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是現代書刊裝幀設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讀者與書刊之間構建信息傳達的視覺橋梁。顧名思義,版式設計就是版面編排的樣式,即在版面上將有限的視覺元素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從而將理性思維個性化地表現;版式設計是具有藝術特色及個人風格的視覺傳達方式,它的原則就是讓讀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時,接受書刊想要傳達的信息,這種信息不僅僅是文字作者思想意圖的體現,也包括裝幀設計者藝術而邏輯的思維和他的特有的設計語言,即表達美的方式;它的最終目的是使版面產生清晰的條理性,用悅目合理的組織編排來更好地突出主題,達到最佳訴求效果。在過去,人們把它看作是一種編排技術,并沒有把它列入藝術設計的范疇,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還是一種審美、藝術與編排高度統一的表達方式。
創新是對傳統版式設計最好的繼承
中華文明傳統藝術中,文字、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都是講究給人以比較大的想象空間,尤其是繪畫,在一個平面內,通過黑、白、灰色調的應用及大小變化,營造出可以讓閱讀者產生遐想的空間,這一點,影響著古代圖書刊印的整體設計,無論是經卷還是辭書、話本還是律典,在字體選擇、圖畫選用、整體布局等細節上,無不體現出與書籍內容相應的和諧之美、韻律之美。這種和諧,體現和滲透在內容和形式、形式的各個要素之間,我國的裝幀、版式設計藝術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樸、簡潔、典雅、含蓄、實用的東方特色,在世界書籍裝幀設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面對今天數以萬計、繁花似錦的書刊,我們需要把現代形式、時尚元素與傳統文化、東方審美特色結合起來,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既而發展為新的表現形式,使之更具表現力與感染力,在保證適合讀者閱讀的前提下“將美物化,將物美化”,使書刊之美具有音樂般的空靈、書法般的自由、建筑般的凝練和詩詞般的浪漫,既有它的形式美感,又有它的精神內涵。這一切,也要求設計者不能太注目于主觀因素而脫離版式設計應有的基本功能,版式設計的產生是在理清文字的脈絡,引導閱讀,使結構關系明朗化、條理化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帶給閱讀者美的視覺效果和觸覺感受。因此,如何把書籍從單向性的運用文字符號轉化成多向性的視覺傳播方式,又不失獨立的形式美,是對新時代設計者的一個挑戰。
功能與審美的和諧統一
設計師頭腦中記憶貯存的知識是產生靈感的基礎,創意重在“表達”二字,書刊要讓人理解設計師所傳達的“信息”,與設計師的創意息息相關。版面如何設計得美成為版式設計的重點問題,從長期以來的設計經驗來看,單靠美術編輯的美術基礎還不夠,它還要求設計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理解書刊的實際內容,了解書刊所傳達的精神理念,經過自己的理解,把思想的、文字的內容,升華為美的、藝術的設計語言,通過設計把文字、插圖、裝飾圖形、符號以及留信息做整體編排,合理布局,使內容看起來更緊湊,易讀而且富有節奏感,這樣才能夠加強編輯、書刊、讀者之間的交流。
版心與留白的呼應,文字與字體的設計,插圖或圖形的創意,文字與插圖的編排,這些設計元素或手段的綜合運用,通過視覺感官來傳達信息的設計是現代版式設計的定義。
在這些因素之中,版心位置的設計相當重要,它對讀者的閱讀效果將產生直接影響。版心與版心四周的留白要比例適度,白邊過大,會影響字的容量,太小則會讓人覺得沉悶壓抑,而且讀者讀到趣處想隨手批注也無處落筆,使之難尋讀書之樂。留白的感覺是一種輕松、巧妙的留白,講究空白之美,是為了更好地襯托主題,集中視線和拓展版面的視覺空間層次。設計者在處理版面時,利用各種方式手段引導讀者的視線,并給讀者恰當地留出視覺休息,使其在視覺上張弛有度,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烘托畫面的主題、集中讀者視線,使版面布局清晰,疏密有致。這種取自我國水墨畫靈感的藝術留白設計,使版面產生節奏凝練而跳躍的含蓄,空白處是純感性的世界,讓人產生豐富聯想。
書刊裝幀中的文字有三重意義:一是書寫在表面的文字形態,二是語言學意義上的文字,還有一個就是激發人們藝術想象力的文字。而對于設計者來說,第三重意義是最重要的。我們發掘不同字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以畫面中使用的不同字體為基點,從字體的形態結構、字號大小、色彩層次、空間關系等方面入手。在運用中,不同字體造型具有不同的獨立品格,給予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和比較直接的視覺訴求力。
當今時代,社會競爭激烈,由于市場化和全球一體化的逐步推進,時間尤其顯得更加寶貴,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情趣也與過去截然不同,逐漸由讀字時代向讀圖時代轉變。整齊劃一的版式定規已經一去不復返,風格化、個性化、多樣化是一本好圖書的幾個突出特點,版面布局、文字排列、裝飾表現等手法的多元運用,字體之間的組合,圖形和色彩對于圖書氛圍的渲染、情緒的表達,恰到好處的留白等設計手法都可以達到使版面通透、清新,增加圖書的藝術性的作用。同時,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圖書中圖畫所占比例的增加,圖文之間的關系也愈加復雜,如何才能使圖片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恐怕也是需要設計者思考的問題,插圖作為書籍裝幀總體的一部分,要求在版面上與字體相互協調,達到裝飾美化的效果。一方面,插圖使可讀性和可視性二者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并且通過藝術形象增強文藝作品的感染力,可增加讀者閱讀書刊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書的內容,它形象的藝術語言是超越民族和國界的,能準確、實際地說明問題,彌補文字表達不力的缺陷。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應用水平的提高,對于個性化很強的插圖設計來說,有了越來越多的表現手法、手段。作為傳統的設計應用手法,插圖設計經受了很大的沖擊,也吸取了現代科技的精華,從而煥發了新的活力;插圖設計作為繪畫和設計的結合體,在數碼時代的今天,也就更加要求設計者不能單純地依賴高科技手段,而應該充分調動設計者的主觀能動性,在思維上、腦力上與同行業者進行競爭和比較;另外,在傳統設計中容易被忽視的頁眉頁腳、環襯、目錄、護封等外部延伸也越發地被重視起來,這也就要求以往容易被忽視的各個因素在整體設計上應該與主題內容相稱而又富有靈動性,以達到變化中包含和諧統一的效果。
版式設計是書刊整體設計的核心,但從總體上看,同封面相比,人們對它關注的程度還遠遠不夠。從書刊本身講,正文是書刊的核心,也是讀者最關心的部分,如此看來,版式設計是書刊整體設計中多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也就要求設計者在面對一本書時,心中應該有一個對于這部作品整體風格的把握,在完美表達書籍主題,設計元素盡量豐富的同時,也要避免繁冗拖沓的視覺元素被泛濫運用,那樣只會破壞閱讀的舒適性,只有尊重現代讀者的閱讀期待和習慣,強調讀者的視覺注意和心理體驗,才能達到快速有效的傳播效果,使圖書完成其原本擁有的使命,體現其社會意義和實現相應的經濟價值;這就要求設計者有較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很高的審美能力和視覺語言表現力,以簡潔、準確的設計語言使圖書達到功能與審美的和諧統一。
因現代書刊審美主體的變化而超越傳統
版式設計其實是一種“命題作文”,它的形式是從屬于書刊內容的,長期以來的閱讀習慣,使不同種類的書刊有該種類書刊讀者群已經適應的版式特征,比如文摘類刊物,大多是多欄排列;故事類刊物,多以單欄排列,短篇的也有雙欄,這和書刊開本大小及信息容納需求有關;古籍類書刊,沿用傳統或仿古版式。現代版式設計要注重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要以最少的素材來創造最大的空間,用最簡潔的設計語言表達出深刻的內涵。不難看出,好的封面設計必須有與其相匹配的版式加以映襯,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市場經濟的格局決定了各個行業之間都要接受市場化這樣一個檢驗標準,而文化出版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輿論監督和觀念引導方面應該始終起到推進社會進步、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一方面,書刊中文字所表達內容要適應時代主旋律的需要,另一方面,圖書在整體裝幀上,設計者的審美標準必須根據審美主體不斷提高的要求而相應地調整,在順應讀者需求的同時也要進行不斷地變化和超越。
文化內涵、藝術品位、人文關懷已經成為決定圖書生命力的重要支柱,同時這三點也是能否經受住市場檢驗的一個衡量標準;21世紀的設計風格比以往更加著重藝術審美的民族化,而且這種重視民族化特征的趨勢在科技、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正在被重新審視認同和進一步加強;設計的個性化、風格化、民族化這種根植于傳統文明上的再創造已經成為當代圖書設計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作為設計者,在時變我變、與時俱進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創造力不斷產生優秀的設計作品,在提升讀者的審美情趣的同時,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繼續傳承發揚,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也是新時代賦予每個圖書設計人員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故事家》雜志社)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