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有責任承擔起對國際旅游島運營的探索。三亞對自身的形象還不完全清晰。目前確定的‘美麗、時尚’的形象略顯膚淺,還應該挖掘出內涵上更深的東西,提煉更新的概念?!?/p>
李柏青初次上島是在1988年的春節前夕。此前不久,??谑姓豢疾煨〗M到他工作的湖北宜昌考察,鼓勵年輕人到即將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海南發展。當年春節前,他與新婚不久的妻子借著婚假乘火車“私奔”海南,這一待就是20年。
從外事辦、旅游局到市政府,李柏青在三亞旅游業已“扎”了10年。
《小康》:國務院批復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將對三亞及至海南帶來什么?
李柏青:建設國際旅游島,對中國旅游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探索、嘗試和貢獻。中國目前的旅游業與國際旅游主體還存在著差距。國內旅游是以觀光為主體,一瓶礦泉水、一袋面包就夠了,而國際旅游最成熟、綜合效益最大的方式是休閑度假,這就要求住下來,消費、休閑、娛樂。建設國際旅游島,有助于中國旅游的升級轉型。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海南建省辦特區20年來的一個重大事件,是海南發展的良機。目前海南旅游已經過度到休閑度假了,但在如何推動入境游、強化度假概念、豐富度假產品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
建設國際旅游島,對三亞是種責任。三亞的休閑度假旅游處于中國旅游金字塔的塔尖。三亞有責任承擔起對國際旅游島運營的探索。建設國際旅游島,對于三亞來說,責任大于機遇。
《小康》:三亞將如何履行國際旅游島的建設?
李柏青:開放度的進一步落實,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重點。要把它作為新一輪開放尤其是旅游業開放的排頭兵。目前三亞的旅游業仍存在傳統觀念模式下的弊端。比如,雖然國際品牌的酒店在三亞基本都能找到,但這些酒店的資本實際上仍以國內為主。資本國際化,在三亞仍是留白一片。
借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契機,要加大旅游與國際資本對接的面、深度,為國際專業、大型資金順暢進入創造條件。當然要選取那些能夠共同承擔風險的國際資本。
同時,要爭取人員、物資更便利地進出。國際主流航線尚未引進,客源國都有定期航班是理想狀態。
服務產品的結構,治安環境的保證,是需要深度著手的問題。三亞必須全面提升產品、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游客舒適度。大抓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
《小康》:從漁家小妹長成國際美女,這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三亞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之大。那么三亞近年來旅游發展有哪些經驗?
李柏青:經驗談不上,只能說我們在某些方面走在國內旅游的前列。
首先是規劃優先,三亞的國際酒店多為國際一流水平規劃設計。在規劃理念上,可以說三亞還是比較國際化的。
其次是政府的無為而治,這其實是無奈的無為而治。在三亞旅游發展之初,政府不知道如何干預,由于政府的弱勢,沒有機會和能力去干預,其結果是只能不干預。政府只把規劃關,這反倒給投資者預留了空間。而高端、專業的投資商的進入提升了海南旅游的檔次。
第三是營銷推廣做得比較成功。通過大型的活動“借船出?!?,善于捕捉敏感題材并將其發揮到極至。
《小康》:與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相比,三亞還存在哪些不足?
李柏青:要成為國際旅游島,要求政府的觀念、視角和做法都必須國際化,只有提升自身對國際事務的交流、參與、引領能力,才能對國際化持有理解、包容的心態。無論政府還是社會,都需要這種心理角色的迅速轉換。但目前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政府在理念、規范度上有極大的欠缺。旅游管理行業水平也偏低。三亞一直以來重營銷,輕管理,存在“營銷不夠,管理更差”的問題。
目前三亞旅游與國際產品的融合度不理想。在營銷的手法、技術、專業、理念、渠道上還要多向國際旅游城市學習,還處于實習階段。
三亞對自身的形象還不完全清晰。目前確定的“美麗、時尚”的形象略顯膚淺,還應該挖掘出內涵上更深的東西,提煉更新的概念。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個系統工程,它作為目標、概念引導我們不斷進步。國際旅游島本身也是不斷充實的概念,需要我們科學地、有節奏、有序地進行。如果我們能一直立在潮頭,保持國際領先,那離國際旅游島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