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時,第一次看電視的天氣預報。氣象員報了關東、關西地區的天氣情況后,接著便介紹“中國”的天氣情況。思鄉心切,不禁大為感動難得日本電視臺連我們中國的氣候都關心。轉念一想,不對!我們國家怎么可能在日本地區天氣節目中出現呢?再定睛看看屏幕,分明標注的是日本國內的地方。這就奇怪了,難道日本竟然有個地名叫“中國”嗎?
位于日本本州的西部
事實上,日本的確有個地名叫“中國”,它位于日本本州的西部,北面日本海,南臨瀨戶內海。平安時代,日本模仿我國唐朝的律令制度,規定“凡諸國部內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并以當時的首都京都為中心,根據距離遠近將國土命名為“近國”、“中國”、“遠國”3個地區。這個“中國”其實就是“中部地區”的意思,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如果一個日本朋友告訴你他的老家在“中國”,可千萬別貿然上去眼淚汪汪認老鄉哦。
“中國”地區從行政區劃上來分,包括了鳥取、島根、岡山、廣島、山口5個縣(相當于我國的省)。近年來,為了避免和我國混淆,日本人往往把5個縣中的岡山、廣島和山口稱作“山陽”,而島根和鳥取稱為“山陰”,合綁叫山陰山陽地區,以此來代替“中國”地區的稱呼。
生活中離不開“中國”二字
雖然這個地區住的都是日本人,可是他們的生活中卻離不開“中國”二字。他們看的是《中國新聞》,用的電來自“中國”電力公司,取錢要去“中國”銀行,坐的是“中國”巴士,行駛在“中國”自動車道上。上學呢,去的是“中國”學園大學,上班則是在某公司“中國”分公司。
曾經在街頭看見一個巨幅的“漫步中國路”的廣告,仔細瞧瞧,原來是為他們的古文化街旅游項目做宣傳。剛到當地的中國人走在街上,乍看見類似的招牌,還以為回到了祖國呢。此外,當地的日語也和標準發音不同,說的是“中國方言”,主要區別是喜歡加上各種結尾詞來加強語氣。
歷史上曾經輝煌
“中國”地區在歷史上也曾經輝煌過,出過政界高官和有影響的思想家、文學家,如吉備真備、西周和森歐外等人。也許是當地的民風比較剽悍,很多時候“中國”地區都是和戰亂聯系在一起的。瀨戶內海的海賊長期到朝鮮半島周邊騷擾,還曾長期與日本中央政權對峙,甚至留下過“中國兇徒”的說法。
“中國”地區歷史悠久,擁有眾多富有特色的神社。位于廣島的宮島神社,是著名的“水中神社”,被列為日本三景之一。而位于島根縣的出云大社則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留下了無數神話傳說。據說它是求姻緣幸福最靈驗的神社,在此舉行婚禮的年輕人要排長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