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力不好,就會妨礙語言發展,甚至導致不良后果。關注寶寶聽力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了爸爸媽媽身上,但小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并不明顯,到底如何評估才能正確判斷?
寶寶聽力有問題!這種打擊對爸爸媽媽太大。要避免這種不幸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必須盡早發現,并和醫生、聽語訓練師密切合作,3歲以前均為最佳治療時期。這就需要爸爸媽媽負擔起隨時監控寶寶聽力發育的責任。
小測試:你家寶寶是否聽力高危?
1、親屬中是否有人患先天性聽力障礙7
A:是
B:否
2、媽媽懷孕最初3個月有否感染過流感、風疹、巨細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
A:是
B:否
3?寶寶是否早產或出生時體重小于1500kg?
A:是
B:否
4、新生寶寶是否因皮膚黃疸等原因而換血?
A:是
B:否
5、寶寶有無缺氧現象而需用氧氣或使用呼吸器?
A:是
B:否
6、寶寶是否曾患腮腺炎、細菌性腦膜炎或其他病毒感染而發高燒?
A:是
B:否
7、寶寶是否存在頭頸部或顏面器官的先天畸形(包括眼、耳、臉頰及下巴等)?
A:是
B:否
8、寶寶是否患過中耳炎或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
A:是
B:否
●危險度8:A選項出現7次以上,媽媽需立即帶寶寶去醫院詳細檢查。
●危險度5:A選項出現4~6次,建議媽媽給寶寶做個專業聽力測試。
●危險度2:A選項1~3次,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寶寶對聲音的反應。
了解寶寶聽力障礙
無論先天遺傳還是后天影響,只有聽覺系統部位病變才可能造成寶寶聽力障礙,主要可分為:
傳音性聽力障礙——外耳、耳膜、中耳或聽小骨的病變,可用手術或藥物治療來恢復或改善。
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病變,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辦法,但只要爸爸媽媽平時多多注意,至少有50%可以避免。
補償聽力有“三早”
雖然大部分重度先天性聽力障礙屬于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的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但幾乎每個聽障寶寶都或多或少保有部分聽力,如果能及時借由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電子耳)的幫助,再加以聽力語言訓練,寶寶仍然可以學會或部分學會說話。媽媽應該本著“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原則進行,在寶寶出生后主動做聽力篩查。
3月寶寶聽力評估
3月小寶寶的聽力評估主要是應用不附加強化條件的“被動性行為觀察測聽”,即觀察寶寶面對聲音刺激的反射性行為反應。
障礙寶寶聽力反應
●聽到突然并且巨大的聲響時如關門聲、鞭炮聲等,沒有受驚、亂動、哭或其他反應;
●在媽媽的引導下仍不能自如地模仿周圍一些簡單聲音;
●寶寶淺睡時幾乎不會被噪音吵醒;
不會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正常寶寶聽力反應
●淺睡時會被大的講話聲或噪音干擾而扭動身體;
●在聲音吵雜的地方很難或無法入睡;
●在喂奶時會因突發的聲響而停止吸奶;
●認得媽媽的聲音,尤其在哭鬧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安靜下來。
家庭小測試
1、寶寶坐于媽媽腿上,引逗寶寶注意力;
2、爸爸藏在寶寶背后等視線看不到的地方,于距離寶寶耳朵約1米處發出聲響,可用不同發聲物體,如玩具聲,或以口發出“SS”聲作為聲信號;
3、先一側,后另一側,觀察寶寶有無轉頭尋找聲源的定位反應。
6月寶寶聽力評估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對聲音的定位能力逐漸發育成熟。往往在6個月后就能看到寶寶做出清晰的定位運動,“聲定位測試”是評估此時寶寶聽力的一種很有價值的方法。
障礙寶寶聽力反應
●當被問起時,不能指出熟悉的人或東西,如媽媽的位置和常用的奶瓶等;
●從來都沒有咿咿呀呀地發音,或曾經有但后來消失了;
●對一些簡單的語言及動作完全沒有反應,如“拍拍手”等。
正常寶寶聽力反應
●會注意或尋找聲音的來源,當媽媽叫寶寶的名字時,會把眼睛轉向媽媽;
●當媽媽對寶寶說話時,會主動發出聲音來反應;
●喜歡玩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會轉動眼睛去尋找玩具發出的聲音。
家庭小測試
1、寶寶坐在媽媽腿上,面對兩個揚聲器(如小型音箱)之間,距揚聲器約80厘米;
2、爸爸在揚聲器上放置發光或活動的玩具,并確定寶寶可以清楚看到;
3、開始時,爸爸同時給予寶寶聲與光兩種刺激,在寶寶連續幾次做出反應后,改為先給光刺激,而延遲至寶寶對光刺激產生反應后,再相反先給揚聲器聲刺激,反復幾次以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情況。
9月寶寶聽力評估
寶寶9個月后就會逐漸開始嘗試理解爸爸媽媽的語言并模枋發音,對一些提問會用表情或動作來應答,如“再見”、“謝謝”及自己的名字等。“操作性條件測試”是此時評估寶寶聽力的一個簡單有效的選擇。
障礙寶寶聽力反應
●無法或很難學習模仿并使用單字來形容家人或物,如爸、媽、餅、貓等;
●沒有像同齡寶寶那樣嘗試發音學說話;
●對正常音量的電視節目沒有反應;
●在理解力和利用語言溝通能力上沒有持續進步。
正常寶寶聽力反應
●輕輕地叫寶寶的名字,寶寶會準確地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能夠理解一些常用的簡單詞句如不可以、再見、自己的名字,并且做出反應;
●能區別高興或生氣的聲音,并作出不同的反應;
●會發出各種不同的有趣聲音并自得其樂。
家庭小測試
1、爸爸為寶寶準備一個玩具壓箱,而媽媽和寶寶起坐于箱前;
2、當聲信號發出1~2秒時,壓箱上的信號燈亮,此時教寶寶按壓箱內照明開關,寶寶即可通過觀看窗口看到箱內的活動玩具景象;
3、經過2~4次訓練后,改為只給聲,而箱上信號燈不亮,觀察寶寶是否會為了觀察箱內景物而主動按照明開關,反復連續進行,并逐步降低聲信號強度,了解寶寶的聽覺能力。
小貼士:胎教方法要適當
許多準媽媽在進行胎教時,直接把錄音機、收音機放在肚皮上,讓寶寶聽音樂,這是不正確的!如果讓寶寶聽了音頻高達4000赫茲~5000赫茲的胎教音樂磁帶,樂聲就變成了噪聲,對寶寶的聽力是一種毀滅性打擊!
因此,在進行音樂胎教時,傳聲器最好離肚皮兩厘米左右,音頻應保持在2000赫茲以下,音強不要超過85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