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那首《常回家看看》讓祖國大江南北的人都流下了眼淚。因為那首歌唱到了人們的心坎上,唱到人們靈魂的深處。我還記得聽完那首歌后,我和哥對爸媽說:“不管今后我們有多忙,我們都會抽空常回來看你們。”
在后來的幾年里,我們始終做得還不錯,因為離家也就是兩三個小時的路程,所以我們基本上是每個月都要回家一趟。
現(xiàn)在,我和哥都各自有了一份忙碌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而哥正處于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時期,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跟我嫂子和侄兒的溝通都明顯地減少了。而我,雖然工作比較輕松,但家里一大堆的事情也不容我過得容易。每年幾個假期,但因愛人老家在另外一個省,得把假期分開使用。算起來,每年回家也不過兩三次。
后來,還是我愛人細心,在家里宣布了一條家規(guī):每個星期至少給雙方爸媽打一次電話。包括三歲的兒子在內(nèi)。
去年回家的時候,給爸媽帶了一箱臍橙,走到樓下的時候,爸爸正與小區(qū)里的老人們下棋。見到我們回來,也不下棋了,趕緊過來幫忙提箱子。并自豪地沖大家說:“我丫頭又給我送水果來了。還是丫頭好,跟父母貼心。她還經(jīng)常往家里打電話呢。”
什么時候,打電話這類小事竟成了生性子和的父親炫耀的資本!父母的心,僅是兒女隨手打個電話就能滿足的。這類在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于他們卻是安慰和欣喜。
作為兒女的我們,記得,若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但一定要做到常打電話回家問問。
請讓孩子把話說完
劉 雨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么做呢?”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親當(dāng)時有多么地失望。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xùn)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
兒子眨眨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
霎時,這位年輕母親的眼里閃動著淚花。
每當(dāng)聽完這個故事后,大家都為那位年輕的母親慶幸,因為她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也為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