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7日16時43分,當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從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緩慢而堅定地邁向太空的一剎那,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就此誕生。
非常有團隊精神的學生
翟志剛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龍江縣第二中學讀的,當時的二中校長、現已75歲高齡的張玉堯曾教過他外語和政治課。張玉堯說,翟志剛當年學習成績優秀,而且特能吃苦,是全校的勞動標兵,非常有團隊精神。張玉堯說,當年的翟志剛以詩言志,給他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千秋同窗好,好友品學優;十載寒暑日,同年發奮讀。校友齊努力,品學振長空;只待花開日,偉業九州紅。”這是翟志剛在畢業時寫下的詩句,體現了他的偉大抱負。
翟志剛當年的班主任徐東升回憶說,志剛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因為吃苦耐勞被任命為班級的勞動委員。從1982年至1985年翟志剛在校學習期間,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勞動,他帶領學生們挖水溝、清淤泥,將任務完成得井然有序,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據悉,翟志剛原來就讀的小學現已經申請獲批改為志剛小學。
愛家懂事的孝子
翟志剛家共有兄弟姊妹六人。翟志剛小的時候非常懂事、節儉,1985年考上大學時把自己積蓄的200多元錢拿出來交給家里,當時200多元可不是小數目,都是他一分錢一分錢地積蓄起來的。那時家里很窮,父親長年臥病在床,媽媽靠賣炒瓜子支撐這個家。家里的家務志剛都幫著干,晚上他經常是從學校回來做完晚飯后再炒一鍋瓜子才去學校上晚自習。
考入大學當上航天員的翟志剛和母親的感情深厚,對母親也非常孝順,經常往家里匯錢解燃眉之急。他每年探親回來都守在母親身邊,陪著嘮嗑,對母親的頭疼腦熱悉心照顧。回家最喜歡吃母親做的苞米楂子和土豆絲,走的時候總要帶走一些。
2003年11月21日,翟志剛37歲生日那天,母親賈桂芝永遠閉上了眼睛,臨走前,昏迷多日的母親擠出最后一句話,“別讓三(指翟志剛)為我耽擱了工作。”“兩年前回家與母親永別后,他又踏上為神六奮斗的日子,雖然一直想抽時間到父母的墳前燒燒香,但都未能如愿。”翟志剛的哥哥說:“但我們不怪他,父母地下有知也不會怪他,因為他做的是一份神圣的工作。”
膽大心細的飛行員
1995年5月5日,河北省遵化某空軍飛行訓練基地。剛進入飛行隊不久的翟志剛駕駛著殲8戰斗機從1000英尺高空急速越過機場跑道旁的山體,忽然驟雨將至,灰黑的云塊沉重地垂壓著山體下的飛機跑道,地平線上濃霧重鎖。飛行員從機艙舷窗里所能看到的除了濃霧還是濃霧——地面指揮部要求飛機緊急迫降,飛行員試圖尋找機場跑道,但飛機跑道“消失”了。在當天飛行訓練的緊急情況處理預備方案里,沒有預見到這次突發性事件的應對處理。天氣突然變化,翟志剛在這次飛行訓練中又是惟一一名新飛行員,他所駕駛的那架飛機上只有他一個人。
最讓地面指揮人員擔心的就是翟志剛,作為一名新手,他能應對這次天氣驟變嗎?能安全著陸嗎?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密切注視著監視儀上6名飛行員的飛行狀況。
就在大家都焦躁不安地等待飛機著陸時,翟志剛駕駛的教練機呼嘯著沖破濃霧,平穩地降落到機場跑道上。他向沖過來的教練員說:“霧太厚了,我在空中盤旋了好幾圈都找不到跑道,試了幾次向地面俯沖都無法穿透云層,我突然想到可以通過儀表找跑道,馬上操作,相信儀表,相信科學,終于安全降落了。”本次飛行訓練的空軍飛行訓練基地位于群山環抱之中,狹長的機場跑道自山體向南延伸,如果在落地時計算不好位置,翟志剛駕駛的教練機非常有可能撞到山上。作為剛參加飛行訓練不久的一名新手,初出茅廬的翟志剛就表現出了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和飛行技術,那一次他榮立了三等功。
勤學不輟的職業人
1996年初夏,翟志剛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幾個月下來,10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翟志剛順利地一關一關闖過。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令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信服。從飛行員到航天員,有許多東西要從頭學起。基礎理論訓練,就有十幾門課程。翟志剛回憶說:“我當飛行員已飛過了1000小時,基本上可以吃老本了。到這兒后,天天要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似的趴在桌上讀書,學的東西還都很枯燥,聽起來很吃力,開始確實不適應。初來時的兩年,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
翟志剛知道,有的人可以選職業,有的職業是選人,最明顯的就是航天事業,它對人各方面的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知識等,要求都非常高,當這些方面達不到這個事業的要求,你就無法來完成這種太空飛行。
談到成功,翟志剛認為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和過程更重要。“執行任務也好,訓練也好,包括這個奧運比賽也好,不要想其他的,不要想我這個冠軍能不能拿到,不要想我這一跳能打多少分,不要想我這次任務下來之后,將是一種什么狀態,要想什么,要一心一意地想你的操作,想你的動作。只要你一心一意地操作,這個就成功一半了。”
時刻準備著的航天員
42歲的翟志剛入選航天員隊伍10年,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2003年“神五”飛天前,翟志剛和楊利偉、聶海勝同時成為“神五”的備選宇航員。楊利偉被確定為“神五”宇航員后,翟志剛和聶海勝曾陪著即將出征的楊利偉在媒體面前亮相。作為備選宇航員,他們一直將楊利偉送到“神五”艙口,并一直微笑著向人群揮手。翟志剛在“神六”發射前再次成為熱門人選,而同樣可惜的是,他的“飛天”夢想還要經歷一段等待。當他陪護著戰友走向鋪滿鮮花的紅地毯,帥氣的臉上滿是燦爛的笑容,發自內心,充滿真誠。
“飛天”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事業,必須慎重又慎重。翟志剛說自己服從組織安排,所能夠做的就是蟄伏和等待,等待實現“飛天”夢想。遺憾難免,但他的坦然折服了所有人,他說:“就是再‘備份’一次,也一樣光榮。我沒有失落感,因為我們的任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不像體育比賽幾分鐘之內就進行完。在這個選拔過程中,長期的訓練過程就是一個選拔的過程,日常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畢竟這個任務太特殊了。”他沒有失落和放棄,而是坦然面對,繼續訓練,時刻準備著。
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訓練。然而,記者在觀看他進行這項訓練的錄像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始至終,翟志剛面帶微笑。“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準備階段,翟志剛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
在測試演練開始前,翟志剛的心理教員怕他心情緊張,特地去找他聊天。翟志剛面帶微笑,談笑風生。
沒談幾句話,教員回來了,說:“我本來想幫他緩解一下緊張情緒,他倒好,先幫我把情緒放松了。”
“神七”升空前,央視新聞頻道采訪了翟志剛。當主持人問:這次的準備,你覺得比以往兩次做得更刻苦嗎?翟志剛說:不但刻苦而且充分。
與以往“神五”、“神六”的訓練相比,“神七”的訓練增加了新的內容。翟志剛說,一個就是出艙程序模擬器,主要是模擬出艙的全過程,走程序,第二個就是開設一個叫模擬失重訓練水槽,模擬空中失重環境,在水下,第三個設備就是新增了一個低壓艙,這個低壓艙就是模擬在出艙活動過程中,出艙準備過閘和返回過閘,通過地面的設備控制這種壓力,可以提供非常接近于真實的真空狀態。
下面是主持人與翟志剛的一段對話:
主持人:對你們來講,可能每一個人心里面,都要做著一種最壞的打算,如果出現了風險,最壞最糟糕的情況有可能是什么?
翟志剛:最壞最糟糕的一種情況,那就是回不來了。變成真正的太空飛人了。
主持人:有各方面的技術的保障,還有充足的訓練,那么這種情況的發生機率有多少?
翟志剛:我認為是零。
主持人:這個信心來自何處?
翟志剛:我們這個信心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信心,我們進入航天大隊以來,十年開外了。學理論、學飛船的理論,學飛行理論、學艙外服的理論,學氣閘艙的理論,每一個設備有它的工作原理,你把它學透了,學透了之后,你對它的工作原理,對它的工作的這個特點,你都掌握了,它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你都知道了,再讓你去負責它,你不就對它有信心了嗎?所以說這個信心不是說得很簡單很表層的那種信心,這個信心是蘊含著很多東西的一種信心。
主持人:這個信心如果我們用一個百分比來形容的話,是充足的滿分的信心嗎?
翟志剛:充滿了信心。
主持人:三個崗位,神州七號飛船上,如果可以由你自己選擇,你最希望在哪個崗位上工作?
翟志剛:這個不是說你適應哪個崗,別人就認為你適應這個崗。
主持人:我的前提設置得很清楚,如果可以由你自己選擇的話,你剛才更加強調的是外界在選擇你。
翟志剛:斗膽說一句實在話,如果讓我來選擇,我選擇出艙。
英俊帥氣的封面人物
濃眉大眼、英俊帥氣,翟志剛在當飛行員時就曾當過《中國空軍》雜志的封面“模特”。
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剛愛好很多,他舞跳得不錯,模仿趙本山的小品也惟妙惟肖。同事們說他屬于“動靜皆宜”型。靜,他好研習書法,鉆得還挺深;動,他交誼舞跳得有模有樣,每次航天員們辦舞會,滿場飛的準是他。他還是個能工巧匠,家里安裝、修理個什么玩意,他一看就會,一摸就懂。
翟志剛還有個不大為人所知的愛好——愛玩電動玩具。每次給兒子買回電動玩具來,他自己先玩個痛快,再給兒子當教練。
“神五”任務結束時,航天員妻子迎接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勝利凱旋,別的航天員手里都捧著妻子送來的大把玫瑰花,惟獨翟志剛手里的花只有3枝。領導們奇怪地問:“怎么只送3朵玫瑰?”張淑靜說:“原先我準備買99朵玫瑰,后來決定只買3朵紅玫瑰。一枝代表他自己,另兩支代表我和孩子的祝福!”說完,她哈哈大笑起來。翟志剛捧著妻子送給他的3朵玫瑰花滿臉是幸福的笑容。
“神七”發射成功后,張淑靜對翟志剛有三句話的評價:“他是很負責、溫情的丈夫;他是兒子眼中可愛的父親;他是父母面前孝順的兒子;他是部隊的好戰士。我此生嫁給他,真是幸運。如果有來世,我還要嫁給他!”
注重團隊配合的戰士
“神七”飛行的圓滿成功,是團隊合作的結果,翟志剛的出艙離不開兩名航天員的充分配合。而在日常訓練過程中,翟志剛為了方便同伴出艙,主動讓同伴踩著自己的背,這一幕曾感動了在場的所有教員。就在“神六”升空,翟志剛第二次備選錯過機會時,他仍泰然地說:“誰飛都一樣,都是代表祖國。”有人問翟志剛:“怎么評價你的兩位同伴?”他說:“他們有很多長處,他們的工作熱情、訓練態度、標準,以及考慮問題的細致程度都要比我好。所以說在這個方面,我一直在向他們在學習。”
如今,實現了“飛天夢”,翟志剛說:“后面的任務一個接一個,每一次飛行都有新的任務,以后飛行對航天員的技能綜合素質肯定會要求更高。我們肯定要扎扎實實訓練,以平常的心態面對鮮花、掌聲和榮譽,還是要沉下心來進行學習、工作、訓練。為了祖國,我們一定要飛得更高!”
人物檔案
翟志剛,1966年10月出生,身高172cm,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于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成為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