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人”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的盧因率先提出的。它的意思是說參與傳播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從各自的觀點上,對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而這種篩選與過濾的行為就叫把關,有這種行為的人就叫把關人①。
一、傳統媒體的把關
巴斯的“雙重行動模式”將新聞媒介的把關過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聞的采集階段,這一階段的把關人主要指作者、記者等;第二部分是新聞加工階段,這一階段的把關人主要指編輯、改稿人員、翻譯等。傳統媒體的把關是一個多環節、有體系、有組織的過程。它往往包含著科學嚴密的把關制度,嚴格的編輯方針。傳統媒體的記者通常會親臨新聞現場,保證新聞的真實、準確。而對于來自各方的稿件,編輯會根據編輯方針和報道計劃的要求,把好政治關、政策關、導向關、格調關、保密關、事實關和文字關②。它一方面通過對主題、思想的把關,進行議程的設置;另一方面,通過對內容本身的把關,保證新聞的真實、客觀、準確,加強媒介自身的公信力。
二、網絡媒體的把關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更新,網絡媒體已經發展得逐漸強大,作為一支全新的傳播力量,其影響力正在日益彰顯。海量信息、瞬時信息、即時傳播、互動參與等優勢,使得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而,它的把關問題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網絡媒體上的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來自傳統媒體的信息,一些網站自己所擁有的記者、編輯所采編的信息,以及版主或普通網民所刊發的信息。由于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網絡媒體的所有者不能完全對傳播的內容進行控制。BBS、BLOG等的出現,使得任何個人都可以發布信息,網絡傳播中的傳播者與受傳者幾乎處于平等的位置,兩者的身份可以相互轉化。把關人概念在網絡媒體中顯得相當模糊和淡化,但總的來說,網絡媒體的把關人主要包括網站編輯及網民個人。網絡媒體的把關不及傳統媒體嚴格,沒有一套嚴格規范的把關標準,編輯自身的把關能力也不及傳統媒體。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網絡媒體的另一大把關人——網民個人來說,他們對信息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其自身的把關能力相對差許多。
三、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把關比較
總的來說,在信息的把關方面,傳統媒體比網絡媒體更加嚴格、專業,而網絡媒體的信息、輿論環境則比傳統媒體更加寬松、自由。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層面對二者進行分析比較。
1.從媒體的公信力上來看,傳統媒體要比網絡媒體強很多。由于傳統媒體擁有一支專業的把關隊伍(記者和編輯的雙重把關)及嚴格的把關制度,它的信息來源相當可靠,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度都相當高。與之相比,網絡媒體由于缺乏嚴格的把關制度,尤其是網絡的匿名性、網民個人成為把關人后,使得網絡媒體常常不乏一些謠言及小道消息,公信力大為降低。2007年3月下旬,廣州某信息網站刊載信息,稱300萬畝香蕉林患了巴拿馬病,且每年以20%的速度蔓延,致使海南香蕉銷量大幅下降。而隨后的事實證明,這純屬謠言。由于缺乏嚴格的把關及把關人的模糊性,致使網絡媒體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其虛假新聞的危害性也是相當巨大的。
2.從言論的自由度上來看,網絡媒體要比傳統媒體寬松許多。尤其是BLOG等個人空間的建立,使得把關人就是網民自己,其內容的開放性和自由性都相當強,受眾也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思想。但同時,這種言論自由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網絡媒體常會出現一些偏激、不負責任的甚至有侵害性、攻擊性的言論。這些言論會不同程度地對個人、社會乃至國家造成危害。若是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形成輿論,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而在傳統媒體的環境下,輿論導向的形成都是經過了記者、編輯的層層把關,這對社會的穩定、個人的隱私等方面都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
3.從信息的容量及廣泛性上來看,網絡媒體的海量性是傳統媒體所望塵莫及的,在信息的把關上,網絡媒體要松很多。這里也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網絡媒體的信息比傳統媒體更加廣泛。例如著名的克林頓性丑聞案,它最初是來源于《新聞周刊》的一則報道。但該媒體的決策層認為這樣一條新聞不符合他們對于新聞的選擇要求,最終放棄了對這一事件的報道,而此后由于德拉吉博客網站的率先報道而使其轟動世界。傳統媒體對信息的過度控制,有時會產生一些反效果,為謠言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機會。2005年哈爾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地方政府和某些媒體一度封鎖消息,隱瞞停水檢修真相,網絡中自然充斥著地震、投毒、污染等種種猜測,致使輿情動蕩,人心惶惶③。這個例子同時也說明了傳統媒體對某些信息嚴格把關的不良后果。在這一點上,網絡媒體對滿足受眾的知情權要比傳統媒體做得好。但同時,這種對信息把關的松弛,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后果,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濫,這里就不加贅述。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在把關問題上,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優劣。作為大眾最主要的信息源,為了更好地發揮二者的傳播功用,在信息的把關上,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應該相互合作、相互融合,取長補短。
1.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管。針對網絡媒體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濫的問題,加強有關方面的立法,進行較為嚴格的把關。
2.網絡媒體在充分尊重言論自由的同時,對受眾進行正面的引導;同時,加強傳統媒體對網絡媒體議題的監管和引導。
3.傳統媒體要保護好公民的知情權,對于與公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不能刻意回避、隱瞞,以免謠言滋生。
注釋:
①李彬:《傳播學引論》,新聞出版社,2003年版。
②馬麗杰:《報紙編輯的把關意識》,《記者搖籃》,2003(5)。
③田大憲:《網絡流言與危機傳播控制模式》,《國際新聞界》,2007(8)。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