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初期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災害、戰亂等原因,迫于生計的大批華北窮苦百姓或從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或從渤海灣分陸海兩路闖蕩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大地謀求生存。在這股移民大潮中,山東人占絕大多數,先后有2000萬山東人相繼踏上關東大地。這種歷史罕見、規模巨大的移民現象被稱之為“闖關東”。
電視劇《闖關東》中山東普通農民朱開山一家為生活所迫而背井離鄉,復雜、坎坷的“闖關東”的故事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闖關人”的真實寫照。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世態炎涼、善惡是非的年代里,背井離鄉艱辛創業的朱開山就是當時百姓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英勇氣概的縮影,就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一種潛在面對奸惡與困苦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樣一個小小的人物身上折射出一個高大的大英雄形象,固然是小人物大英雄,這種精神是山東人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這就是“闖關東”精神。從這位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民的傳奇人生中,可看出他身上閃爍著中華民族所倡導的諸多美德,是中華兒女智慧、開明、艱苦創業、求生存、求發展、求和諧的忠實代表。
上善若水大仁大義。在闖關東的過程中,面對秀他爹的對外來戶欺生和傳武逃婚后的百般刁難、擠兌,卻不計前嫌,不顧個人生死救助他于生命垂危的大火之中,用真情讓秀他爹感動,不僅讓秀跟隨他繼續闖蕩,還建議臨別前請了照相師照了全家福。
朱開山懂得“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他同住一條街、一樣經商做買賣、走垛子(運貨物)的同行潘五爺,面對日益興盛的山東菜館,采用乞丐和社會混混制造飯菜吃死人的假象等卑劣的手段壓制、擠兌外來的包括和朱開山一樣的山東人,最后鋌而走險買通胡子,并逼迫朱開山簽了和約,誰輸了誰就拿出全部家當搬出這條街,想置朱開山于死地,無奈之下,朱開山面對這些失去人性的百般刁難,和潘五爺斗智斗勇,最后把潘五爺打敗。后來潘五爺的兒子在走垛子途中被土匪打死,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朱開山面對潘五爺的不仁,卻沒有不義,事后帶著傳文和傳杰主動來到潘五爺家不僅當面撕毀了協議,并且讓潘五爺做傳文和傳武的干爹,當時把潘五爺感動得痛哭流涕。朱開山就是這樣以厚德載物將干戈化為玉帛,從此山東人和當地人也能和平相處了。
仗義疏財兩肋插刀。二龍山胡子——大當家的,人送外號鎮三江,搶劫老毛子的珠寶后被抓,在返回途中路過山東菜館吃飯,面對素不相識的中國人被外國人五花大綁還不讓吃飯的情形,朱開山仗義舍財和老毛子疏通,請他們白吃飯,并征得他們同意,讓鎮三江也吃飯,好酒好菜并親自給鎮三江喂飯、端酒。朱開山的仗義行為感動了鎮三江,于是鎮三江臨別前把藏珠寶的地方告訴了朱開山。面對幾輩子都用不完的金銀財寶,朱開山沒有因財而動心,卻把金銀財寶兌換成大洋疏通關系把鎮三江從大牢中救了出來,感動得鎮三江用生命來回報他的知遇之恩。
愛憎分明善辨是非。朱開山思想不封建、不保守,知道愛什么,懂得恨什么。面對日本人的瘋狂掠奪和慘無人道,他深惡痛絕,但是面對日本鬼子都不敢收留、生命垂危的日本孩子一郎,他不顧家人和村里人的極力反對,不顧個人及家人的生命安危,毅然決然地拯救了一郎的生命。日本關東軍侵占了東北,對中國資源懷有貪婪霸欲的日本早就打起中國礦源的主意。圍繞著煤礦,日本人森田依靠強大的實力和軍界的背景與朱家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提高運價、削減車皮,甚至不惜鼓動關東軍在煤礦鐵路沿線大搞軍事演習。當朱開山得知傳杰是和日本人在爭奪煤礦的時候,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結的他同意了開辦煤礦,并接回了病危的傳杰。森田利用一郎和朱家的關系,設下種種圈套,并拉攏了朱傳文作為內應,讓朱開山完全信任了一郎的資金實力。于是在山河煤礦最危難的時候,朱開山同意將大量股份轉給一郎,從此山河煤礦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得知受騙的朱開山一病不起,悔恨交加的一郎決心去尋找奪回山河煤礦的重要證據。在彌留之際,他還承認一郎是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彰顯了他愛憎分明、明辨是非的崇高精神。
智勇雙全抵御倭寇。年輕時血氣方剛,到了中年忍辱負重,老年之后有勇有謀,朱開山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年輕時的朱開山血氣方剛,是一位熱血男兒,他參加了義和團,失敗后死里逃生。為了求生而勇闖關東,塑造了一位失意不失志、失勢不失民族氣節的人物形象。
面對外敵的軟硬兼施,朱開山一家拼死抗爭,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堅定決心。以朱開山為代表的山東人憑借小人物大英雄的精神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也為我們后人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真實的歷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給我們帶來了寶貴的啟示:
首先,朱開山這個人有一個特點,越挫越勇,百折不撓,始終都有新的目標,這是目前建設小康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不是小富即安,淺嘗輒止。一個事情搞完了以后,馬上重新開拓新的事業,善于轉變和突破,這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品格。朱開山一家的勤勞致富史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其次,在商品經濟大潮到來的今天,不能光靠充滿生命力的那種原始闖勁,必須要有新的觀念和智慧。在這點上我們應該考慮如何繼承先輩的那種精神并將它升華,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
最后,當時闖關東是為了生存,然而在不同的時代這個“闖”所代表的內涵應該是不同的闖關東精神會被注入新的元素。但不管怎么注入,其精神實質是一樣的,那就是中華民族那種自強不息、艱苦奮斗、不畏艱險、不懼犧牲,運用自己的智慧、堅忍、勇敢、奉獻……為了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堅持不懈地去奮斗;努力去開拓創造美好的前景、美好的生活;汲取精神和力量,用闖關東精神來建設今天的美好和諧生活。
(作者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