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女孩總是很羨慕地看著媽媽在廚房里為了一家人忙上忙下,然后在晚餐的時候端出豐盛的菜肴。心里總在想:自己什么時候才可以自如地在廚房里穿梭,烹出一桌的美味。在女孩的眼里,廚房就像是童話中的宮殿,那么近。卻又那么遠。
女孩長大了,遇見了愛她的男人。她開始繼續兒時的夢想,勾畫著自家的廚房,想象著自己在廚房里為心愛的人熬湯的快樂。戀愛的季節是美妙的,因為有夢想。
終于,在期盼中,兩人拿到了單位福利房的鑰匙。打開門的一瞬間,女孩有些失落。因為這間房于實在太小了,只有10個平方米,根本沒有一個專門地兒當廚房。要想做飯,必須在公共廚房里,和一層樓12家住戶共6個天然氣灶。失落歸失落,女孩還是幸福地開始著她的主婦生活。
沒想到,這一住就是15年。這15年來,她每天下了班就像上了發條似的,排隊搶灶、做飯,和不排隊、不識趣的鄰居為了誰先誰后爭吵。她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對做飯懷著無限憧憬的小女孩了,準確地說她是一個技術過硬的熟練工。她常教導女兒:做飯要眼明手快。眼明就是看到有空灶就得趕快占,否則不知道會等到猴年馬月。手快,就是擇菜速度要快,洗菜速度要快,不能讓其他人有機可乘。因此,她很少熬湯,因為熬湯時間太久,鄰居們有意見。即便熬湯,也得找個人少的時候,或者選一些易熟的食物熬湯,即便這樣也得給鄰居們陪陪笑臉,叨嘮叨嘮自己的歉意。做完飯,她總會扯著嗓子喊著自己兒子、女兒的名字,讓他們回家吃飯。偶爾他們回來晚一點,走廊里就會響起她訓斥的聲音。總之,不知道是時間改變人,還是環境改變人,她正在一點一點丟失著幸福,遺忘著熬湯的快樂,不,遺忘著她印象里那份熬湯的快樂。
后來,家里經濟情況好了,他們一家搬進了新居。那是一個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套房,光線充足。廚房雖不算大,也足有五六個平方。一進廚房,她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自己久違了的宮殿。剎那間,她好像想起了自己童年的夢想,想起了那份對廚房的“想入非非”。
那天,她去超市破天荒選購了一包干墨魚。因為干墨魚不容易燉軟,要是放在以前,她根本不會考慮,因為這得花上太長的時間。可如今不一樣了,她好像第一次有了閑心,在超市里選了一包上好的干墨魚,又挑選了一只活蹦亂跳、生機勃勃的老母雞,換在過去,她一定會因為老母雞燉的時間長而放棄。回家之后,宰殺母雞,雖然仍然手法熟練,卻不再心急火燎。她慢慢地剃出墨魚骨,用溫水浸泡墨魚。記得母親曾經告訴她,墨魚骨磨成粉可以止血,她尋思著好好處理一下。
然后,她不再像往常為搶時間直接把雞丟進沙鍋,而是先將雞塊佐著生姜在鍋里煸炒一下。出油后,把雞塊盛盤,用小碗盛出雞油,她尋思著,可以用來吃面、炒菜。把雞塊放進沙鍋,加水,切上幾片姜片,她穿著圍裙,跳著鍋邊舞,像一只快樂蝴蝶穿梭在花叢中。整間廚房里彌漫著快樂的氣息。
水開了,她仔細地打掉血泡。這在以前她也是不會做的,因為她那時候實在是沒有時間,她得利用這個時間洗菜、擇菜、淘米、搶灶。可如今,她不再需要緊張地干活。她輕輕地攪動著湯勺,像一個剛學做菜的新手。水開后30分鐘,這是一個準確的時間,不多也不少,難得的精確。她放進墨魚,又仔細攪動著。
一鍋湯花了接近3個小時,在3個小時里,她靜靜地穿梭在廚房、客廳,不用向鄰居解釋,不用跟別人搶灶,在滿屋里濃香里,享受著那份熬湯的快樂。晚上,當這碗墨魚雞湯上桌的時候,當看到家人細細品味的時候,她突然發現,多年她一直熬著幸福的湯,只是從來沒有時間靜下來品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