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寶寶送到幼兒園,爸爸媽媽們其實更關心的是寶寶的吃飯問題如果寶寶真的遭遇“吃飯困惑”,爸爸媽媽該怎樣幫寶寶解決?
好多當父母的發現,自從孩子進了幼兒園,不是越來越瘦,就是越來越胖;有的寶寶下午四點半回到家就吃 大堆零食,聲稱幼兒園的飯太難吃了,午飯沒吃飽;有的寶寶卻到晚上七點鐘還沒有胃口,理由是,“我吃撐了,老師不讓剩飯。”“別的小朋友都不愛吃大肉圓,我愛吃,一下子吃了七個。”諸如此類的反應都讓父母又心疼又不解;僅僅是一個吃飯問題,就讓某些寶寶對幼兒園有了抗拒心理,或養成了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怎么辦?
“媽媽,我拼命快吃,拿到了第一名吃飯小紅旗!”
說這話的寶寶也許在此之前屢屢因為吃飯慢而受到老師的批評,也可能因此養成了狼吞虎咽、食不知味的習慣——為了拿到第一名的小紅旗,他很可能拼命往嘴里塞飯以至于雙腮鼓突如大核桃,而在家中,一旦撤去了速度上的壓力,他就會對吃飯失去興趣,反而成為“跑喂族”——非要媽媽或奶奶追著喂,不然他就含著一口飯跑著玩,不下咽。其實,在幼兒園里比拼吃飯的速度對孩子的健康是沒有好處的,吃飯本需放松,這樣腸胃才能正常地工作,把吃飯搞成一項競賽后,使吃飯成為一項任務和壓力,讓孩子未經充分咀嚼就下咽,對他們嬌嫩的胃是一種傷害。幼兒園老師為何特別強調吃飯速度呢?原因是,老師們吃飯的時間,會安排在孩子們吃飯之后、午睡之前的短暫間隙,如果有孩子吃得特別慢,老師們可能就只有5分鐘吃飯時間;另外,吃得慢的孩子如果還在磨蹭,吃得快的孩子也許已經在打鬧,場面將很難控制,因此頒發小紅旗與其說是獎勵孩子吃得快不如說是鼓勵他們幫忙收拾碗筷和鼓勵安靜。但孩子,是很難分得清老師的目的的,他會認為吃得快是討老師歡心的行為,因此一味加快了吞咽速度。
家長的對策
與幼兒園老師溝通,將小紅旗發給吃得安靜、專心、不撒落糧食,能幫助老師收拾碗筷和清潔桌面的孩子,而不是發給吃飯最快的“第一名”,并用多媒體的形式對孩子講述:“我們的胃最怕什么”,講明細嚼慢咽、充分咀嚼對腸胃保護的好處。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建議園方同意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吃飯,這樣,只要老師吃得香,對孩子們也是 種有益的暗示;而老師與孩子同桌吃飯,也可以親密師生間的感情,造成其樂融融的就餐氣氛。
“老師不準剩飯,我吃撐了,午睡時肚肚疼!”
如果孩子的飯量較小,“不準剩飯”的規定很容易讓午飯時間變成“受刑”般難受的時間。其實每個孩子的飯量完全不一樣,好動的孩子飯量大;早餐吃得少的孩子飯量大,男孩比女孩飯量大,而幼兒園分飯時卻是一視同仁的,造成有的孩子沒吃飽,有的孩子吃撐了的情況。而硬壓下去的飯會堵得孩子一下午都不舒服,也使他越來越抗拒幼兒園中午的“集體會餐”時間。有些嚴厲的老師會當著全班孩子的面,逼剩飯的孩子一口一口吃下去,孩子眼淚汪汪地接受“懲罰”,由此可能對事物完全失去興趣。

家長的對策
與老師個別溝通,讓老師觀察每個孩子的實際飯量,在打飯時巧做調整,也可以請老師在家長會上發放調查表,讓家長填寫孩子的實際進食量。同時,飯量特別小的孩子,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幫他“打開脾胃”。
“又是胡蘿卜炒菜瓜,小倩幫我吃胡蘿卜的時候被老師看見了,我們都挨批評,而且撤下了小紅旗。”
得承認,老師是好意,不準孩子們換菜吃的理由是:幼兒園的每周食譜都由專業營養師搭配,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好處。如果家長強調孩子不喜歡胡蘿卜的氣味,老師就會說:“這是無原則的寬容——難道就這樣縱容孩子的挑食行為嗎?很多孩子都不喜歡胡蘿卜、藥芥、青椒之類,吃習慣了就好了。”
家長的對策
不妨直接與幼兒園的配餐營養師進行溝通,大部分幼兒園都會提前向家長公布下一周的菜譜,接受監督,不要對此“一言不發”,比如,可以在人體中合成維生素A的β-胡蘿卜素,就不僅僅存在于胡蘿卜中,番茄、紅椒、紅薯、南瓜中的含量也極為豐富,為什么只有胡蘿卜炒筍瓜一個方案呢?番茄炒雞蛋、紅薯粥、蒸南瓜、紅椒絲炒香干蘑菇,都可以為孩子提供足量的維生素A。在幼兒園工作久了,配餐師們的工作也會程式化,必要時,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力量幫助配餐師們出出點子,讓幼兒園的菜式更豐富,更受孩子們歡迎。
至于老師,我們可以感謝她為扭轉孩子的挑食傾向所做的努力,不過要請她允許孩子一點一點適應胡蘿卜的氣味,比如能吃掉一半菜中的配炒的胡蘿卜,就獎給她小紅旗。還可以發動孩子在幼兒園的院落里種上胡蘿卜、花生、藥芥、辣椒。你看吧,孩子們吃自己種出來的蔬菜總是特別香,也不再有以往的抗拒心理。
“湯都涼了,要是中午喝八寶粥也是涼的,喝了肚肚疼?!?/p>
為什么很多幼兒園的粥和湯都是微溫半涼的?原因是園方認為,“如果湯和粥都是滾熱的,燙傷了小孩子不得了!”“一個孩子不慎燙傷,全幼兒園的贏利貼進去,都不夠賠的。”老師們的小心卻造成了習慣飯后喝湯的孩子,喝的都是涼湯。
家長的對策
找老師商量,將盛湯盛粥的保溫箱抬到孩子們碰不到的地方,并給保溫桶加上棉胎外罩子,這樣,孩子即使碰到桶體不會燙傷;還有一點就是保溫桶抬進來的時候要加蓋子防止孩子不慎掉落進去燙傷。此外,將孩子們的湯碗買一大號也很有必要,每一碗粥或湯只盛三分之二碗,是孩子不致被燙到的關鍵招。
“誰都不喜歡吃肥肉,張宏愛吃,今天中午他一個人吃了12塊”!
實在得替小胖子張宏憂心,當這樣的“大胃王”替別的小孩子“分憂”,對其他孩子而言,是導致下午的體力不支,而對男孩張宏而言,是倍感油膩,可能今天晚上到明天都不想吃東西了,而暴飲暴食造成的胃擴張很可能有胃脹、胃疼、胃下垂的跡象,久而久之,小張宏的血脂在10歲以后就會升高,15歲之后就會得脂肪肝。
家長的對策
千萬不要以為自家孩子在幼兒園吃了十塊扣肉或六七個大肉圓就占便宜了,不妨與老師溝通,制止兒子無休止的饕餮行為,如果孩子已經超重肥胖,還會在下午四點多喊餓。不妨在午飯時有意讓他多吃一點富含纖維素、能量低又有飽腹感的蔬菜,如黃瓜、小白菜、青菜、藕和南瓜,并安排小胖墩在餐前就喝一碗蔬菜湯,提前搶占胃容量,免得油膩葷食吃得過多。此外,老師要規定孩子們之間的菜肴調劑要通報老師,這樣,就能及時阻止某些孩子的過食現象。
“上次吃蝦,小朋友都不會剝,很多人都扔了蝦。”
誰都知道魚蝦是優質蛋白,因此雖然讓孩子們自己剔刺剝殼有定的風險性,幼兒園還是會提供白灼對蝦或紅燒帶魚給孩子吃,如果是在家里,父母多半會為寶寶提供剝蝦剔刺任務,而在幼兒園里,即便老師肯幫忙,也剝不了全班幾百只蝦的。
家長對策
小朋友們當然也知道魚蝦的美味,而大多數家長都將剝蝦的過程一手包辦了,所以,在家里就要訓練寶寶自力更生,家長可現場示范如何剝蝦:拉去蝦頭,剝去蝦殼;吃帶魚的時候先用小牙齒將帶魚段兩側的刺咬下去掉,好啦,鮮美的帶魚刺不多,放心吃魚肉吧,中間只有一根呈對稱狀的帶魚骨,寶寶可以吃得干干凈凈,一點魚肉也不剩。多對畏懼吃魚蝦的寶寶說些鼓勵的話,還可以讓老師在每張小飯桌上安排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吃魚蝦,魚蝦的營養價值這么高,我們干嘛要“因刺廢食”呢?
“為什么每次分給我的橘子(香蕉)都很小,老師偏心!”
如果午餐配有水果,反而會引發孩子們的不滿情緒。其實,除了極個別的老師會把大號的水果專門留給聽話的孩子、漂亮的孩子和“小干部”外,大部分老師聽到這樣的抱怨也很委屈:“送來的水果本來就有大有小,我們也是隨手分配,誰想到現在的小孩這樣敏感呢?”
家長的對策
不妨建議老師每桌選一個“分水果”小組長,由這一組的孩子輪流兼任。放心,孩子們想出的公平點子會讓老師吃驚,他們可能將分水果當做種游戲,比如左右手各攥一個橘子,讓對方“猜左手還是猜右手”;他們也可能將最大和最小的水果分給一對好朋友,讓他們去分享;他們也可能拿出最漂亮的一個水果,安撫剛剛不慎磕破了腿的小朋友;“小組長”一般不好意思拿最大的,而是心甘情愿拿最小的,因為這一刻,他是“公仆”。
當老師無法均勻分配孩子們的利益時,不妨將這分配權“下放”,讓孩子們自定“公平公正”的規則,自己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