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實際,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生活,是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群眾,是社會實踐中的群眾,是實際生活中的群眾。群眾是實際生活的主體,是所有實際生活的參與者,是聯系三者的核心和紐帶。實際是我們工作的基礎,生活是我們工作的源泉,而群眾,則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群眾而做的。所以,我們應該抓住群眾這個聯系三者的核心和紐帶,從貼近群眾做起,踐行“三貼近”。
經過充分的醞釀準備,《平頂山晚報》推出了“您點題我采訪”專欄。這個專欄所發表的稿件,選題均由群眾提供。和讀者提供線索記者采訪寫稿相比也有不同,報料熱線提供的線索以突發事件居多,而讀者在這里所點的題目,均是一段時間以來存在的問題和他們關心的事情。我們將其稱為群眾的命題作文。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這篇命題作文。專欄推出幾個月來,群眾參與熱情甚高,社會反響良好。
題目,讓群眾來出
群眾是實際生活的主體,就是實際生活的參與者,只有他們對實際生活的感受最直接,也最真切。我們何必舍近求遠,何不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熱情,請他們來給我們出題目呢?他們所反映的,不正是他們的心聲嗎?況且,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是我們的優良傳統。而平時,群眾參與《平頂山晚報》工作的熱情非常之高,晚報每有活動,群眾都熱情參與。我們有這樣的群眾基礎。晚報設有一個熱線電話,平時主要接受讀者提供新聞線索、咨詢和投訴,是晚報和讀者聯系的紐帶、交流的平臺。這次,我們決定把這個平臺的功能擴大,接受群眾點題。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您點題我采訪”欄目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了。
在“您點題我采訪”開欄的話中,我們開宗明義地寫到:本報邀您參與辦報?!霸邡棾堑慕洕蜕鐣钪校裁词悄铌P心的?什么是您想迫切了解的?什么是您需要解決的……您的心聲將由我們反饋到晚報上。”這是這個專欄開辦的宗旨。通過這幾個月的開辦,這個宗旨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執行。
群眾點題所涉及的題材有:10歲小學生夜泡網吧、超市商場有人遛狗、公交拒載、短信騷擾、學生課業負擔、公共場所禁煙、節日期間煙花爆竹擾民、學校管理等,從內容上看,都是群眾實際生活中所關心的事情和問題。點題人員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機關干部。也可以說,專欄反映了群眾的心聲,基本實現了我們推出這個專欄的初衷。
文章,到群眾中去做
群眾把題目點出來了,接下來就看我們的了——如何做好命題作文。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果說“您點題”是從群眾中來的話,那么,“我采訪”就是到群眾中去了。
為了做好命題作文,我們要求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聯系點題的讀者,近距離地接近、體驗,從“身入”到“心入”,要站在點題人和群眾的角度,切實感受所反映的問題。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充分體現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把握群眾脈搏,說群眾想說的話,反映群眾的切身感受,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比如,一位讀者來電點題,反映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孩子睡眠嚴重不足。這個時期,正是孩子們長身體的時候,她很擔心。有一個記者,也有一個中學生的兒子,對此有深切的體會,于是,她請纓承擔了這個題目。她通過自己的深入采訪,加上親身體會,向社會發出了《中學生:企盼睡到自然醒》的呼吁。今年4月初,一位讀者給我們反映,市區的網吧讓未成年人進入的現象有所抬頭,她家10歲的孩子就曾在網吧整夜不歸,希望我們報道一下這個現象。此前,市區的網吧經過多次整治,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好的。這也可能是一個個案。但我們沒有輕易放過這個題目,派了一個記者調查。這名記者以母親尋找兒子的名義,多次深夜到讀者反映的那家網吧暗訪,發現問題確如讀者反映。繼而她又到其他的網吧暗訪,發現在一些偏僻地方的網吧,確實存在讓未成年人進入的現象,而且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記者據此寫下了《10歲小學生整夜泡在網吧(引)家長:網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怎成空談(主)》一文。
效果,由群眾檢驗
踐行“三貼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我們的工作做得怎樣,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必須也只能接受群眾的檢驗。
盤點一下群眾的點題,發現一個特點,這些題目多是群眾密切關注的事情,也是群眾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讀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比如,超市、商場有人遛狗的問題,公共場所禁煙的問題,短信擾民的問題,公交拒載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確實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當然,黨和政府也看到了這些問題,也在著手解決之中。如果因為我們的參與,加快了問題解決的步伐,滿足了讀者正當的利益訴求,我們認為,這是最好的貼近群眾,用一位讀者的話說就是:解決問題的稿子很貼心。
在現階段,許多市民在市區出行還要依靠公交車,所以,公交也是市民關注的重點之一,在已發的點題稿子中,有兩篇寫到公交,一是《公交車:莫讓廣告遮望眼》,反映的是商家把廣告貼到了公交車前擋風玻璃上,使得路線標識不明顯,給大家增加了識別難度;另一篇是《站牌處招手不停(引)乘客:公交車,請不要拒載(主)》,反映的是公交拒載的問題。前者發表之后,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辦公室非常重視,指令對相關廣告予以清除,恢復原貌。公交拒載主要是拒載老人。對于老人乘坐公交車,公交公司一是擔心老人年高體弱,行動不便,怕出意外;二是老人是免費乘坐,公交公司沒有經濟效益。所以,公交車拒載老人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現象在一些融資線路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此文發表之后,公交公司積極予以回應,對反映問題的讀者表示歉意,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并表示加強整頓,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實踐證明,“您點題我采訪”專欄增加了群眾參與辦報的熱情,增強了報紙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是踐行“三貼近”,實現“三貼近”的有益嘗試。
(作者為平頂山晚報副總編輯)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