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基于其平民視角,報道的是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與時政新聞相比,其觀眾的親近感更強,體現了信息的普遍性,因而在電視媒體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化成為深受百姓喜愛的新聞類節目。如湖南衛視的《晚間》、江蘇衛視的《1860新聞眼》等,都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成熟社會新聞的個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下面就個人一線工作的親身感受,淺議電視類社會新聞采訪方面的幾個問題。
一、社會新聞的信息來源
社會新聞不同于時政新聞的最大特點之一,就在于信息的來源上。時政新聞是事前安排好的,提前通知記者即將發生的新聞事件,事件本身具有程序性和可控性,但社會新聞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隨機發生,稍縱即逝,不易把握,而且新聞事件的過程不是程序化的,不具有控制性。因而社會新聞在信息來源上就有別于時政新聞。
記者隨機捕捉。社會新聞記者在采訪前若事先沒有獲得新聞線索,沒有明確的采訪目標,就會普遍采取走上街頭、現場捕捉新聞線索的方法。河南電視臺公共頻道的《DV觀察》欄目,就是由一批DV記者和通訊員走上街頭,隨機捕捉現在正在發生的社會新聞,其內容新鮮、意念深刻、手法樸實、形式靈活,深受電視觀眾的喜愛,體現了新聞的貼近性,欄目收視率不斷提高,節目時長也由以前的30分鐘擴延至目前的60分鐘。
電視類社會新聞欄目要積極向社會公布新聞熱線,接受公眾提供的信息。成熟的社會新聞欄目必須有自己固定的信息渠道,媒體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公布熱線電話,24小時不間斷接受群眾提供的新聞線索,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能迅速作出反應,在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電話目前成為媒體與觀眾聯系最為廣泛的工具,也成為媒體搜集新聞線索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新聞媒體要建立起自己的網絡信息平臺。網絡本身具有互動性,目前已經成為公眾交流的一種主要工具。作為電視社會新聞欄目,僅僅依靠電視宣傳、電話的聯系,是遠遠不夠的。新聞媒體利用網絡建立起的信息平臺可以提供一個不分時間、不分地域、不分社會地位的交流平臺。在這里,觀眾可以同新聞媒體自由平等地交流,從而使電視媒體由單向向觀眾傳播改變為雙向互動交流。
二、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對于采訪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社會新聞看似零碎的新聞,卻要記者付出比時政新聞要多得多的精力。采訪前準備不足,就會在采訪時手忙腳亂,沒有側重點,最終造成采訪不完全。相反,若采訪前準備充分,采訪就會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觀點明確、主動完全。
要查閱相關資料。社會新聞相當大一部分是一種社會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對于個體來說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但對于廣大觀眾來說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因此,采訪前的資料準備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練的記者都會在采訪前了解相關的資料。
要深入了解當事人。采訪前要深入細致地了解新聞當事人的年齡、性別、愛好、興趣、性格等,準確把握了解新聞當事人,就很容易交流和溝通,很容易找準采訪話題的切入口,使整個采訪過程順暢無障礙。
要檢查好設備。攝像機、話筒、電池、錄像帶等設備的準備和檢查是必需的,也是任何一個電視記者采訪前必須要準備的項目。
要準備好需要采訪的問題。記者在采訪前需要擬好采訪的題目,打有準備之仗。所擬的問題之間要有關聯性、系統性,而且要提前準備充分,若某個問題在采訪中出現了被采訪對象不愿意回答或回避時如何走第二條路線,最終取得采訪的完全性,不給任何一次采訪留下遺憾。
三、采訪中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電視社會新聞的采訪要求記者必須有駕馭全局的能力,能夠及時把握機會,準確捕捉信息,適時引導事件發展,深度挖掘新聞價值。
及時抓拍和非正常拍攝。時政新聞的程序化使記者很容易按照程序連續或間斷拍攝,完全可預見。但社會新聞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抓拍的技能。在采訪中遇到阻力時,記者還要采取非正常拍攝手段取得采訪的完整性。
記者要和新聞當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社會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多數是平民百姓,對電視媒體的認識僅限于看電視節目上,但真正來接受采訪,就多年在一線工作的情況看,大多不適應,這就要求記者與采訪對象多進行有效溝通。
任何采訪一定要到位,都要有結果。在社會新聞的報道方面,很多記者都熱衷于報道現象、提出問題,卻很少要求做到件件有落實和回音。我們欄目在本地保持著相當高的收視率,決定因素之一就是記者報道的任何問題,最后都要給觀眾一個明確的結果。比如我們報道的石灰窯污染的新聞,記者連續做了4期節目,最終促成石灰窯在政府部門的協調督促下徹底拆除,恢復了原地貌,真正還百姓一片藍天、一處凈土。
四、后期的制作
電視社會新聞后期制作很關鍵,配詞寫作得當,配音處理恰當,用上了畫面特技,加上了合適的音樂,就顯得很靈活,但要把握好度,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要體現真實性。新聞的價值在于真實,脫離了實際,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
要體現靈活性。新聞的社會性要求其具有靈活的特點,后期的靈活表現在作品的創作上。寫作上平民化、口語化、輕松化,某些時候甚至可以是調侃化;配音上體現模仿化、特色化、生活化;編輯上多運用現場同期聲和特技。
要體現趣味性。新聞的趨社會化發展方向,其特點之一就是趣味性。東家的牛長了三只眼,西家的羊生了五條腿,老李有經常超量吃鹽巴解渴的習慣,老張練就了上刀山的絕技。這些趣味性甚至是個性化濃郁的新聞穿插在節目中,改善了新聞節目的結構,體現了新聞的多樣性,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
總之,社會新聞已經成為電視媒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做活社會新聞欄目,對于完善媒體功能,提高媒體的社會公信力,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新聞記者,要肩負起社會職責,做到眼睛向下、筆尖對準百姓,鏡頭表現平民大眾,著力研究和解決好社會民生問題。
(作者單位:汝州市廣電局)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