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茶,是兩種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飲料,并時常成為人們比較的對象,而這種比較,又不可避免地和新潮與守舊、時尚與傳統聯想到一起。其實兩者并不相悖,一個人既可以喜歡咖啡,也可以同時喜歡喝茶。就像五四時期的一些文學大家,思想既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又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
咖啡對不少人來說,是一種情調,是一種生活的犒賞,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令疲憊的身心得到放松。喝咖啡,早已被演化成了一種時尚的休閑手段。一杯香濃的咖啡,加上抒懷的樂曲輕撫,心情會如沐春風般的美妙。咖啡館成為了人們舒緩身心的集散地,不論是小資的還是市井的,都可以在咖啡館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隱藏在咖啡文化背后的,主旨并不是咖啡的味道,而是由咖啡營造出來的情趣氛圍。
喝茶則不然,位列開門七件事之一的茶,在中國已被淡化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紅樓夢》里,妙玉在談到喝茶時說:“一杯為品,兩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牛飲驢。”大概這個著名的評語嚇倒了不少喝茶的人,許多人都謙遜地表示,自己喝茶也就是牛飲,主動把自己喝茶歸于凡俗的行列。其實大可不必。實際上,真正能像妙玉那樣喝茶的人是不多的,作為最為普通的飲料,除了品香辨味,人們更為看重的還是茶有驅乏解渴的功效。
在古代,喝茶曾經是一項重要的交際手段,高人雅士于名山古剎、綠樹清溪之間,架爐設灶,烹茶對弈,縱談古今。尋常人家,借喝茶打發悠閑的時光,修身養性,享受人生的閑適。雖然趣旨不同,在休閑功能上都是一樣的,本質都是令人從中獲得一份愉悅,一份其樂融融的自得。雖然咖啡更為時尚,也不過是審美的情趣不同而已。茶與咖啡,所表達出來的生活態度都是相同的。
我曾經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咖啡所代言的精致生活,曾給少年時代的我一種由距離而產生的美感。然而,這種感性認識,就像是閱讀上的情趣變異,我從最初的喜歡鋪錦列繡的華麗文字,開始更為欣賞輕逸自如的散淡風格,所以,含蓄內斂的茶更得我心。喝茶,除了悠閑,除了舒散,令我迷戀的,還有從裊裊升騰的氤氳茶霧中所獲得的一份暫時的心靈平靜。
安神潤肺佳品——百合雞子黃湯
徐文華
百合雞子黃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有人稱“雞子湯”。雖然稱為“雞子湯”,卻并不是用的全雞,也不是用的雞塊,而是用的雞蛋黃。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百合雞子黃湯所需要的原料是百合30克,雞蛋黃1個,冰糖適量。如果人多,可以酎加。
先用清水洗凈百合,溫水浸泡一晚,倒去水,另加以清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再入雞子黃攪勻,加冰糖(糖尿病者不用)煎至100毫升,溫服。每日服2次。特別適用于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失眠、久咳等。
中醫認為,百合味甘,微苦,性子。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因此,特別適用于因肺燥或陰虛引起的咳嗽咯血者,以及在發熱后,余熱未退,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者。雞蛋黃能滋陰養血。二者共用,可以起到養陰清心安神的作用。
百合有家種與野生之分,家種的鱗片闊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鱗片小而厚,味較苦。在選購百合時,應選肉質肥厚,鱗辦均勻的。將百合放在米缸中儲存,可延長存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