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繪畫藝術喜愛且懂行的人有福了,本月舉行的2008年上海藝術博覽會將突破常規,把底樓打造成“大師藝術精品館”,今次列席的大師,便有這個領域的高段吳冠中先生;當然,來的不是大師本人,而是由大連萬達玥寶齋負責人、著名收藏家郭慶祥先生攜吳冠中代表作《高粱》、《彩面朝天》、《蘇醒》和北京畫院名家石齊的精品參展。反正在收藏領域,郭先生也是大師級的,大師與大師齊來,我們還等什么。
都道是畫成大師不容易,可其實收藏作品眼光精品位高做到被同行稱大師,也是不容易的。業內都知道郭慶祥收藏吳冠中的畫既多又真且齊全,而全國人民都知道大連萬達這個名頭后面掛著的是遍地開花的房地產和優秀的足球俱樂部,那么不知道的人很容易就在二者之間劃上等號了——資金雄厚嘛,自然可以多買多藏。可是郭慶祥先生卻說,他是先從吳冠中的著作買起的。名家的畫不像一般商品,常常是有價無市的,加上藝術收藏牽涉到一個真偽的問題,所以當初郭先生在吳冠中的畫真跡難求的時期,索性先把他的著作全部通讀了一遍,《吳冠中談藝集》、《美丑緣》、《生命的風景》……如此一點一滴從內心世界開始感知大師作品的精神力量,然后去看實體的畫,去賞析,去懂得,去欣慕,去收藏,這就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購買行為了。無怪乎當1999年郭慶祥先生在朋友的引見下第一次見到神交已久的吳冠中后,很快就因為對大師藝術生命的理解被大師引做知音,并親自指點他自己作品的流向,使得玥寶齋可以在7年時間里,收藏到了老人70余幅精品畫作。
這些都是雄厚的資金也無法換取的。
當然,眾所周知,在涉足收藏領域以前,郭慶祥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所以這也使他從一開始就有計劃地把目光盯住了20世紀中國書畫大師的精品力作,把“近現代國內書畫大師的頂級作品收集全面”當作自己的最大愿望。目標明確是他身上商海沉浮的印記,確定目標以后清晰的思路和穩實的作風才是他成功的關鍵。對此郭先生說,“作為企業收藏,首先我們必須要有研究。底氣是研究出來的,只有研究過什么是最好的藝術家、什么樣的作品是最好的藝術創作,才有做收藏的一個底氣和基礎。”在郭慶祥看來,收藏不能只聽別人講故事,自身一定要有研究,這一點必須是很清楚的。“收藏市場是很公平的。沒有研究就沒有收藏,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郭慶祥獨特的收藏之道。因此郭慶祥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了“學術性收藏”的理論。他認為,好的藝術品不是炒作出來的,而是藝術家自身價值的體現,是作品本身藝術價值的體現,就是看你研究得怎么樣。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夠對藝術有真正的理解和認識,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

他擁有商人的頭腦和眼光,也具有藏家的涵養和智慧,所以在這次藝博會上,除了那70多件吳冠中的作品之外,我們還有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