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熱”這些年來可謂是高溫不退,能成為一名光芒耀眼的明星主持人更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不光是那些已經成為名嘴的主持人讓人羨慕,就連那些“挑戰主持人”類的電視欄目也備受青睞,不僅吸引了許多夢想成為主持人的俊男靚女參加,也讓此類節目在收視排行榜上成績不俗。那么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主持人呢?
形成鮮明的個性特點
個性化是頻道專業化對主持人的重要要求。主持人的個性化包括主持語言的個性化和主持理念的個性化。主持語言的個性化是主持人成功的關鍵。在與觀眾接觸的過程中,觀眾對主持人的要求不斷提高。這里的提高既有主持人語言表達的提高,也有主持人自身素養的外在自然流露能力的提高。主持人的語言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古板、嚴肅。語言的個性化為主持人探索主持語言的多樣化及通過語言樹立自己的風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語言個性化的強弱已成為主持人素質的重要標志。
主持理念的個性化是對主持人更高層次的要求。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以情動人的主持風格越來越顯示出生命力,個性化的主持理念要求主持人恰當地把握人們情感的共振,尋求感情的激活點,調動受眾的主動參與意識。
具備明確的定位意識
一個合格的主持人要對自身素質、主持風格及節目特色有明確定位。頻道專業化要求主持人專業化,專業定位始終應是主持人思考、解決的問題。一般說來,主持人需要有敏捷的反應、淵博的知識、幽默機智的語言、深刻的思想、獨特的思維方式等,另外,還要根據各自的素養和主持的任務,確立不同的定位。比如,觀眾所熟悉的趙忠祥的意蘊淳厚、舉重若輕,倪萍的坦誠質樸、光彩照人,陳鐸的情韻豐潤、儒雅從容,崔永元的睿智詼諧、指揮若定,白巖松的淵博學識、機智敏銳——這些都是分眾化時代主持人的自身定位。
主持人的定位既是對節目的有效把握,也是對自身素養的清晰認識。在分眾化時代,主持人需要有一種透徹的眼光,面對越來越挑剔的觀眾,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明確自己的節目應向什么方向發展,還有哪些不足。
富于現場應變能力
電視主持人是用個體形象與媒體結合來感染觀眾的新聞傳播者,又是集社會性與人際性于一身的最具親和力的傳播者,是與觀眾直接對話的電視人,因而應該具有很強的現場應變能力。一是語言的應變。語言的應變是指主持人對情景別出心裁的認識、解說,這是主持人思維能力的反映。主持人語言的應變主要體現在臨場發揮的能力上。作為談話類節目,采訪前只能準備一個大致的思路,現場的語言組織完全靠主持人的創造。二是駕馭現場的應變能力。這是主持人控制能力的重要體現。在一期《同一首歌》晚會中,策劃者安排了臺灣著名的詞作家莊奴和大陸知名的詞作家喬羽兩位老先生會面。相互仰慕已久的兩位老者在舞臺上過分激動而不知如何繼續談話,這時主持人亞寧機智地讓他們“擁抱一下”,既讓他們表達了當時的心情,也化解了尷尬的場面。這正是一個優秀主持人駕馭現場的能力的體現。
建立可信度
可信度是觀眾評價主持人值得信賴的程度,牽涉觀眾對傳者人品的評價以及對其宣傳動機的正當、公允程度的一種把握。首先,它可促使觀眾的收視心理迅速活躍化,進入興奮開放的接受狀態,并由于對主持人的依賴產生強烈的收視期待,進而疏通新聞傳播的通道。其次,當新聞事件千頭萬緒、關系錯雜、是非難辨,觀點、價值和意義隱匿不見時,高可信度的主持人對符合社會群體利益的觀點的支持和贊同,能賦予這種意見以事實和邏輯上的可靠性。
關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可信度,在理論上的探討畢竟相對容易,但現實中的塑造并非輕而易舉。可信度的打造,需要主持人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長期與觀眾磨合。樹立可信度,不論對主持人還是對主持人所在的頻道,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培養較全面的素質
“一專多強”是對主持人的更高要求。現在,受眾逐步走向個性化,其興趣有了一定的指向,他們品位的不同要求有更多專業化的電視節目與之相適應。這樣的時代,要求主持人不僅一專,還要多強,具有主持的全方位的編輯意識是重要的體現。所謂全方位的編輯意識,是指主持人頭腦里要有一種編輯意識,不能想哪兒是哪兒。主持人對節目的整體編排必須有所把握,怎樣采訪、怎樣分配時間,都要避免出現失控。主持人在錄制節目前,必須對后期編輯有所了解。在錄制節目時,也要注意畫面、聲音的選取。如果主持人缺少編輯意識,說話混亂,上下段之間沒有過渡或沒有間隔,后期編輯手段再高明也無法妙手回春。即使是現場直播,主持人也應該有畫面意識,對聲音、剪輯、特技、音樂都得了解,這樣才有利于節目的整體合成和編輯。
主持人不僅要有新聞專業的知識,也要有其他方面的素質。中央電視臺2000年夏至2001年春的“榮事達”杯電視節目主持人大獎賽金獎得主撒貝寧,正是靠著自身全面的修養,臨場的機智化解能力,才在眾多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未來主持人的能力將是全面的,而其主持的節目則是專業的,專業的知識和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將是未來主持人的主流。
(作者單位:吉林榆樹市廣播電視局)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