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是每個電視臺面對的很具體的課題。我認為,在整組節目的編前新聞采訪和具體的編排工作中,都要貫穿編輯意識,將編輯意圖滲透到采訪、寫作、編排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發揮整檔新聞節目的綜合優勢,使得整檔新聞具有主線脈絡清晰、節奏強弱均勻、層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權威性強的特點。
為加強電視新聞的編輯意識,本文就新聞的真實性問題和新聞的傳播效果以及輿論引導三個方面談談新聞編輯意識的重要性。
宏觀真實與微觀真實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不言而喻的。真實性包含著新聞中的事實必須真實,新聞報道的總體必須真實。事實真實稱微觀真實,總體真實稱宏觀真實。大千世界,信息如潮,如何篩選和組織新聞信息,這是編輯記者要共同完成的。我們經??吹揭恍┑胤脚_的新聞節目,整組節目安排了大部分的反面報道:如某某地方發生一起兇殺案,某某鎮發生一起特大火災……雖然這一條條的新聞,每一條都是真實的,但是將這些內容安排匯總在一組的新聞節目中,卻失去了總體真實。因為當受眾接受了一個接一個的反面信息,就會使他們感覺到這個社會到底是怎么了?漆黑一團,黑暗面占了主導地位。因為這整組節目反映的不是時代的主流。因此,編輯意識非常重要,要組織好報道,選擇好內容。
編輯是信息傳播的中介,是精神文化積淀與傳播的把關人。所以,一檔綜合性的新聞節目,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編輯要統籌兼顧,時政類、工農業經濟類、科教文衛類、政法社會類的報道都是新聞節目的主要內容。各系統的信息,正反兩方面的信息要總體把握,強調信息量大,正反面有比重。
按照這種既求微觀真實又求宏觀真實的理念組織報道,新聞的權威性、真實性、可信度才會得以確立,一個電視臺在群眾中的威信才會確立。
傳播效果與社會意識
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的播出,要講究傳播效果。新聞傳播效果就是指新聞信息不僅被接收者所接收,而且被接收者所接受并對他產生影響。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傳播效果,編輯意識同樣非常重要。編輯必須了解其傳播的每一條信息,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其報道形式、播報時間,都不是隨心所欲的。
因此,在強調新聞傳播效果之前,首先要確立編輯應有清醒的社會意識這樣一個概念,即編輯應掌握:①國家的法律政策規范;②人們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③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④社會潛在的信息需求。按照這四個方面來權衡每一條信息的傳播價值與如何播報。
在明確了編輯的社會意識之后,再來論述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就更加具體了。當前大眾傳媒競爭的加劇,受眾在信息傳播系統中地位的上升,迫使新聞節目追求盡可能大的新聞信息量,盡可能高的新聞價值和盡可能完美的編排藝術,從而使新聞節目按照受眾的接受心理確立自身的傳播定位,實現或盡可能實現較好的傳播效果。
要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編輯意識主要是解決新聞節目的受眾角度和編排形式兩大問題。
受眾角度的理解。一個電視臺播放的新聞節目是想讓觀眾接收以至于達到接受的效果。廣播、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也說明了新聞媒介代表了黨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因此,新聞節目的采制要從受眾的角度、百姓的角度來考慮。要反映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事,要選擇人民群眾感興趣的話題,要瞄準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時時刻刻把人民群眾是否需要,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標準來選擇新聞,從而達到聯系與溝通的功能。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鎖住頻道”,關注新聞。而目前,會議新聞、領導活動,慶典剪彩等與群眾關系不大,官話套話連篇的電視新聞仍然充斥屏幕,這不能不說是電視新聞的毒瘤。
編排形式的藝術。我們強調新聞節目的編排藝術要很好地達到傳播效果,就是要求在節目中滲透編輯意識,體現一個臺的新聞主張,總體策劃整檔節目。在具體的操作中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特殊事件、重大新聞為主干組合編排的新聞節目,另一類是以常態報道為主要內容的新聞編排。這些好的編排,編輯意識非常明確,特別是一些獲獎作品,值得我們同行在日常編排中學習、借鑒。
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
新聞媒體借用新聞手段對社會輿論能起到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控制、引導輿論向既定的方向發展。為了實現引導輿論,一般的做法有三種。
有選擇、有重點地傳播某些新聞,對接收者的認知判斷和價值評判進行誘導,以激起傳播者所希望的某種社會輿論。比如,最近一段時間的中小學生減負報道,讓接收者認知學生必須減少過重學業負擔,提高素質教育。
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如通過某一權威人士或由某一群眾,甚至編輯部直接出面,就某一重大問題發表意見或看法,以達到共識,形成較為統一的輿論。
把存在于某一特定環境或局部中的比較集中的,而又與社會全局有密切關系的意見加以傳播、擴散,以引起社會的大反響,從而強化成一種社會輿論。比如工程質量問題、安全生產問題,都是將某一地區或某一較典型的事件的報道擴散,從而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這些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編輯的意圖來完成的。
揭露黑暗、抨擊時弊是為了追求光明。在當前的社會上,時時刻刻都將發生一些稀奇古怪、不符合發展趨勢的事情。作為編輯,要正確地判斷、思考,以便選擇地開展批評性報道。同時,正確把握正面報道與輿論監督的辯證統一關系,處理好報道的分寸、力度、口徑、時機等問題,使輿論監督發揮好傳播廣、影響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舞鋼市廣播電視局)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