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正的安全感只有自己給自己,果敢地從瑟縮不安的狀態里抽拔出來,才有才智對日常愛的痕跡進行辨析
A小姐要出國三年,她想在出國前與男友確定關系,以便回國后結婚。
如何確定關系呢?就是擺幾桌酒,將朋友們召來,向他們宣布:A小姐是我的正牌女友,不是曖昧著的紅顏。然后接受他們的起哄與祝福。
找很多人來見證他的宣誓,這對兩人關系的走向似乎會有某種約束。她樂意,他不樂意。在此目的達到以前,她與他僵著,不接電話,人間蒸發。他不想受她要挾,試圖放棄。
她和他的心理都好理解。
確認對于女人來說,是裝進保險箱的事。有了后路,也就有了一種安全感。固定男友是件可以御寒的外套,管他昂貴還是實惠,有了外套,出門就不怕冷,出門在外,也可以篤定地享受別的男士的思慕,顯出一種優雅淡定的“正室范兒”,勢不會因為大齡發急而不安分。
可確認對于男人來說,卻是自斷后路的事,除非果真能讓他心悅誠服,因為男人從本質上說都是怕受束縛的。
問題是擺酒宣誓以后她就一定會安心嗎?恐怕不如預期。到了正牌女友階段,A小姐會有新的惶惶,勢必催促著結婚。婚后又會有新的疑慮……這真是個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狀態,不少男人的態度通常會從疲倦,到厭倦,再到厭煩,最后到厭惡。結了婚都能離婚,更何況是推翻一段男女朋友關系?
B小姐,外科醫生,與男友相約領證的當天清晨,準新郎來到她家,滿眼通紅地說,他想了整個通宵,他覺得自己還是不想與她結婚,她不是自己想要的Miss Right。他不想坑了她,也害了自己……
當時他們的新房已經裝修完工,婚紗照掛在了墻上,酒席訂在申粵軒,喜帖散布在數百位親友手里。出門療傷幾日,B小姐冷靜地處理了以上問題,作了了斷。
其實約束應該源于內心,不必拘于太多形式,更不合適在時機未成熟時把形式生生套在當事人身上。需要用外力來維持的安全感,恰恰反映了內心的不確定,不強大。女人弱勢,其實是思維誤區。置之死地而后生,弱勢有時會轉化成強勢。不要妄圖相信誰能給誰安全感,因為誰也無法精確探測對方和自己的內心構造。所以女人真正的安全感只有自己給自己,果敢地從瑟縮不安的狀態里抽拔出來,才有才智對日常愛的痕跡進行辨析,會發現其實在看似迷離浮動的感情狀況里,深藏著完全可控的因素。那是一種動態的安穩,最迷人的安心,讓人不能懈怠,趣味無窮。
現世太多的婚變、離合、折騰,加之法律手續與社會眼光更趨人性化,于是有很多人開始隱婚了。結婚離婚都不需要太多外人摻和其中,想好了再往下走,最簡單的儀式背后其實有著最完整的誠意,以愛的原生態來維持一場婚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