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權威機構發布報告,稱中國最新熱錢數達1.75萬億美元。由于這個數字既有權威機構背景、又切中時下經濟熱點、還有驚粟新聞效用,所以,它即刻成為各大媒體爭相炒作對象,不僅被廣泛傳播,而且——竊認為——已嚴重干擾影響了中國經濟的運行:
中國股市的反轉之所以屢屢夭折,是因為“熱錢恐懼”,專家說,股市暴漲,會讓熱錢獲利(所以,股市最好暴跌);人民幣不敢大幅升值,是因為“熱錢恐懼”,專家說,不能讓熱錢有升值預期(所以,人民幣最好貶值);銀行不敢調息,還是因為“熱錢恐懼”,專家說,不能讓熱錢有大的盈利空間(盡管調息是排在升值后的選項,但該升還要升)......。
經濟對策研究,也是“臨床醫學”,關鍵要科學診斷、對癥下藥。把“咳嗽”診斷成“肺癌”癥狀,把“胃疼”說成“胃癌”作祟,伴隨這種誤診的大手術,可能要病人的命!中國實體經濟原本沒大問題,因為“熱錢恐懼”,人民幣不敢大幅升值,寶貴的“時間窗口”正在消失:國際通脹正兇猛輸入、卻不能輸出,美國的實體經濟風險正向中國轉移,中國正一步步陷入通脹危機中......如此下去,中國實體經濟真能叫熱錢嚇死!
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熱錢固然存在,警惕亦有道理,但所謂1.75萬億的美元熱錢卻完全是自己嚇自己的虛構數子,它并不真實存在。
其實,只要把1.75萬億美元換算成13萬億人民幣(按07年匯率),其破綻立馬就暴露無遺了:這樣天文數字的熱錢,它哪里能藏得住呢?在攔腰砍斷的股市?在搖搖欲墜的樓市?被套牢的股民、基金經理、地產大王,正望眼欲穿地盼著熱錢涌出,但哪里有熱錢的影子啊!
找不到熱錢的藏身之處,專家便猜測說它可能隱身于居民存款中。這更令人瞠目:全國13億人,無論大小貧富,每人存折上平均有1萬元老外的錢,這不是國際大玩笑嗎?
學術研究的科學性,始于概念;概念錯誤,結論便無法科學。“熱錢”,以“短期、套利和投機”為特征,其內涵是不能隨意抻拉的。這好比有“專家”經研究宣稱:中國有1.75億少年煙民,超過日本人口總數。這引起轟動的數字是怎么算出來的呢?原來是“專家”把中國少年年齡上限移到了40歲!請問:這是搞學術研究?還是嘩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