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在本質上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監督,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對人民群眾廣泛監督的客觀反映。
從理論上講,輿論監督至少具有三種功能:一是大眾評判功能。新聞媒體通過正當的輿論監督,把一些假、惡、丑的事物不加掩飾地暴露于眾,讓社會去衡量、評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曝光”。這是一種強大的、積極的社會控制力量,它有助于阻止和抑制不正確、不道德言論和行為的發生。二是情緒宣泄功能。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和分配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利益格局調整,不同利益群體會產生一些不同意見。社會上一些消極腐敗現象的存在,也在人民群眾中引發一些不滿情緒。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讓人民群眾把意見和情緒釋放出來,可以起到“慢撒氣”的作用,避免這種情緒的積淀和突然爆發。三是社會警示功能。輿論監督可以起到提醒、告誡的作用,個別人受到批評和監督,會使更多的人引為警戒、受到教育,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表現,是一種自信心的展示,它可以使讀者和觀眾從新聞報道中感受到我們黨和國家完全有力量、有辦法逐步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各種消極現象。
從實踐上說,輿論監督作為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鮮明的特點是新聞性強、覆蓋面廣、影響力大。鑒于此,在運用這種監督手段時,我們要盡量選擇“政府重視、群眾關心、針對性強、教育面廣”的重大問題,盡量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事例,力求做到揭露面小、教育面大。在處理同其他監督形式的關系上,力求做到相互配合、優勢互補。要牢固樹立依法進行監督的觀念,不要“四面出擊”,不要試圖僅靠媒體的力量“包打天下”。
輿論監督更不能事無巨細、有聞必錄。新聞媒體要注意從“黨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結合點尋找輿論監督的突破口。總結多年來新聞輿論監督的實踐,我們認為輿論監督要突出五個重點:一是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揭露和批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貪贓枉法等行為,推進依法治國;二是加強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反映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希望和建議,揭露和批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各行其是等行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三是加強對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揭露和批評失職瀆職、濫用權力、消極腐敗等行為,促進干部隊伍廉政建設;四是加強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行為的監督,揭露和批評以各種手段和方式侵害群眾利益的現象和行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五是加強對社會丑惡現象、不道德行為和不良風氣的揭露和批評,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正氣。
輿論監督一定要慎之又慎,確保報道的事實準確無誤。近年來,圍繞輿論監督工作引發的訴訟和爭議不斷增多,其中部分原因是報道對象對媒體揭露的事實有不同看法。因此,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必須做到實事求是。我們要求記者必須深入實際,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注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防止以偏概全。自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在采寫稿件時,要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要根據主觀意圖來描寫事實;要確保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必須高度重視對新聞事實的反復核對;要經常檢查有沒有關系稿和人情稿,有沒有應該回避而沒有自覺回避的現象,有沒有其他以稿謀私的行為;要注明消息來源,提前掌握重要事實的“證據”,使輿論監督稿件涉及的事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群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
在實際工作中,輿論監督要注意監督方式、講究監督藝術。要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典型,有頭有尾,向積極方面誘導;二是分寸要適當,不要把個別的現象當做普遍的現象,不要把局部的東西夸大為整體;三是輿論監督要及時,不要專門喜歡事后批評,最好是剛露頭就批評;四是輿論監督要把握好度,要下些毛毛雨;五是在報紙上開展批評的時候要與人為善,不能惡意中傷,讓人家下不了臺。
輿論監督還要正確處理監督批評和正面導向的關系,在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同時,要千方百計增強正面報道的實效性和影響力,確保以正面宣傳為主。輿論導向指的是新聞媒介通過持續不斷的信息流而構筑的信息環境,或者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意見表達等方式去引導公眾形成為宣傳者所期待的思想、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呢?一是要做到大局意識與受眾意識的統一。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在這種時候,我們只有綜觀全局,從大局出發,才能看清事物的發展方向、本質和主流,才能真正地服從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大局。受眾意識是指導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要真正從火熱的現實出發,從人民大眾的需要和愿望出發,從實際出發去采寫、編輯、傳播信息,而不是僅僅只唯上、唯書、唯利。而要做到大局意識和受眾意識的統一,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本質要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傳播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積極的、健康的、實事求是的新聞作品,既報喜又報憂、既歌頌光明又針砭黑暗,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二是批評與引導在黨的宗旨上的統一。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在輿論批評和輿論引導問題上亦是如此。批評是為了改進工作,對一些與事實不符的批評,必要時也要提醒和說明。真正使批評與引導兩者殊途同歸,共同統一于黨的宣傳宗旨之上。
(作者單位:周口日報社)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