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便貼在居室墻上。總有一天,我也要到那些地方去,尋找明信片上的風景。
旅行時,我也把明信片寄給朋友。一個讓你想寄明信片的城市,也應該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明信片上的風光高度濃縮了一個地區的旅游景點,其主題有著極強的延續性。一位外國旅游專家曾比較過某地的明信片,發現一世紀前的明信片和現在的明信片所呈現的典型景物幾乎一模一樣。如果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手上又沒有指南,又怕錯過什么,最好買幾張明信片。你看,巴黎埃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鐘、香港維多利亞港,直到今天,游客看的還是那些。
要“遇見”明信片上的風景,并不容易,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等待。我曾經按照一張印度洋落日的明信片去造訪,遇到的是滂沱大雨,周圍的蚊蟲在耳邊嗡嗡亂叫。雖然明信片已經預先向我承諾一場印度洋上最華麗的日落。但它的承諾沒有兌現,可誰又會因此而責怪它呢?明信片上的景物當然是在最佳角度和時刻拍攝的。
我們用明信片與遠方的親友對話,而明信片也可以保留旅行的回憶。我有個朋友,出門從來不帶相機,卻喜歡收集明信片。每到一處都要搜羅當地的明信片,回家后把它們放進相冊里,那些明信片便成為回憶的鑰匙。
明信片的風景不一定是日常風景,但因為它已經“活”在明信片中,自然也不會輕易消失。“維多利亞港的帆船”是一張很受歡迎的香港明信片,雖然今天到維多利亞港的游客,已經不容易看到那些古老的帆船,然而新舊或中西二元化的強烈對比,可說是亞洲城市中最典型的明信片主題。雖然這些城市往往新多于舊,西多于東,甚至中西混合成一種難分難解的滋味,無法簡單地被呈現出來。但聰明的明信片攝影師總能找到最完美的時刻,守株待兔地等待一艘古舊的帆船行過鋼筋水泥森林,咔嚓定格,留下世人驚嘆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