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腰帶是勒緊還是松開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使富翁受到的沖擊嚴重。而沒有任何投資、遠離股市的小老百姓們,倒是很有可能免受其害。
說起來,“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的救市資金早已達到了萬億以上,可這“海嘯巨浪”似乎還是連天涌來,看不到任何消退的跡象。實際上,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后,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合同”,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么就會有6萬億的壞賬“CDS合同”,由于“30倍杠桿操作”的放大效用,若按目前的救市資金投放比例,美國政府還要賠出20萬億方可奏效。如果不賠,就要看著“雷曼堂兄弟”、“美林表姐妹”以及“花旗大叔”等等等等,一個接一個繼續倒閉。
形勢的確非常嚴峻。
認清了此次“海嘯”的“頑固性”,真要捧著腦袋,好好盤算盤算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首先,斟酌一下自己的定位:經過數年的勞作,在都市的田野上,車、房初備,自“耕”自足——只是一切貌似精明的理財,全部縮水。真是痛恨那些道貌岸然的“偽金融家”們!如今,落下一個壞毛病:遇到在銀行工作的人,嘴里就想吐痰。真擔心有一天會被心情不好的市容糾察揪住罰款。
應對“金融危機”的第一反應,不外乎:車子——不換了;房子——不擴大了;周末——不下館子了;咖啡——改在家自己磨了……
但這樣一來,中國政府可慌神了:如果大家都在家里“悶騷”,生產的東西沒人消費,國家經濟就要停滯,社會就要退到“蠻荒”時代!所以,節儉的良好觀念雖然要提倡,但花錢的習慣可千萬不能杜絕!
真難啊,政府怎么才能讓大家振作起來,大膽地從口袋里往外“扔”人民幣呢?依我看,政府提振大家信心的前提,是先得承諾:“子民們!扔完了,我再——印!”
我們中國人,其實,一直靠著美國人的大膽消費而活著,美國人大膽地吃我們奉上的肉,我們小心地喝他們剩下的湯;美國人大膽地住用我們生產的優質材料造起的別墅,我們小心地住用出口轉內銷的邊角剩料建成的公寓;美國人大膽地開八面威風的“大悍馬”,我們小心地開四面透風的“小奧拓”……
如今,大膽的美國人一腳懸空,摔了個狗吃屎——許多人破產了,消費不動了。而我們中國人小心地跟在后面,看著鼻青臉腫的美國人,心里直打鼓:“老美怎么不花錢了?怎么不要我賣力氣了?我們手中的‘肉’再不吃,要發臭了!我們的產品堆積成山了,咋辦啊?”
嘿嘿,看明白了?我們自己手中的“肉”為啥不往自己嘴里“填”呢?有別墅咋不自己去住呢?閑著的“悍馬”咋就不會自己開呢?有著優良“節儉傳統”的中國人,咋就這么死性呢?
啊!悶在自家逼仄的陽臺上,吐著自己剛磨好的滿嘴咖啡渣滓,望著浮在云中寬敞的別墅,仰天長嘯——“褲腰帶!是‘勒緊’還是‘松開’?這真是個問題!”
蕭條季,
改變慣性生活方式
文/Sally
相信很多人在理財專家、保險顧問那里聽過相似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勞持家的“中國老太太”與舉債消費的“美國老太太”之間,她們在天堂里的對話曾讓聽者自我反省良久。如今,華爾街風暴席卷全球,終于有國人開始醒悟:不能再聽“美國老太太”的忽悠了。
那么,我們普羅大眾該如何遵從內心,又該聽誰的呢?“捂緊錢袋,支持國貨”是當前的主流論調,但我個人以為:捂緊錢袋,是所有中資企業的當務之急;支持國貨,才是我們升斗小民的本分。
不管蒙牛集團掌門人牛根生的“萬言書”是否確有其事,但其反映出市場前景原本樂觀的中資企業正在面臨外資惡意收購的風險,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由于股價暴跌,這些中資企業抵押給摩根斯丹利等金融機構的股份在價值上已大大縮水,引得境外的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面編織謊言,一面張口以待……如不能及時補充保證金,將關系到企業控制權的稀釋。這時,有責任心的政府更應鐵肩擔道義,與中資企業一道捂緊錢袋,科學決策。別忘了境外投資家們信奉這樣的教條,它出自股神巴菲特:“在別人懼怕時貪婪”。
說到巴菲特,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還不是他成功的投資案例,而是他儉樸的生活方式。他蝸居在美國的偏僻小鎮,住著小鎮上的木屋,開著低排量的老爺車,沒有司機,沒有奢侈品消費,喜歡在打折時往家里搬幾大箱可口可樂,他的出手豪闊是在慈善捐助上。全球首富尚且如此,我們可否趁此蕭條季,來試著改變一下慣性的生活方式呢?其實并不難,既然油價高企,那就多走幾步路去坐地鐵吧,健身環保一舉兩得;酒店里豪飲K歌少去幾次,挑個心儀的項目培訓充電或者靜下心來翻讀那書架上暌違多時的書籍,打開心境與視野,還怕會憋出個焦慮癥嗎?同事小A把龐雜的婚禮菜單精簡一番,樂了,省下近萬元!要那么多婚禮車其實用處也不大,家具改買國產名牌……
到此打住,我怕落入忽悠的巢臼。現代人很聰明,也很脆弱,世事盛衰間,唯求信心不被污染。
小事爾爾
文/曰曰
既然全世界的財經大家們,難得有良心地集體呼吁,“準備過苦日子”,我也很配合地攤開我家的“家計薄”,細細點檢,看看還有沒有可以更“苦”一點的可能性。
衣食住行,家庭四大基本開支,最難縮減的是食。
吃飽喝足之前,先要保證入口下肚的東西安全沒有危害性。在這個食品安全很受一點挑戰的時代,我最低底線,是購買正規超市的食品。那些來歷不明的地攤貨,過了保質期的折扣品,統統不看不理。醫療費肯定比菜錢貴,這筆賬大概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也算得過來,這個苦,是無論如何不能吃的。
好在沒了那么多樓盤要看、那么多生意可談,多出來的大把時間,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呆在家里,自己做飯吃。省下的不僅是那筆外食費,一家老少擠在一張飯桌上吃晚飯的景象,是非常難得的意外之喜。
穿衣上,我一向主張重質不重量。一年添幾件像樣的衣服,穿個三年五年,絕對比僅限一季的小店貨,成本來得低。非歐洲貨不穿不用的矯情,我是沒有的,本國的紡織業,世界一流,國貨衫足矣。三年未穿的衣服,堅決打包送走。上海天價房產,一個平方抵萬元,舊衣衫的“倉儲費”,仔細算算,是很讓人心驚肉跳的。
說到住與行,我家本沒有豪宅、靚車,所以是否該擇時以大換小這種屬于富人們的煩惱,和我沒啥關系。日常必須的煤氣水電該用的還得用,要出行時,也不得不出行。當然,氣溫低至15度是否該開暖氣,一年一度的旅行,是否從歐洲改道去蘇杭,倒是還有一些探討的余地。
至于我手里一把跌得面目全非的股票,我也鐵了心,準備攥個十年八年,留作退休后,小娛小樂的資金。屆時,如果那些股票跌得連面目都沒了影,那我就坐在公園里曬曬免費太陽好了。
如此反省一番,倒讓我沒了無所適從的恐懼。我還是蠻有信心將升斗小民的日子,更具體、更細致、更太平地繼續過下去。
“廉價”的幸福
文/郭艷文
如何才能擁有最廉價的幸福?或者說怎樣才能花小錢賺大幸福?
似乎節約的中國人永遠會對自己的生活質量做個精心規劃,在倡導節約型社會的同時探索著如何將“減法”進行到底。記得兒時母親單位看電梯的王姨是個已過不惑之年的婦女,她經常默默坐在電梯里織毛衣,織了拆、拆了再織,嘴里幸福地嘮叨著:“小家伙又長高了,去年的穿不下,得重新織。”王姨手很靈巧,重織的毛衣看上去和新的沒有差別。還記得90年代上海刮起過“假領頭”風,可別小看它,它在寒風冽冽的冬日里即保暖了柔弱的頸部又減少了衣服厚重而對身體造成的負擔。曾經每逢冬日母親便會為我織假領頭,羊毛的面料套在脖子上很適宜。而領頭的長短、花紋和顏色也可隨意設計,只一經母親那雙巧手,便會帶來無限暖意。
曾經廉價幸福的記憶時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而現在再談論簡約生活就會變得復雜許多。當今社會浮躁不安,到處充斥著時髦、名牌和奢侈的字眼,要做到“坐懷不亂”實在不容易。時尚與衣著脫不了干系,誰不愿把自己打扮得大方得體、在朋友面前“扎臺型”?但如今一件所謂的名牌服飾動輒上千,而時尚風云又瞬息萬變,昨日的流行已成今日的過時品,花如此大代價是否值得?
身為女孩,我與許多年輕人一樣經常會陷入“衣櫥里永遠少一件衣服”的窘境,滿柜子失寵的衣服會給我帶來負擔。最近結識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女白領,她給我的印象是干凈得體,著裝大方卻花銷合理。她說,當陷入“沒衣服穿”的境地時首先考慮的是新的搭配方式而非新的購買對象。時尚本是無底洞,因此簡潔經典的服飾及多樣化的搭配和舒適服帖的面料對時尚一族是必要的。我欣賞一個綜藝節目《美麗俏佳人》,在節目中經常能學到如何將一件普通甚至過時的衣服通過搭配和軟裝飾翻出新花樣。有時一個奇妙的想法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年輕人就該腦筋不走正道、生活出其不意、創意無限,美好生活要用心品味。
我們都希望生活能變得單純快樂,減法生活始終牽動著萬萬人的心。誰不要幸福?誰不愛美麗?我們經常詢問店員商品是否在打折,我們也應在生活中探尋廉價幸福。
小投資大回報,這是聰明的中國人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