀上表達了民意,形成了輿論熱點,構成了社會監督,成為一股強勢的監督力。
網絡評論,其事實性論據,可以源自傳統媒體,可以是獨立的消息源,也可以由各種信息綜合而成;其引述的可能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道聽途說,也可能無中生有的虛假信息。由于目前網絡管理的體制和技術手段所限,網民往往可以隱姓埋名,毫無顧忌,暢所欲言,往往能在瞬間引起同震共振,激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
網絡影響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互相影響上,新聞信息方面的流向一般是從擁有采訪特權和雄厚資源的傳統媒體,往網站流動;而在輿論熱點的議程設置上,卻往往顛倒過來,即由網民在網站上表達的呼聲,流向傳統媒體,進而產生放大效應,輻射開去,引起共鳴,形成強勢。
網絡以其發展快速、網民眾多的特點,極大地影響傳統媒體的報道?!爸芾匣ⅰ焙汀皸畈还堋笔录际莻鹘y媒體與網絡媒體相互影響、聯動,共同揭開事實真相的過程?!爸芾匣ⅰ笔录钕扔删W民發起質疑和爭論,傳統媒體跟進報道,將網民在虛擬世界中質疑聲反映到現實世界中,并對周正龍及相關部門進行采訪報道,一時間熱議四起。
“楊不管”事件是由平面媒體最先報道的,后來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反響,并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共同關注的熱點。從虛擬世界傳到現實世界的言論,將整個事件的爭論推向了高潮。傳統媒體再跟進報道,使得事實真相得以還原。
一些傳統媒體報道出來的新聞事件,如果沒有網絡力挺,往往難以形成全國熱點;一些網絡上熱議的話題,如果沒有傳統媒體加以報道,也往往只能短時間停留。
網絡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還在于網絡推動了中國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化的進程。在網絡異常發達的今天,任何社會公共機構如果想在“隱蔽”的環境下進行不正當操作,都有可能很快就暴露在網民的眾目睽睽之下。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化,對傳統媒體影響是十分深遠,也是傳統媒體和從業人員所期盼的?!?/p>
參考文獻
①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②《傳統媒體揚善,網絡媒體懲惡?》 來源:東方網
③《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作者單位:新安晚報社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