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正是在不斷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才會更加聰慧、更加堅強。當然,現(xiàn)實常常讓我們辛苦,但是只有戰(zhàn)勝這些困難,理解別人,照顧別人,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人生。”
——《如果愛沒有終點·我的馬拉松》
因為我喜歡長跑,所以才看了這本跟馬拉松沾邊的書。不過我先看的是電影《馬拉松》,這本書是原著。
這是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也是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適合母親也適合孩子閱讀(這里的“孩子”不特指未成年人,而是每一個擁有母愛的人)。一個母親有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她曾在無數(shù)打擊后絕望,但最終樹立信念,要讓兒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這對擁有正常孩子的母親來說都是一件嘔心瀝血的事,何況面對這樣一個智商將永遠保留在個位數(shù)年齡的自閉癥孩子?
在各種治療不見效果的情況下,母親選擇了運動療法,她每天監(jiān)督兒子跑步、跳繩、爬山,教他識字、溝通,在歷經(jīng)了常人無法預料的苦難后,這個智力低下的兒子不但可以作一些簡單的溝通與自立,而且還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馬拉松選手,讓整個韓國為之感動。母親成就了兒子,而兒子也成為母親最偉大的成就。她為自閉癥的治療開辟了一種新的嘗試,這與其說是運動的效果,不如說是母愛——這永遠也歌頌不完的偉大,才會讓生命發(fā)揮出潛藏的奇跡。
跑步是運動之母,馬拉松又是跑步的高級體驗。人們常把馬拉松比做人生,這位母親選擇馬拉松給兒子治療滿含寓意,有跋涉的艱辛,有對極限的忍耐。其中可能出現(xiàn)絕望,但對終點的渴望和證明自我的信念,最終支撐著一路前行。人的一生中,應該至少跑一次馬拉松,感受一下濃縮的生命之旅。只是人生遠比馬拉松更復雜,馬拉松可以中途放棄,人生若中途放棄就徹底完了;馬拉松可以跑很多次,人生只能走一次;馬拉松跑到終點收獲的是喜悅,人生的終點呢?不過,這部小說賦予了馬拉松一種愛的力量,讓我在把馬拉松和人生做比較時找到了更多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