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幸(evil)倒過來寫就是生活(live)。這個由英文字母順序構成的巧合,使我們對不幸一詞的含義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不幸其實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生活的日常賜予常常以相對應的形式或先或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正如有白就有黑,有,熱就有冷、有高就有低一樣,在賜予我們幸福的同時,也將不幸適時饋贈。不幸就這樣往往在我們難以預料的情況下出現,令我們措手不及。我們千萬不要一味埋怨為什么不幸偏偏來到自己面前,因為在接受幸福的時候,我們總是坦然和心安理得,仿佛得到幸福是我們命中注定似的。埋怨不幸落在自己頭上跟埋怨自己不該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可笑。“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幸和厄運就不可避免,這就是生活的組成。”
不幸其實是個怎樣認識的問題。西哲說:“你怎樣認識,就會怎樣行動,就會有怎樣的結果。”認識的按鈕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就看遇事時怎樣去按了。當不幸呈現在自己面前時,把它當成不折不扣的不幸是一種認識,倒過來把它看成生活又是一種認識。就像擺在面前的半杯水。說它“半滿”就會與樂觀相伴,認為它“半空”可能會悲從中來。認為不幸不可逾越,不幸會成倍增長,最終變成峭壁險壑。把不幸當成生活,它會激發我們攀巖的信心,教會我們涉水的技能,增添意志的堅定,鍛煉生存的勇氣。認識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選擇的過程,我們今天的狀況,正是以往選擇的結果。我們明天的境遇,又取決于我們下一步的選擇。要知道,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不幸其實是變化了的幸福。愛迪生說:“真正的幸福,往往以痛苦、損失和失望等形式出現。此時,我們必須堅持住,因為它們不久就會以真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正像青蛙之前是蝌蚪、蝴蝶之前是蛹蟲、天鵝之前是蛋卵一樣,幸福在生活中的出現也往往撲塑迷離、變化莫測。就看我們有沒有堅持的恒心、辨識的慧眼和始終如一的愛心了。只有對不幸有了更高的理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坦然接受那些必然發生的,自覺遵循那些無法回避的,才能與生活和諧相處,才能可能一睹幸福的真正面目。
把不幸倒過來寫就是生活,不違背生活規律就是幸福。
品酒
花 生
有一個了不起的品酒師。他有個朋友是收藏家,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有價值的酒。一天,收藏家請品酒師去家里,想給他看看自己的收藏。收藏家想得到品酒師的贊賞,就拿出一種最名貴的酒。品酒師品嘗了一下,卻保持沉默。他沒有說任何話,甚至不說它是好的。收藏家覺得受了傷害,然后他又拿出一種非常粗糙的普通的酒。
沒想到,品酒師品嘗了一下說:“非常、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說:“我被搞糊涂了,我給你最稀有、最名貴的酒,你保持沉默;但對這種普通的酒,一點都不名貴、粗糙的酒你卻說:“非常、非常好!”
品酒師說:“對第一種酒,沒有人需要說什么,它本身已經說明;但對第二種,必須有人贊揚它,不然它會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