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個別人怎么抵制《功夫熊貓》,非要把這本動畫片和邪惡的帝國主義陰謀系在一起,可“覺悟不高”的老百姓還是扶老攜幼地涌去電影院,哈哈哈地從頭笑到尾。更多業內人士頗有些尷尬地進行著反思,為什么中國的資源自己人竟開發不出來,反倒讓好萊塢搶了先機,奪了風頭?對此,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這乃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意所致。我們真得缺乏創意嗎?如果真是缺乏創意,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創意的稀缺?
國人從來就不缺乏小聰明、鬼點子,看看充斥在民間日常生活中和網絡上的那些黃色小段子、政治小笑話,再看看我們那些拍電影、電影劇的大大小小導演們編造出來的各種離奇古怪的影視情節,恐怕在世界上也沒幾個國家能比得上。雖然這樣的創意實在是擺不上大雅之堂,但至少說明我們恐怕一直都不缺什么創意,只是許多創意受到了壓制,甚至那些呼喚創意的人恰恰就是這些創意的壓制者!不過話說回來,當我們在制度上改進,把壓制創意的因素都移開,那奔涌而出的創意就能保證我們也拍出《功夫熊貓》之類的動畫片嗎?——未必!
要想了解一個民族的心態,最好看她的動畫片,如果動畫片拍得老氣橫秋、枯燥乏味,那么這個民族的心態一定很老。從根本上講,動畫最缺的還不是什么創意,更不是一講到創意(尤其是好萊塢式的)就順水推舟地想到的資金呀,高科技因素呀之類的東西,而是:童心!
當然,童心不是一個人想有就有的,它太嬌貴,一定要有一個寬容它的環境才行,在一個急功近利、逼死人的環境里,人只會在勞累中迅速衰老,越干越抱怨,越干越憤恨,也越干越會應付,最終造不出什么象樣的好作品。每觀西方、日本的動畫片,孩子的天真、無知、好玩、有趣,每每表現在畫者的筆端,讓我們感到他們的心是年輕的,年輕的心中自然會迸涌出無盡的創意,而且這些創意是那么干凈,即便是《哆來貓》中有各種小毛病的大雄,《貓和老鼠》中那不地道的貓和也不怎么地道的耗子,道德都會以寬容的眼光幸福地看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