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網絡“第五媒體”的迅速壯大,廣播受眾分離凸顯,僅廣播而言,繼經濟臺(頻率)之后,很多地方臺又衍生出許多系列型頻率,如新聞頻率、交通頻率、文藝頻率、教育頻率、健康頻率等,這些專業化頻率的增加對主持人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大批新人的加入為廣播事業補充了新鮮血液,同時也給廣播節目質量的提高和保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保證廣播事業的持續發展。
主持人應注重語言基本功的訓練。電臺節目分頻管理為主持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展示平臺,但全天節目時間拉長造成人員緊張,普遍存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現象,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很多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忽視了基本功的再訓練,有些主持人甚至出現普通話不標準、模仿港臺腔的現象。一直以來,廣播中的有聲語言必須規范化,從聲音的調整、語言的輕重格式以及音量的變化到詞匯、語法和語氣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不應夾帶方言土語。主持人有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這是對主持人業務的基本要求。一些主持人說話嗲聲嗲氣、哼哼哈哈,以為這樣就是緊跟流行,就是時尚,殊不知“東施效顰”會適得其反,節目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有些主持人不懂得如何調動情緒,對氣息、聲音缺乏正確的控制。個別主持人拿腔作調,單純追求聲音的“美感”,乍聽起來,似乎很動聽,但細聽就會發現他在捏著嗓子說話,字音是被擠出來的,氣息不通暢。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是由節目內容引發出來的,應當是由衷的、真摯的而不是擠出來、裝出來的,更不可“自作多情、嘩眾取寵”。
簡言之,主持人的基本功即駕馭語言的技巧和功底。在“生活”、“自然”的基礎上,主持人以親切的語調表達出對聽眾的真摯情感,進行平等的交流,縮短與聽眾之間的心理距離,繼而樹立起可親可信的形象。
主持人應注重積累社會經驗和實踐。中國成語中有“厚積薄發”這個詞,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在主持人的實際工作中,“厚積薄發”處處體現。我們看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在突發事件中能夠掌控全局,對事態的發展報道客觀全面,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敬一丹等在節目中表現出的沉著干練是基于多年來深入一線采訪、親身經歷、經驗積累所得,才能游刃有余地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內在本質,有深度有廣度。因此其主持的節目受到受眾歡迎才是必然。這就需要主持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主持人對于節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主持人在節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自己血肉豐滿的形象后往往會吸引來大批的粉絲,有些主持人就開始飄飄然起來,過高地估計了自己,以至于在節目中只醉心于自我表現、自我欣賞,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自己的聽眾,這不僅是主持人的損失,也是頻率的損失。主持人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處理與節目的關系,才能在聽眾心中留下長久的印記。因此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和修養是綜合性、全方位、多側面的,某一方面的素質欠缺都會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
政治素質是理論實踐的基礎。主持人首先是新聞工作者,是黨的耳目和喉舌。這就要求主持人應具備很高的政治素質,在節目中應突出引導作用,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要提高節目的品位,增強說服力。
如今,主持人在節目編排、制作等方面都被賦予很大的自由,充分發揮了主持人的能力與才干,但同時也出現個別主持人一味追求所謂“個性化”的播音主持,我行我素,隨意對某些人、某種事物進行評說,宣泄個人的“真情實感”,完全沉浸在自我的景象中,產生話筒前的“自由化”問題,與受眾距離越來越遠,最終失去受眾。這是主持人政治素養欠缺的表現,其主持的節目往往生命力蒼白而短暫。主持人只有增強組織紀律觀念,正確對待話筒前的自由,尊重受眾,培養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才能讓自己更好地駕馭節目,也才能讓節目言之有話、言之有度、言之有理。
業務素質是理論實踐的保障。節目主持人除了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外,還應有較為深厚的文化素質及靈活的應變能力。主持人崗位是第一線,也是節目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主持人有最后“把關”的作用。節目主持人只有自覺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職業重擔,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才能保證節目質量的提高。主持人應該是“雜家”,對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知識有所涉獵,避免在節目中說“白話”。主持人還應該是“社會活動家”,善于交際、敏于應對,沉著、冷靜,能夠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化解尷尬的場面。
著名主持人楊瀾某次在主持晚會上臺時不小心摔倒在地,她馬上站起身調侃自己是“獅子滾繡球”要給大家表演一手,逗的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用幽默和智慧化解了尷尬場面。由此可見,主持人良好的心理素質、扎實的知識基礎、掌控局面的沉著是保證節目質量的根本,這也正是主持人的魅力所在。
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節目主持人也至關重要。作為主持人,心理狀態的把握尤為重要。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朱軍在主持《藝術人生》節目時,無論交流對象的地位、身份、職務、閱歷如何,他都以一種平等的心態進行對話,平等交流的心態,飽蘸激情的主持,很容易和受眾溝通,讓受眾在這種和諧親近的精神交往中有所感悟。
心理學家說: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就是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樣,就真的會成為什么樣。所以,一個主持人的風格和業務能力被受眾承認和肯定是要有一個過程的,不能怨天尤人、灰心喪氣,要認準自己的前進目標,在業務上不斷進取,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總之,隨著廣播形勢的新發展和受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提高節目質量。
(作者單位: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