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水墨”亮相西班牙
近日,由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08藝術中國,當代水墨畫展”在西班牙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中國上海畫壇享有盛名的5位藝術家——陳家泠、張桂銘、楊正新、戴明德、盧輔圣參加了展出。展出的五十余件作品,既具有濃烈的傳統中國元素,又與西班牙的現代藝術有著奇妙的呼應,讓在場的所有西班牙觀眾連呼“神奇”。二樓展廳更是擠滿了觀眾,人群一直“蔓延”到樓下的大廳。

在現場,藝術家接受了媒體的專訪,談到了對于中國水墨繼承與創新的一些獨到看法。陳家泠說:“無論吸收傳統還是從傳統中脫穎而出,都是一場血戰,當然主要的對立面是自己本身……”
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宮索埃羅女士在陪同5位藝術家參觀了展館之后表示,她欣喜地發現,這次畫展上的作品,許多都使用了現實主義的手法。新一代的藝術手法和傳統的藝術風格相互輝映,這讓她覺得非常親切。中國水墨畫對于西班牙人民來說,是陌生而又新奇的,因為筆墨紙硯的關系,但是這些作品中透露出的新的藝術手法仿佛又讓她覺得熟稔,或許是因為這些作品充盈著非常現代的張力。
有幾位西班牙雕塑家更是站在畫作前久久不愿離去。他們激動地說:看了畫作后,覺得非常震撼,仿佛感受到了強大的沖擊力……
渙之
“囧——表達與姿態”
第三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在北京奧運盛事期間同步舉行。
“囧”作為展覽主題詞,是因為作為古漢字的“象形”生動呈現了這次年輕藝術家展覽的主旨:獨具姿態的藝術表達。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多為畢業前后的學生,他們的作品多具鮮活的創新氣質,并試圖構建自我價值的表達。雖然他們因為年輕而不是那么為人所重,但他們卻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創作,帶著年青人獨有的浪漫、激情,充滿自信。他們從自身感觸尋找價值判斷,針對社會、歷史以及藝術本體展開作品的邏輯表達,從而具備了一種不同于前者的藝術姿態。
這樣的姿態,決定了他們藝術表達上的新鮮,并注定會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增添新的基因。
本次展覽參展作品采取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媒體藝術及網絡藝術等多元化的當代藝術樣式。有20余件(組)作品參加展覽,并結集出版中英雙語《“囧——表現與姿態”第三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作品集》。
袁龍海
“梅”飛色舞
近日,一個名為“梅”飛色舞的個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
作者黃梅,1950年出生于臺灣云林,中學時代即傾心于文藝創作,曾在校外刊物發表詩集和散文,后棄文習畫。
黃梅成長在一個殷實的商人之家。經由生命生活的省思,體會深沉、復雜、多變的人性,更激發她通過畫筆表現個人對宇宙萬物生命的熱愛。
過去30年來黃梅致力于無色環保的落實,雖然事業繁忙卻不忘情于藝術,對她而言這兩方面如行者之兩足是相輔相成的,借由它們留下生命的痕跡。
黃梅秉持經營企業的精神與觀念,在自己的藝術領域努力耕耘。她認為,“藝術非天堂,而是通往創造想象的入口,這是一段尋找藝術生命安定的旅程”。作為成功的企業家,黃梅曾在上海譜寫了一段努力人生的律動插曲,隨時會勾起她靜謐的懷念。黃梅試著以平常心來看現實與未來。
渙之
“海上·學院文化”2008當代藝術展舉行
8月18日起至9月26日,莫干山路新波畫廊99工作室舉行“海上·學院文化”2008當代藝術展,此展匯集了陳小丹、丁設、丁乙、蔡玉龍、鄧國源、鄧箭今、傅躍慧、顧錚、顧振華、韓峰、計文于等三十二位藝術家的作品。作者幾乎清一色科班出身,他們都有著正統學院派嚴謹扎實的深厚功底、精致嫻熟的畫室技術和富有文化涵養的審美情致,在他們面前現成鋪設著一條繁花似錦的藝術坦途。但是,他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當學院派的主流創作狀態出現了某種保守、陳舊、媚俗傾向而逐漸失卻創造力和想象力時,他們便毅然決然地突圍而出,自覺地淡化身上固有的學院派色彩,強化創新意識,重新審視自己的藝術定位和創作方向,開始在各自的創作架構中注入當代藝術精神……
此展“引發出迷惑和震撼,表現出一種挑戰的姿態”,由龔云表擔當學術主持,吳文星策展。
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