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老同學的電話,大概意思是跟他爸媽大吵了一場。原因是爸媽認為我同學炒股風險太大了,可把錢用來做點其他的;而我同學卻說股票很有升值空間,并且賺得很快。
最后,老同學疑惑地說:“爸媽怎么就不愿意聽我的意見呢?”我笑了,說:“你不也是不愿意聽你父母的意見嗎?你跟他們耐心地溝通一下,也許局面會有所改變!”
老同學“嘿嘿”笑了幾聲,“好像是哦!我確實太沖動了!”
是啊,當我們與父母對某一事物的觀點不一致,而父母又不肯改變自己意見的時候,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或者與父母唇槍舌戰,據理力爭;或者拂袖而去,不理不睬,很少能平心靜氣地想一想,父母為什么有不同意見。
一般說來,一個人年紀越大,人生經驗越多,對問題的考慮就越周到。當然,與此同時,也容易形成僵化保守的看法,甚至產生偏見。而年輕人的經歷相對較少,思想上還沒有形成那么多的條條框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考慮問題也比較靈活。但是,年輕人又由于生活閱歷不夠,考慮問題時,容易失之片面、膚淺。如果你與父母都能認識到兩代人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并努力理解對方意見中的合理成分,你和父母不但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而且還會從對方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鑒。
作為子女,當父母與你觀點不一致時,最好的辦法是控制自己沖動的情緒,等冷靜下來,再談問題。如果你實在不能控制自己,最好找個借口離開現場,先把這個話題放到一邊,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談。談論時要先肯定父母觀點中有道理的地方,然后再申訴自己的意見。當然,若你認為父母的觀點確實很“荒謬”,也不應用挖苦和頂撞的語氣對父母說話,甚至怒吼。以免傷害父母。缺乏尊重的態度不僅會使父母拒絕改變固執己見,而且還會在你與父母的心中埋下彼此疏遠甚至對立的隱患。
如果你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較為融洽,可以先和他(她)討論這個問題,說服了他(她)之后,再請他(她)去說服另一方,其效果比你硬頂好得多。
另外,你還可以適時邀請一兩個好朋友到家里來討論這個問題,讓你的好友發表他們的意見,屆時也請你的父母參加討論。如果父母知道你與同齡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想法和意見,就容易理解并接受你的意見。因為父母與你的朋友沒有習以為常的那種家長作風,可能比較客觀地聽取“外人”的意見。
最后,你還要牢記,和你一樣,父母有堅持自己意見的權利,也有權表達不愉快的情緒。作為子女,你應該尊重他們這種權利,這樣他們才會尊重你的選擇。在與父母商討的過程中要切記:相互讓步是必需的,而且,子女應多作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